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中国军人,牺牲何止在疆场?

2017-08-02 10:20:05   

现在是和平的年代,甚至和平得有点无聊,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再也没有外国的军队在这片土地上耀武扬威。在这种天下太平的气氛中生活太久了,我们很难想象,像美国这样的强大国家,很多城市都没有什么安全感,晚上不敢出门;我们也无法想象,像欧洲那样的富裕发达的地方,如今社会治安已经沦落到人人自危的地步。我们普通人更无法想像,在广袤的第三世界国家土地上,不仅是国内治安没有保障,连国家的生死安危,都操控在一些大国手上。“颜色革命”说来就来,大国的军事干预,“代理人战争”,也都是不请自到。


还是那句话,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在各条斗争战线上,仍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奉献负重前行,甚至还在流血牺牲。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关于军队强大,关于军人荣誉,这一类的话题一定是铺天盖地。公众号里面,一定也不会缺少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老兵,我写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真实却有点冰冷。


【军人的牺牲,何止在战场?】
其实,军人的牺牲,何止在战场?有一句话叫做,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是90年代入伍的军人,新世纪初转业,时值市场经济大潮,无数能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功成名就财富滚滚。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聪明人,但是以目前大家对我的评价来看,我应该不算笨,无论是外文、技术、写作,都能够跨界玩转的人,恐怕也不能算是无能之辈。但是以财富积累而论,我只能算非常一般。我原以为是自己情商不行,财商不行,知识也落伍,但是后来才发现,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如此,绝大多数从军队转业退伍的干部士兵,和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距离都很远。


当然,从军队退伍的卓越成功人士的确不少。比如万科的王石,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华远的任大炮,还有“国民老公”他爹等等,不过关于这些功成名就的转业军人,当你到互联网搜索他们的背景关系以后,恐怕也都会明白,他们的成功故事,其实和军人生涯,关系并没有那么大。何况,这些凤毛麟角的人物,也代表不了广大的退伍军人。


实际上,每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一直都是民政部门的老大难问题。以至于每一年关于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发文,人民日报报导,央视也进行跟踪宣传。


要知道,每年参军入伍的年轻人(特别是干部队伍),很多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身体素质、外表形象、文化智力,很多人综合素质都相当突出。以我自己而论,说是那个时代的学霸,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有反对意见。


大多数的军队干部士官,一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军营。在年复一年的军旅生涯中,在军队这样的大熔炉里,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对脱节,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眼光见识,在离开军队以后,都不可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军人的职责是打仗,脱下军装以后,这种打仗的技能,并非一个安宁的社会所需。警察队伍,安置不下多少退伍军人,而城管部门,因为转业军人比较多,早就被互联网黑出翔,保安公司,算是对转业军人需求最大的行业,然而保安这个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不用多说了吧。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军人离开军营以后,需要再来一轮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军队的人际关系很简单,上下级的关系也不会复杂(不要拿前些年的腐败说事,那只是军队很少数的一部分腐败分子,即使是腐败,军队也比地方的干脆利落),离开军营,进入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后,很多人很长时间都无法定位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在中国,成功人士往往都拥有广泛的“人脉”——就如同《人民的名义》里的汉东政法大学,整个汉东省的官场,骨干力量都来自这里。试想如果有一位军队转业干部,空降到这样的官场里面,能够有多少作为?不被排挤坐冷板凳,那就算怪事了。


当青春和激情已经为国家燃烧,一转身已近中年,30-40岁的时候,很多人需要人生再次转轨。这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挪动一步都很困难。连华为都在大量开掉40岁左右的员工,这个社会又有多少机会留给这些青春不再的退伍军人?在华为能够呆到40的员工,身家少说也几百万以上,只要不铺张奢靡,基本上后半生衣食无忧。而军转干部,一直到近些年,推行自主择业制度,很多退伍军人才有了保障。


在美国,大量的老兵最终沦为流浪汉。由于长年在外,又历经战争,老兵退伍后很难融入社会,再加上福利微薄,令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的美国老兵流浪汉达五万多名,几乎每十名流浪者中,就有一人是退伍老兵。


