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中国一出手震撼世人:展现中国实力
2015-05-03 13:33:46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截至昨日,已有超过6000人遇难,1.3万余人受伤。尼泊尔是中国公民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震区同胞安危自然是公众最关注的话题。庆幸的是,震后3天时间内,17个架次中国民航客机先后赶赴尼泊尔,总共接回2000多名滞留的中国公民。尽管也曾有过个别网络虚假信息,撤离过程实难让人人满意,但是,中国政府以民为本和快速高效的应急能力再次得到印证,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显著增长。
尼泊尔是个高原山国,基础设施原本就差,首都加德满都国际机场几乎是唯一空中门户,机场本身只有一条跑道和8个机位,承载能力相当有限,地震引发的各种不测、不便和混乱,势必加剧这个生命通道的窘况。尽管如此,中国政府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多家航空公司和数十架次班机飞临险境,体现出巨大的责任意识和协调能力,包括说服尼方为中国民航班机进出和起降提供便利。
在地域狭小、余震不断和情况混乱的地点执行飞行任务,更是艰难使命。据报道,加德满都机场由于各种民航和救灾飞机瞬间集中,形成危险的空中拥堵和排队待降局面。东方航空公司的MU2583航班竟然飞行7个半小时,盘旋39圈才得以成功降落,恐怕已创下航空纪录。没有保养状况良好的机体,没有训练有素的机组,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结果是很难想象的。
例子也许极端罕见,但再次折射了中国式的组织范式和行为模式。国际社会不仅广泛瞩目中国式救援,不少国家甚至提出与中国合作应对类似危机。
不足一个月前,中国两艘战舰第一时间现身也门亚丁港,以直升机升空警戒,特种部队上岸布防的临战方式,迅速将571名滞留的中国公民一个不少地转移出生死存亡之地,顺便还接走另外10个国家的225名人员。
相比之下,不少外国公民却很难有这份运气,甚至来自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世界大国的公民也只能望船兴叹,羡慕不已。美国政府以事先反复警告国民不得滞留也门、眼下没有预算为由,公开回绝部分滞留人员的求助吁请,刻板而绝情。俄罗斯反应倒还及时,但因与主导军事干涉的沙特阿拉伯关系搞僵,救援飞机不能获准在一线降落,只好转场埃及首都开罗,徒增撤离成本,又加剧落难人员的焦虑和风险。
无论是尼泊尔的空中传奇,还是也门的海上撤离,都凸显一个事实,即成功撤离落难公民的背后,不仅是中国政府应急系统和海外领事保护机制高效、快捷和精准运转,而且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双支撑和交相辉映。没有发达的民用航空业做后盾,没有海军舰队在亚丁湾的日常反海盗巡航,就不可能有如此快速的救援到位;没有中国与尼泊尔、乃至也门战事各方的政治互信和良好关系,就不可能随时获得通行绿灯。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再次体现其独特魅力和超级功效,这足以让那些平时指责中国外交软弱的人三缄其口。对外强硬不是粗暴地黩武,而是和平和睦地保护本国利益,包括每个公民的人身安全。
其实,尼泊尔和也门的中国公民撤离只是近年类似行动中的小儿科,4年前9000公里外利比亚大撤离,才是足以让任何好莱坞大片逊色的救难实录。10天之内,中国政府协调近20个相关国家政府,调动海军、空军和民航力量,甚至大量租用外国航空客机、客轮、渔船和大巴,将滞留在利比亚的35860名中国人一人未损地安全撤出。
无数细节也足以证明这次壮举的温暖和伟大:来不及取回护照的,只要唱起国歌,就可确认中国身份;没有正式签证,只要中国使馆开具路条就可以过关……据悉,那次撤离直接开支超过10亿人民币。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果断拍板的高效政府,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对外交涉能力,战地利比亚不可能书写中国式撤离的完美过程与结局。
中国在成长和发展,中国人也在不断走出去,一个人数众多、范围巨大、利益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中国”正在形成。同时,各种战乱、冲突、灾难也在考验着中国维护自身利益、呵护国民安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组成的合力。当然,这种合力也依赖于每个公民的忠诚与贡献,这种忠诚与贡献一如集体储蓄和投资,一旦遭难需要提现,国家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兑现,也必须兑现。
2.相同的万隆 不同的世界60年峥嵘岁月走过,万隆还是那个万隆,亚非已不是那个亚非,世界也不是那个世界。60年前在万隆会议成为亮点的红色中国,既保留着万隆精神的元气,又决然是一个涅槃后华彩亮相的全新中国。
4月24日上午,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与众多亚非峰会嘉宾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漫步走向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时,时光仿佛凝固和倒流,也许不少这一壮观场面的目击者会把眼前的彩色镜头切换为黑白两色,甚至幻化出当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亚非领袖徜徉而过的历史画卷,颇生“物是人非”之叹。
是的,见证万隆盛会的亚非大街长度显然没有变化,宽度也应增减不多,然而,两次行走完成一个甲子的闭环,让具有中国思维的人,容易驻足回望亚非会议这个转折点后两大洲及世界的风云流转,也会远眺这次行走后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大致走势。
60年前,借助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势能,以及风雷激荡的反帝、反殖、反霸浪潮,追求独立自主的亚非新兴国家领袖相聚万隆,共商发展大计,共谋自决命运。29个弱小国家和民族地区首次在国际大舞台自导自演并集体担任主角,凝聚成既不追随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又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阵营的第三种力量,孵化出“第三世界”的雏形。
