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明志:不从也得从!吉利李书福成为奔驰的第一大股东的背后
2018-02-26 13:39:01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今天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最大的汽车自主品牌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已经持有德国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该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说戴姆勒集团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奔驰那可是家喻户晓,戴姆勒集团就是奔驰的娘家。戴姆勒集团是戴姆勒和汽车之父卡尔本茨于1886年创建的汽车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
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载重车、戴姆勒金融服务等业务单元,是全球最大的商务车制造商,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也是全球第二大卡车生产商。
蛋总的第一感觉就是爽,有钱就是好!我们的企业家正在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打败资本主义。面对来自东方的资本力量,资本主义第三强国不从也得从。
第二感觉就是真心佩服吉利和李书福。李书福可以说中国实业家的典型代表,跟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真正的从零起步,不断地跨界创业,但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扎实。
为什么是吉利?为什么是奔驰(戴姆勒),为什么又是这个时候?我们先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聊。
小时候在村外大马路上,能见到的车非常少,一般都是卡车,什么解放、东风、黄河之类的。轿车更少见到(我们那里叫鳖盖车),而且我爸告诉我最好的轿车是红旗轿车。
那个时候,媒体或者老师都会用羡慕的眼光描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说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一辆车。那时候中美的差距是令人窒息的,甚至觉得有生之年未必能追得上。
在80年代初,国内一年的总销量,也就是20万辆,现在某些地级市的轿车销量,也不止如此,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达2900万辆,约占全世界汽车销量的30%。
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最开始走了合资的路线,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合资了十几年,人们发现中国车企用市场换技术的效果不是多么理想,老外对核心技术一直是藏着掖着。
而一汽、二汽、上汽通过合资车,赚了个满盆满钵,也失去了发展自主品牌的动力。正如吉利老总李书福所言,合资就像是勾引我们抽鸦片。
由于汽车的生产牌照国家卡得很严,所以民间力量眼看着大肥肉,只有流口水的份。二行动起来的人中,就有李书福。他的传奇经历,跟造火箭的马斯克同样精彩,真正的白手起家。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高中毕业,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1982年,他从爸爸那求得了120元的,买了个小相机然后蹬着破自行车给人照相。
不久之后,李书福就开起了照相馆。他非常注意观察客户需求,他发现很多人都想与小轿车合影,立马请人画了一辆小轿车,放在自己照相馆当背景供人照相,结果他照相馆生意非常兴隆。
在照相馆,喜欢捣鼓相机的他发现,冲洗液中含有银,并且他找到了方法可以把银提取出来,于是他包下了台州所有的冲洗液,然后把银子提取出来到杭州卖,生意好到他把照相关了。
1984年前后,有一次他到一个小鞋厂去订做一双皮鞋,结果发现四个工人不在做鞋,而是在捣鼓电冰箱零件。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起步,大工业分散在人民群众中间。
当时中国社会的新四大件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市场供不应求,李书福觉得还是这个挣钱,于是,自己孤身一人开始加入了电冰箱零件的生产。
把零件组装好,装包里,然后骑自行车送到冰箱厂。显然这种产能太小了,看到商机的李书福跟兄弟几个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一年的营业额竟然达到了半个亿。
这刺激了他的雄心壮志,他做出了一个更大的决定,干脆生产电冰箱。虽然1985年国家还实行计划经济,还不承认私营经济地位,但他还是冒险偷摸开始生产了。
他的冰箱产品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火焰山牌冰箱,错了,叫北极花冰箱,一年销售额也高达四千万。但遗憾的是,1989年他的冰箱厂没有进入国家定点冰箱厂名录。
随即,他离开了冰箱厂,怀揣着千万巨款去深圳进修。在宿舍,他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国内还是空白,很有市场前景,他课也不上了,随即返回浙江,开始再次创业。
这种装修材料的生产非常成功,目前每年仍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上亿的利润。创业的顺利,让李书福也膨胀了,1992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大火,他没忍住,几千万杀了进去,结果全赔了。
