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突变,中国带头狂抛美债,汇率保卫战打响!

2016-10-21 10:18:15   

美债一度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是最近几个月却遭到中国为首的全球央行争相抛售;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央行的外汇占款下降达3374亿元人民币,预示中国央行仍有继续减持美国国债的需求。

减持背后既有美国年底加息预期下调整资产结构的需要,更是人民币贬值压力下稳定汇率的需要。随着美国年底加息预期增强,对中国来说,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

全球央行争相抛售

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在截止8月末的一年中,海外央行抛售美债的规模刷了最高纪录,达到3464亿美元,较2015年7月-2016年7月这段时间3430亿美元的抛售规模进一步攀升。

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8月大幅减持美债337亿美元,为2013年来最大减持幅度,所持美债规模降至1.19万亿美元,创2012年11月来新低。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3个月大幅减持美债。

仅次于中国的美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日本减持起来也毫不手软,8月日本减持了106亿美元,持债规模缩减至1.14万亿美元,为三个月来首次减持。石油国沙特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月减持美债,持美债水平降至2014年夏天以来的最低水平。

事实上,7月份各国央行已经开始大规模抛售美债,包括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德国、爱尔兰、开曼群岛等国家都加入了减持美债阵营。

全球各大央行持续抛售美国国债显示出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担忧。而美国年底强烈的加息预期,也使得各国央行从投资价值角度考虑,更有理由减持美债。通常利率的上升伴随的是债券价格的下跌。

中国减持是为了稳定汇率?

但对中国来说,减持美债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在美国的加息预期下,新兴市场资本流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亚洲国家的货币普遍出现明显的贬值:近两月除了港币和印度卢比保持稳定以外,其他货币例如新加坡元最近两月贬值约4%,韩币贬值约3.5%,泰铢贬值约3%,马币贬值约5%。离岸人民币贬值近2%,国庆后更是加快贬值步伐。

资金从新兴市场撤出加大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压力。抛售美债保留子弹应对美国加息压力成为中国央行的最佳选择。

9月中国央行的外汇占款下降达3374亿元人民币,环比降幅创今年1月以来新高,中国的资本外流压力可想而知。央行不得不出手,动用外汇储备稳汇率。数据显示,9月份外汇储备减少187.85亿美元,降至31663.82亿美元,创2011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上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罕见地没点名任何一个国家为货币操作国,这是20年来首次。美国财政部的说法是,中国最近设法支撑人民币汇率,是为了防止人民币迅速贬值损害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