由于语言、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甚至世界观的千差万别,万隆亚非会议几乎成为现实版的“通天塔”——巨大分歧导致会议主题失焦、基调跑偏甚至濒临破产。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以战略家的洞察力、天才般的外交艺术和哲人般的演说技巧,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三次扭转峰会危局,使其成为求同存异和相互尊重的盛会,达成著名的十项原则,锤炼出团结、友爱与合作的“万隆精神”,开启南南合作大时代。万隆的周恩来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化身,他借助虚怀若谷,以大事小,先人后己,以德报怨,循循善诱和化敌为友的外交风格和技巧,将一场鸿门宴转圜为一幕欢乐颂,为友邦屈指可数的新中国赢得更多理解、同情和朋友,打开众多友谊之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者之一的中国,无疑是万隆会议的定海神针,此后也成为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中流砥柱,甚至被视为第三世界的领头羊。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实力微不足道,经济总量仅有当时美国的十几分之一,是地地道道的穷大哥。即便如此,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一直秉承万隆会议精神,对亚非国家长期给予坚强的道义支持和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为南南合作树立了楷模,也受到大多数亚非国家执政党、政府和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热爱。中国独特的外交理念和反对干涉内政、不附加条件进行援助的做法,与其他大国形成鲜明对比,堪称落实万隆会议精神的典范。
冷战体系崩溃后,经济全球化和力量多极化成为天下大势,数量已经过百的亚非国家也各有各的故事。东南亚经济总体勃兴,政治趋于民主化;黑非洲在民主化浪潮冲击下一度陷入动荡;中亚地区见证近10年的“颜色革命”;西亚、北非则也因欧洲经济危机冲击诱发罕见的大面积内乱。中国则义无反顾地行驶于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快车道,短短30多年走过西方国家至少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初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积累起可观的财富总量,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并逐步由世界舞台边缘迈向中心,由地区大国跃升为世界大国。
新中国奠基人毛泽东曾向世界庄重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重申这一誓言并强调,中国不仅永远不称霸,而且永远不做超级大国,永远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这是中国前两代领导人对万隆精神最给力的肯定和弘扬。这一连贯政策表明,中国不会落入历史上国强必霸的俗套,也决不允许殖民主义阴魂附体,更不会自己爬进埋葬帝国主义的腐朽坟墓。
习近平履新后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亚非百国的发展同步起来,将国内建设和海外拓展协调起来,将中国实力提升与承担国际义务结合起来,热情、高调和真诚地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号“便车”共同圆梦。这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不忘穷兄弟的国际主义胸怀,也是万隆精神的物化和升华。
4月20至21日,习近平从巴基斯坦开启其本年度的首次出访,带去51项合作协定和460亿美元基建投资的丰厚彩礼,也扣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破土动工的发令枪。习近平抵达万隆后,印尼官方宣布,中国银行业将向印尼的电力、铁路和冶炼等项目贷款500亿美元,这又标志着“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万隆会议的举办地重装启程。路上向西始于巴基斯坦,海上南下始于印尼,“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外援双管齐下,陆海并进,无疑向亚非朋友宣告,成功的中国不会一花独放,而要兼济天下,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带动亚非兄弟们、伙伴们和朋友们共同发展,共享红利。
今天的世界已不是万隆会议初开时的世界,也不完全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韬略中的世界,是全球化程度日渐深刻、利益交织日益复杂和合作多于对抗的世界。纪念万隆精神,必须光大万隆精神,超越万隆精神。习近平在亚非峰会发表讲话,首先强调中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大家庭,而且将始终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并提出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和推动南北合作的倡议,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情怀和世界眼光,再次为亚非地区的发展与合作矫正了基调。
如果说,60年前中国是亚非国家艰难起航的压舱石,今天的中国更有责任和荣幸担任发展中国家的动力之帆。虽然亚非国家经济总量有所增加,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却依然不小,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70%的人口,而GDP总量占比仅有50%;即使GDP占比达到12%的中国,也同样任重道远。
60年后的中国已万国交好,与初到万隆时迥然不同。但是,大而不骄,强而不霸,以大事小,和而不同,这些通过周恩来外交释放的宝贵理念,将永远是中国积累的万隆精神财富,它不仅会照耀中国走好第二个60年发展之路,也将作为巨大的政治遗产,贡献给世界和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