失败之后,他痛定思痛,并得出结论,那就是他只适合做实业。回到台州他继续考察新项目。他想起了深圳学习期间,他曾买过一辆中华牌轿车。
他动了造车的心思。他心想:轿车无非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成本应该不超过一万,竟然卖六万,这生意值得干。
然而这时候汽车行业不对民营开放,他先到区里,又找到市里,最后找到了省里,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可能。
李书福的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曲线救国,迂回发展,先造摩托。台州市政府组织参观摩托制造。他发现摩托制造比电冰箱还简单,无非是俩轱辘加一个发动机,但价格比电冰箱贵多了。
他说干就干,买来几辆样车,并且研发出了适合女性用户的踏板摩托。由于定位精准,吉利的踏板摩托非常畅销,1998年就生产了35万辆,出口到了22个国家和地区。
但他最想生产的还是汽车,他以摩托车厂的名义拿了一块850亩的地,然后关上大门开始造车(怕别人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闭门造车。
1996年奔驰推出了新车,李书福买了两辆,不是自己开,而是拆了研究。刚好他的副总有一台红旗轿车,于是这三辆车就成了他们的葫芦,然后开始画瓢。
不久之后,吉利攒出了自己的第一台车——吉利一号,从前边看像奔驰,从后边看像红旗。不过没毛病,真正的中德混血。
他还高兴地开着这辆车上街兜风,结果很快受到了警告: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来的车不能上路,属于违法车辆。
后来在一次饭局中,李书福得知四川德阳某监狱下属的一个汽车厂,有汽车生产牌照,他马不停蹄连夜赶过去,与其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后来改名为吉利汽车。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车下线,他还遍下请帖,结果100多桌,来捧场的却寥寥无几。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视察吉利,李书福趁机大倒苦水,请国家能允许民营企业做造车梦。如果失败,就请国家给一次失败的机会。
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一直到2001年11月,在入世前夕,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最开始,吉利的两款车,售价都是三万多的超低价,引发了同类小轿车的降价狂潮,小轿车不再是有钱人专属。
但是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高度依赖品牌,非常看重口碑,便宜也未必销量好。吉利汽车甚至被戏谑道:“开吉利车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当然奇瑞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苦恼,比如有人说: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也算是成长的烦恼吧,几年的厂商怎么跟美日欧的百年老店比?
由于模仿其他汽车,吉利也没少吃官司,李书福一度情绪很低落,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讲自己的造车经历。
他还曾在酒后嚎啕大哭,他不明白自己一不偷,二不抢,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辛辛苦苦办企业,为啥那么多人总是嘲笑他。
逐渐地,他萌生了收购顶级汽车品牌的念头,然而在汽车行业,他这个念头如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家都觉得李书福疯了,所以几次海外求爱,吉利都铩羽而归。
机会总是在不断追求中到来。2008年欧盟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很多国际知名企业被逼入绝境,包括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
通用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输血支持,而福特不得不断臂求生、弃车保帅,表示要出售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品牌。
沃尔沃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品牌,颜值高不说,一向以安全为重,有大量的前瞻性的安全发明,包括安全车身、三点式安全带、盲点扫描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
但由于经营不善,沃尔沃被卖来卖去,最后流落到了福特家。福特更是个后娘,收下她只是为了看上了沃尔沃的研究团队和现有技术,所以不断从沃尔沃吸血,根本没有发展的意思。
当吉利再次提出愿意收购沃尔沃时,世界都不太看好这桩婚事,觉得这简直是13岁的穷小子迎娶83岁的美公主,怎么看怎么不般配,就算婚事成了也不会幸福。
李书福也说:吉利是个中国的农村青年,爱上了欧洲的公主。但是他对这桩亲事持乐观态度。他说收购完成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相互学习交流,但是各自独立运营。
所以谈判很艰苦,不仅要说服福特总部,还要搞定瑞典的工会。为了能说服工会,李书福准备了大量的台词。
然而还是有意外发生,在与工会的对话中,李书福突然接到了提问:“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在哪里?”
这道难题让李书福措手不及,因为对方只允许用三个字。李书福灵机一动,用标准的台州路桥区英语回答道:I loveyou!