中国当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但是,进入军营,即使是和平年代,一定会有所牺牲。而且这种牺牲,很可能会影响终身。


【军人的家庭,一样也要做出牺牲】
早些年,军队的待遇是很低的。我毕业的时候,津贴是40多,参加工作以后工资是400多。到了北京以后,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刚刚过1000,而当时参加一个军地协同的科技项目,北京的软件开发人员,工资已经超过了5000


在整个的改革开放前面将近三十年,“军队要忍耐,军人要牺牲”一直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共识。不仅整个国家军费少,而且军人待遇低。虽然很多女生都有一点军人情结,但是我知道在我从军的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军人的婚姻,都是在农村老家找的。军嫂的形象,多半也都是农村妇女形象。


不仅是军人要做出牺牲,军人的家庭也要做出牺牲。两地分居是常态,一直要熬很多年的资历,才有家属从军的资格。何况就算家属从军,工作也特别难以安排。很多人的家庭开支,也会捉襟见肘。这些年军改以后,干部的工资得以大幅度提升,这种状况才基本好转过来。


更残酷的现实,军人的后代往往也要跟着做出牺牲。我在云南的大山沟里呆过,当时一位比我毕业早六年的师兄告诉我,基地的孩子,在大山沟待久了,智力都跟不上外面的孩子,多少年都没有一个考上重点中学。甚至连基地里养的狗,都比外面的狗更呆气,眼神里充满木讷。


要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每当我想起这两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时候都忍不住泪水掉下来。我不是矫情的人,一般不愿意回忆过去,我的写作题材,鲜少提及自己军人的生涯,我所经历过的,我所见到过的,这样的无形的牺牲太多太多。


现在的军人,无论是在职的待遇,还是离开军队以后的补偿,都比我们那个时代好了太多,这当然是国家安定发展的成果。但是,早些年的军人家庭,牺牲得远比同时代的人大得多,这也是无需否认的现实。


和更早的战争年代的前辈相比,他们的牺牲更是巨大,很多人都没有机会看着中国一天天崛起。比比他们,我们这一代军人牺牲的生活,又算得了什么?


【军人生涯的烙印】
看着新一代的装备井喷,看着新一代的军人意气风发,看着国家日益强大,虽然自己早已经脱下军装,军队也没有给我多少利益补偿,我自己也过得很普通,我仍然为自己曾经是军人而自豪。


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我当初不是穿上军装。而是早早就进入市场经济大潮,现在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吗?我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要让我再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从军。


军队会磨掉很多人性的缺点,也会强化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就我自己来说,我不善交际的性格弱点,在军队生涯中被强化了。因为军队的基本要求,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多数时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在人的关系上。后来离开军队以后,人际关系一直困扰我很长时间。


如果说军队给我留下的烙印,长时间读过我作品的读者,应该都会有感觉。三观比较正就不说了,最起码是有毅力能够坚持下来。算是军人生涯的一点个人烙印吧。


关于网络上炒作的老兵上访,我也曾经在现实中高铁上见过。交谈之下,他们认为我是写作者,应该写一下这个问题。我后来想了一下,通过微信联系他们,表示并不支持他们所作所为。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是民政部门有人克扣抚恤金,他们可以直接向纪委举报。但是上访要待遇,那就绝不应该。军人应该有军人的骨气,只要不是伤残,有手有脚能够劳动,就不应该向国家伸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代的军人都有自己的担当,也都有自己的牺牲,牺牲并不只是在疆场,也许是人生的一本账。军营不是升官发财的地方(虽然也有很多人升官发财),也不要指望着军人生涯,会对自己一生有多大的财富提升(很多时候,反倒是负面的)。很多人生原始积累,因为多年的军人生涯,反而会错过。


自从开始进入写作以来,虽然我的文笔算是温和,但是对极端zongjiao,对于同性恋,对于各种舆论乱象,我一直保持着批判的精神,也得罪了很多群体。我始终认为,无数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并不是为了给这个社会培养一群群脑残。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在这个庆祝建军90周年的日子里,说这些话,的确不太应景。有时候,真实的生活,就是冰冷的现实。知道军人要做出牺牲,仍然选择从军的大有人在,这才是真正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