港媒:亚投行打破质疑声音 带动全球秩序重组
2015-03-20 13:33:48
香港《商报》文章表示,亚投行是由中国倡导、为亚洲量身打造的基础设施开发性机构。对于每年基建资金缺口高达约8000亿美元的亚洲来说,亚投行的成立恰逢其时。而亚投行的初衷,正是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的多边开发机构相互补充,共同为亚洲铺就更宽阔的发展道路。
而英法德意纷纷表达加入亚投行的意愿,说明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亚投行将在亚洲发展的新旅途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入亚投行也就意味着在新的历史阶段抢占先机。在历史机遇面前,是犹疑不决、指手画脚,还是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孰为明智之举自不待言。
助力亚投行长期发展
香港《大公报》19日评论《英国的加入对亚投行意味着什么》一文称,在两极分化的舆论掩映下,英国的加入对亚投行究竟意味着什么?
分析称,亚投行自2013年10月宣布筹建以来,已得到超过3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意向创始成员国27个。英国作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所释放的信号清晰而明确:亚投行作为支持亚洲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及金融合作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发展层面,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的加入将巩固亚投行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地位和实力。亚投行发起之初仅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的产物,随着更多的亚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实力与影响力大大提升。
经营层面,英国的加入将为亚投行日后的发展提供智力、经验与资本支持。英国的加入将改善亚投行的经营管理机制,有利于获取更高信用评级。并且作为域外国家,英国的加入体现为提供资金参与和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亚投行运营的资金压力。
分析指出,尽管如此,英国的加入仍然引来“搅局者”的质疑。排除“动机论”的重重揣度,英国的正式加入,已经给亚投行带来巨大影响,多米诺效应正在铺展开来。亚投行未来的蓬勃发展,将给世界上所有的质疑声音以最响亮的回答。
亚投行促人币国际化赢良机
香港《文汇报》19日文章分析,亚投行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力作,在国务院应用经济学学部委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看来,亚投行与上海自贸区两大平台携手铺路,向海外释放生产力,加速人民币资本的流动,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赢得绝佳时机。
他指,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应当来自市场实际需求,并非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上世纪日元国际化战略的折戟即是左证。欧洲诸国争相加盟亚投行,力捧人民币进入多边货币体系,亦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通过贸易建立国际货币体系新格局,使人民币成为市场自身需求,孙立坚强调,这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好途径,“上世纪,日本政府主观上力推日元国际化,却以失败告终,而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货币,则纯粹是彼时的市场需求使然,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亦非行政手段可以促成,最佳推动力应来源于市场,故需做大流通平台,先搭台方能后唱戏。”
孙立坚认为,现时世界货币体系正在从美元单边主导,走向多元融合,欧元弱势格局下,欧洲国家致力于将人民币纳入多边货币体系,以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分散投资风险在情理之中,这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热捧亚投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另一方面亦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
中国带动全球秩序重组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文章援引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汉表示,美国一开始就排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并游说其他国家不要参加,但继英国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也在最后一刻表态要加入,美国这四个传统盟友在未与美国商量就作此决定,让美国气急败坏,这是一叶知秋,世界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认为,中国的兴起带动全球秩序重组,中国带领发展中国家选择性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也带动非西方国家的崛起,特别是近平启动“一带一路”大战略后,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欧亚印度洋过去1700年是人类经济活动枢纽,在拉丁美洲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等殖民,将重心转至大西洋,美国在二战后一支独秀,改以太平洋为重,现在重新回到以欧亚印度洋为中心的新局面”。
美国《世界日报》社论指出,美国想维持亚太地区领导地位不坠,就须有应对“一带一路”的新战略,徒然靠旧同盟关系和传统情谊,已挡不住钞票与市场的攻势。忙于内斗的华府政客们,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