这三个字打动了工会主席,工会主席立刻拿出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带上。一周后吉利跟沃尔沃订婚成功。
2010年3月28日,在英国伦敦,李书福一口气签了半米多高的合同,等签完跟杭州连线的时候,李书福的眼泪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掉了下来。
吉利全资收购了沃尔沃,成为了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公司,吉利和沃尔沃的运营非常成功,吉利帮沃尔沃打开了销路,而沃尔沃帮吉利提升了技术含量和品牌形象,实现了双赢。
2012年吉利跻身全球500强,2017年吉利汽车年销量达到了125万辆(不包括沃尔沃),在完全自主品牌中第一名,离东风日产只有一步之遥,估计2018年能追到第四。
如果加上沃尔沃57万、宝腾7万的销量,吉利集团的总销量已经达到189万辆,已经第四了,明年搞不好还能冲进三家,甚至荣登销量冠军的宝座。
随着吉利的发展壮大,李书福的野心也膨胀了,他提出了一个疯子般的口号,要做中国的大众。大众旗下有很多品牌,而李书福也走向了这样的道路。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目前来看还真有那个苗头,虽然整体档次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李书福来讲,最不怕的就是差距,因为以前差距更大。
2017年5月,吉利收购了著名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莲花),6月收购了宝腾汽车。2017年12月,吉利把手伸向了沃尔沃的亲爹——沃尔沃集团,成为沃尔沃集团的最大股东。
目前,吉利已经拥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并拥有15.6%的投票权。我感觉李书福并不满意,因为还没有控制权,因此以后吉利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这暴露了李书福的野心,因为沃尔沃集团是世界第二大商用车制造商,旗下有大货车、商用客车、以及及工程机械产品。拥有四大卡车品牌:沃尔沃、马克、雷诺、优迪(UD)。
在这里,大家似乎有种错觉,李书福简直是个暴发户思维,一言不合就买买买,好像有用不完的钱。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第一,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方向,公司成长性非常良好,才能融到资。第二,他的背后有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支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国家没少出力。
另外,容易忽略的是,这种经济博弈,也要讲究智慧、讲究时机、讲究策略。从最近的跟奔驰的一系列交手,就充满了东方智慧,不是说你想买人家就肯卖。
前文讲到,李书福开始造车,买的是两辆奔驰,可以说李书福拥有奔驰情节。因此他对戴姆勒公司也是十分上心,一直虎视眈眈地关注着。
早在2016年,网传吉利将收购戴姆勒27%的股权,结果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没谈拢,被证明消息不实。但是按照李书福的尿性,我相信这不是空穴来风。
2017年11月29日,路透社曝,戴姆勒拒绝以折让方式收购5%的股权,理由是对目前的股权结构非常满意,但是戴姆勒表示可以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
一旦吉利持有5%的股份,那么就会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仅次于科威特投资局(6.8%)和黑石集团(6%)。
2018年1月16日,戴姆勒表示虽然跟吉利在谈判,但没有任何决策。可以看出双方谈的不是很顺利。
同时,我们前文指出过,李书福比较讨厌合资,他认为是吸鸦片。没谈拢不代表没有办法,路透社报道2月3日,吉利在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进行购买,已经拥有5%的股份。
为什么是这个日子,大家可以看看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也许就能明白。在2月2日左右,美元跌至最低点,也就是同样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
2月5日,奔驰官方发布了新广告,竟然是用癞头和尚的话当广告语。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奔驰你这是与中国人民为敌啊!外交部也跟着凑热闹:知错就改是基本道理。
戴姆勒股票应声大跌,而这时候又传来消息,说吉利正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戴姆勒股份。而戴姆勒在8号道歉的同时,也称欢迎长期投资人。
2月23日,戴姆勒证实吉利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最近一周內,李书福将飞赴德国进行谈判,估计要争取董事会席位。
我觉得,一旦吉利能控股了沃尔沃集团或戴姆勒集团,那么吉利还真可能跟大众集团有一拼,请看下图。
从国家支持的角度,我觉得再下一盘大棋,第一为了一带一路,第二为了扶植中国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集团,并不是仅仅是生产汽车,还为军工提供支持。
有意思的是,在2017年5月23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跟吉利汽车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要开启军民融合的新时代。
而在2017年11月,吉利汽车拿到了军工制造的牌照。目前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质的汽车企业都是央企和国企,吉利是唯一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吉利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也跟李书福的个人魅力,坚韧而果断,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资本。资本是个中性词,关键看用资本做什么事。
有人担心吉利的步子是不是大了一点,步子扩张太快会不会扯着蛋,万一资金链断了会不会猝死。
我个人觉得这种担心属于杞人忧天。第一,吉利成长性非常快;第二,看看2010年签约的时候谁在瑞典访问;第三,我提示一下,他老婆姓……
期盼中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长城、北汽、吉利、奇瑞、比亚迪借助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的机遇,早日实现对大众、丰田、福特、通用的逆袭!
今天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最大的汽车自主品牌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已经持有德国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该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说戴姆勒集团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奔驰那可是家喻户晓,戴姆勒集团就是奔驰的娘家。戴姆勒集团是戴姆勒和汽车之父卡尔本茨于1886年创建的汽车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
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载重车、戴姆勒金融服务等业务单元,是全球最大的商务车制造商,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也是全球第二大卡车生产商。
蛋总的第一感觉就是爽,有钱就是好!我们的企业家正在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打败资本主义。面对来自东方的资本力量,资本主义第三强国不从也得从。
第二感觉就是真心佩服吉利和李书福。李书福可以说中国实业家的典型代表,跟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真正的从零起步,不断地跨界创业,但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扎实。
为什么是吉利?为什么是奔驰(戴姆勒),为什么又是这个时候?我们先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聊。
小时候在村外大马路上,能见到的车非常少,一般都是卡车,什么解放、东风、黄河之类的。轿车更少见到(我们那里叫鳖盖车),而且我爸告诉我最好的轿车是红旗轿车。
那个时候,媒体或者老师都会用羡慕的眼光描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说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一辆车。那时候中美的差距是令人窒息的,甚至觉得有生之年未必能追得上。
在80年代初,国内一年的总销量,也就是20万辆,现在某些地级市的轿车销量,也不止如此,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达2900万辆,约占全世界汽车销量的30%。
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最开始走了合资的路线,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合资了十几年,人们发现中国车企用市场换技术的效果不是多么理想,老外对核心技术一直是藏着掖着。
而一汽、二汽、上汽通过合资车,赚了个满盆满钵,也失去了发展自主品牌的动力。正如吉利老总李书福所言,合资就像是勾引我们抽鸦片。
由于汽车的生产牌照国家卡得很严,所以民间力量眼看着大肥肉,只有流口水的份。二行动起来的人中,就有李书福。他的传奇经历,跟造火箭的马斯克同样精彩,真正的白手起家。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高中毕业,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1982年,他从爸爸那求得了120元的,买了个小相机然后蹬着破自行车给人照相。
不久之后,李书福就开起了照相馆。他非常注意观察客户需求,他发现很多人都想与小轿车合影,立马请人画了一辆小轿车,放在自己照相馆当背景供人照相,结果他照相馆生意非常兴隆。
在照相馆,喜欢捣鼓相机的他发现,冲洗液中含有银,并且他找到了方法可以把银提取出来,于是他包下了台州所有的冲洗液,然后把银子提取出来到杭州卖,生意好到他把照相关了。
1984年前后,有一次他到一个小鞋厂去订做一双皮鞋,结果发现四个工人不在做鞋,而是在捣鼓电冰箱零件。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起步,大工业分散在人民群众中间。
当时中国社会的新四大件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市场供不应求,李书福觉得还是这个挣钱,于是,自己孤身一人开始加入了电冰箱零件的生产。
把零件组装好,装包里,然后骑自行车送到冰箱厂。显然这种产能太小了,看到商机的李书福跟兄弟几个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一年的营业额竟然达到了半个亿。
这刺激了他的雄心壮志,他做出了一个更大的决定,干脆生产电冰箱。虽然1985年国家还实行计划经济,还不承认私营经济地位,但他还是冒险偷摸开始生产了。
他的冰箱产品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火焰山牌冰箱,错了,叫北极花冰箱,一年销售额也高达四千万。但遗憾的是,1989年他的冰箱厂没有进入国家定点冰箱厂名录。
随即,他离开了冰箱厂,怀揣着千万巨款去深圳进修。在宿舍,他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国内还是空白,很有市场前景,他课也不上了,随即返回浙江,开始再次创业。
这种装修材料的生产非常成功,目前每年仍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上亿的利润。创业的顺利,让李书福也膨胀了,1992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大火,他没忍住,几千万杀了进去,结果全赔了。
失败之后,他痛定思痛,并得出结论,那就是他只适合做实业。回到台州他继续考察新项目。他想起了深圳学习期间,他曾买过一辆中华牌轿车。
他动了造车的心思。他心想:轿车无非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成本应该不超过一万,竟然卖六万,这生意值得干。
然而这时候汽车行业不对民营开放,他先到区里,又找到市里,最后找到了省里,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可能。
李书福的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曲线救国,迂回发展,先造摩托。台州市政府组织参观摩托制造。他发现摩托制造比电冰箱还简单,无非是俩轱辘加一个发动机,但价格比电冰箱贵多了。
他说干就干,买来几辆样车,并且研发出了适合女性用户的踏板摩托。由于定位精准,吉利的踏板摩托非常畅销,1998年就生产了35万辆,出口到了22个国家和地区。
但他最想生产的还是汽车,他以摩托车厂的名义拿了一块850亩的地,然后关上大门开始造车(怕别人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闭门造车。
1996年奔驰推出了新车,李书福买了两辆,不是自己开,而是拆了研究。刚好他的副总有一台红旗轿车,于是这三辆车就成了他们的葫芦,然后开始画瓢。
不久之后,吉利攒出了自己的第一台车——吉利一号,从前边看像奔驰,从后边看像红旗。不过没毛病,真正的中德混血。
他还高兴地开着这辆车上街兜风,结果很快受到了警告:没有生产许可证造出来的车不能上路,属于违法车辆。
后来在一次饭局中,李书福得知四川德阳某监狱下属的一个汽车厂,有汽车生产牌照,他马不停蹄连夜赶过去,与其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后来改名为吉利汽车。
1998年8月8日,吉利第一辆车下线,他还遍下请帖,结果100多桌,来捧场的却寥寥无几。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视察吉利,李书福趁机大倒苦水,请国家能允许民营企业做造车梦。如果失败,就请国家给一次失败的机会。
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一直到2001年11月,在入世前夕,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最开始,吉利的两款车,售价都是三万多的超低价,引发了同类小轿车的降价狂潮,小轿车不再是有钱人专属。
但是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高度依赖品牌,非常看重口碑,便宜也未必销量好。吉利汽车甚至被戏谑道:“开吉利车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当然奇瑞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苦恼,比如有人说: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也算是成长的烦恼吧,几年的厂商怎么跟美日欧的百年老店比?
由于模仿其他汽车,吉利也没少吃官司,李书福一度情绪很低落,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讲自己的造车经历。
他还曾在酒后嚎啕大哭,他不明白自己一不偷,二不抢,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辛辛苦苦办企业,为啥那么多人总是嘲笑他。
逐渐地,他萌生了收购顶级汽车品牌的念头,然而在汽车行业,他这个念头如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家都觉得李书福疯了,所以几次海外求爱,吉利都铩羽而归。
机会总是在不断追求中到来。2008年欧盟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很多国际知名企业被逼入绝境,包括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
通用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输血支持,而福特不得不断臂求生、弃车保帅,表示要出售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品牌。
沃尔沃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品牌,颜值高不说,一向以安全为重,有大量的前瞻性的安全发明,包括安全车身、三点式安全带、盲点扫描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
但由于经营不善,沃尔沃被卖来卖去,最后流落到了福特家。福特更是个后娘,收下她只是为了看上了沃尔沃的研究团队和现有技术,所以不断从沃尔沃吸血,根本没有发展的意思。
当吉利再次提出愿意收购沃尔沃时,世界都不太看好这桩婚事,觉得这简直是13岁的穷小子迎娶83岁的美公主,怎么看怎么不般配,就算婚事成了也不会幸福。
李书福也说:吉利是个中国的农村青年,爱上了欧洲的公主。但是他对这桩亲事持乐观态度。他说收购完成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相互学习交流,但是各自独立运营。
所以谈判很艰苦,不仅要说服福特总部,还要搞定瑞典的工会。为了能说服工会,李书福准备了大量的台词。
然而还是有意外发生,在与工会的对话中,李书福突然接到了提问:“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在哪里?”
这道难题让李书福措手不及,因为对方只允许用三个字。李书福灵机一动,用标准的台州路桥区英语回答道:I loveyou!
这三个字打动了工会主席,工会主席立刻拿出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带上。一周后吉利跟沃尔沃订婚成功。
2010年3月28日,在英国伦敦,李书福一口气签了半米多高的合同,等签完跟杭州连线的时候,李书福的眼泪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掉了下来。
吉利全资收购了沃尔沃,成为了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公司,吉利和沃尔沃的运营非常成功,吉利帮沃尔沃打开了销路,而沃尔沃帮吉利提升了技术含量和品牌形象,实现了双赢。
2012年吉利跻身全球500强,2017年吉利汽车年销量达到了125万辆(不包括沃尔沃),在完全自主品牌中第一名,离东风日产只有一步之遥,估计2018年能追到第四。
如果加上沃尔沃57万、宝腾7万的销量,吉利集团的总销量已经达到189万辆,已经第四了,明年搞不好还能冲进三家,甚至荣登销量冠军的宝座。
随着吉利的发展壮大,李书福的野心也膨胀了,他提出了一个疯子般的口号,要做中国的大众。大众旗下有很多品牌,而李书福也走向了这样的道路。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目前来看还真有那个苗头,虽然整体档次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李书福来讲,最不怕的就是差距,因为以前差距更大。
2017年5月,吉利收购了著名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莲花),6月收购了宝腾汽车。2017年12月,吉利把手伸向了沃尔沃的亲爹——沃尔沃集团,成为沃尔沃集团的最大股东。
目前,吉利已经拥有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并拥有15.6%的投票权。我感觉李书福并不满意,因为还没有控制权,因此以后吉利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这暴露了李书福的野心,因为沃尔沃集团是世界第二大商用车制造商,旗下有大货车、商用客车、以及及工程机械产品。拥有四大卡车品牌:沃尔沃、马克、雷诺、优迪(UD)。
在这里,大家似乎有种错觉,李书福简直是个暴发户思维,一言不合就买买买,好像有用不完的钱。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第一,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方向,公司成长性非常良好,才能融到资。第二,他的背后有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支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国家没少出力。
另外,容易忽略的是,这种经济博弈,也要讲究智慧、讲究时机、讲究策略。从最近的跟奔驰的一系列交手,就充满了东方智慧,不是说你想买人家就肯卖。
前文讲到,李书福开始造车,买的是两辆奔驰,可以说李书福拥有奔驰情节。因此他对戴姆勒公司也是十分上心,一直虎视眈眈地关注着。
早在2016年,网传吉利将收购戴姆勒27%的股权,结果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没谈拢,被证明消息不实。但是按照李书福的尿性,我相信这不是空穴来风。
2017年11月29日,路透社曝,戴姆勒拒绝以折让方式收购5%的股权,理由是对目前的股权结构非常满意,但是戴姆勒表示可以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
一旦吉利持有5%的股份,那么就会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仅次于科威特投资局(6.8%)和黑石集团(6%)。
2018年1月16日,戴姆勒表示虽然跟吉利在谈判,但没有任何决策。可以看出双方谈的不是很顺利。
同时,我们前文指出过,李书福比较讨厌合资,他认为是吸鸦片。没谈拢不代表没有办法,路透社报道2月3日,吉利在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进行购买,已经拥有5%的股份。
为什么是这个日子,大家可以看看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也许就能明白。在2月2日左右,美元跌至最低点,也就是同样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
2月5日,奔驰官方发布了新广告,竟然是用癞头和尚的话当广告语。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奔驰你这是与中国人民为敌啊!外交部也跟着凑热闹:知错就改是基本道理。
戴姆勒股票应声大跌,而这时候又传来消息,说吉利正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戴姆勒股份。而戴姆勒在8号道歉的同时,也称欢迎长期投资人。
2月23日,戴姆勒证实吉利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最近一周內,李书福将飞赴德国进行谈判,估计要争取董事会席位。
我觉得,一旦吉利能控股了沃尔沃集团或戴姆勒集团,那么吉利还真可能跟大众集团有一拼,请看下图。
从国家支持的角度,我觉得再下一盘大棋,第一为了一带一路,第二为了扶植中国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集团,并不是仅仅是生产汽车,还为军工提供支持。
有意思的是,在2017年5月23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跟吉利汽车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要开启军民融合的新时代。
而在2017年11月,吉利汽车拿到了军工制造的牌照。目前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质的汽车企业都是央企和国企,吉利是唯一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吉利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也跟李书福的个人魅力,坚韧而果断,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资本。资本是个中性词,关键看用资本做什么事。
有人担心吉利的步子是不是大了一点,步子扩张太快会不会扯着蛋,万一资金链断了会不会猝死。
我个人觉得这种担心属于杞人忧天。第一,吉利成长性非常快;第二,看看2010年签约的时候谁在瑞典访问;第三,我提示一下,他老婆姓……
期盼中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长城、北汽、吉利、奇瑞、比亚迪借助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的机遇,早日实现对大众、丰田、福特、通用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