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与苏联崛起本质不同是经济崛起且自成一体

2024-08-20 00:29:00   


20世纪前半叶,苏联崛起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标志性事件。美国在这一时代也崛起为超级大国,德国和日本从崛起突变到覆亡,也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但相比之下,苏联崛起的影响更大,因为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
图片
列宁提出,共产主义可以首先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实现,这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限制了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才能实现的论断,使得共产主义从政治经济状态驱动的社会现象转变为政治斗争驱动的社会现象,具有更加鲜明的夺权色彩。
当然,苏联没有把十月革命简单化为夺权。革命成功后不久,列宁逝世,斯大林接过旗帜,迅速推进重工业化、集体农庄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经济层面的大动作,同时,苏联在政治上的激进带来了文化上的狂飙突进,20-30年代的苏联文化在世界上成为一极。
在美术和建筑上,沙俄末期开始萌芽的俄罗斯先锋派得到迅猛发展,抽象画派和构成主义建筑至今影响巨大,当代建筑最流行的解构主义可说是构成主义的直接后裔,20-30年代的苏联画坛和建筑则成为世界进步画家和建筑师的圣地,塔特林、李西茨基、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等领导欧美新潮流,在苏维埃宫竞标时,现代主义建筑的始祖柯布西埃也趋之若鹜地前往参加。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不仅在苏联影响巨大,喷薄而出的宏大叙事在世界上同样影响巨大。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是最后的“既古典又先锋”的作曲家,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共青团员之歌”、“牢不可破的联盟”更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熟悉。
图片
在30年代,苏联也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经济建设成就,这对后来战胜纳粹和在战后跃身超级大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苏联模式的“上层建筑引领经济基础”最终成为拔苗助长,经济基础远远落后于上层建筑,民生和经济发展最终不可持续,宏伟的海市蜃楼在70年后轰然倒塌,戈尔巴乔夫只是最后的掘墓人而已。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一切裱糊匠都回生乏术,顶多推迟苏联的解体,或者使得塌方不那么惨烈。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崛起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标志性事件。美国在这一时代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在历史上第一次将“散装欧洲”或多或少地捏成一体,日本失速,甚至以后回顾是,可以看到越南、印度正在崛起的初级阶段,但都比不上中国崛起的影响。
图片
苏联崛起的科技和文化基础不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而是沙俄末年俄罗斯的科技和文化高速发展的延续。但不是在原来方向上的延续,甚至不是在切线方向上延伸,而是急转弯后的延续。同样,中国崛起从改革开放为转折点,但是前三十年的延续,而且是急转弯后的延续。
继续争辩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相对作用无益,可以确认的是:后三十年的道路与前三十年既连贯,又有方向性的不同,大力鼓励混合经济、市场竞争是改革开放后的最大的特点。
这也意味着中国崛起在本质上是经济的。苏联式的“上层建筑引领经济基础”在前三十年尝试过,结果是动荡中经济凋敝、百废待举。这不是“否定派”的污蔑之词,而是党的历史文件里写下来的结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比苏联在任何时候都更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不仅在经济上坐二望一,在科技上同样如此。曾经满目璀璨的深海明珠被中国一个个摘下来,变成汤碗里的小汤圆。中国在军事和高端科技上的成就大概看得李鸿章、蒋介石要急着交入党申请,也使得傲慢的美国、欧洲大呼看不懂。
图片
实际上,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建设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现在也看不到有任何人能复刻,炒作得很火的“印度崛起”还差得远,还有大量的结构性障碍等着破除。
但在文化上,中国反而是拿来主义的,甚至到了某种虚无主义的程度,直到近些年才有改观。
其实这在世界历史上有先例。
在欧洲,英法争霸从百年战争时代就开始了。法国长期在政治和文化上领先,思想启蒙发源于法国并不偶然,法国数学家的名字在现代高校教科书中如雷贯耳,19世纪西方美术妥妥的是法国人说了算的领域。
其实直到简爱的时代,英国人在文化上还是对法国仰望的,还记得罗切斯特的养女阿黛尔的家庭教师要会法语吗?这不仅是因为阿黛尔的母亲是法国人,也因为法语是当时英国贵族教育的重要部分。一直到一战时代,法国在文化上还是高英国一头,在电影《赎罪》里,寒门大学生罗比蒙冤入狱,去前线当兵,也因为会讲法语而使得战友大吃一惊,同样是因为他上过大学会法语。
但先有荷兰,后有英国,再有美国,这些重商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先后崛起最终盖过法国的光芒,如今法国在什么方面都没有多少话语权了,包括在文化方面。早已过了“高尚英语”里充斥法语表述的时代,而是日常法语都要“抵御英语侵入”。英国人对法语不再仰望,美国人根本不屑学法语。
今日美国或许只有流行文化,但古典文化也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只不过当年受众主要在贵族和知识分子圈子里,今天在于普罗大众。美国没有德彪西、毕加索、普洛斯特,但美国有麦克·杰克逊、麦当娜、泰勒·斯威夫特、安迪·沃霍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美国流行文化的发达来自于美国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领导地位,这是妥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其实也是一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文化成就最集中的年代,但那已经是Pax Britanica的末尾了。这么说来,现在美国文化有点盛极而衰的意思,但依然在高位,那是不是Pax Americana也到末尾了?各种分析和预测说是,但是不是还是要以后回头看才能确认。拜登说Don't bet against America,说得不错,we don't bet against anyone,we just mind our own business。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基础引导上层建筑”是坚实的,终成大事的;“上层建筑引导经济基础”则常常昙花一现。这或许是中国崛起与苏联崛起的本质差别。美国要打压中国崛起,可以理解,没有守成霸权甘愿自动放弃霸权地位。但美国只有打起精神,挽起袖子,用实干和重建制造业来极大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经济上打败中国。像现在这样打嘴炮、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上的花拳绣腿干扰中国崛起,是没用的。小院高墙最后院子越来越小,墙将不墙。
图片
说起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
中国文化在Pax Sinica时代也会重放异彩。实际上,今天中国影视剧在大中华已经压倒美欧影视剧,中国网文更是把美欧流行小说扫出阅读届,影响甚至蔓延到东南亚,就是先兆。
其实,中国文化已经在悄悄出海了。TikTok与其说是科技现象,不如说是文化现象。TikTok(在较低程度上还有Temu、Shein等)在美国百般受虐,但就是不死,说明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短视频也据说卷到美欧了,“勃朗峰上云之梦”、“三生三世都铎恩仇”或者“琅琊榜·哈布斯堡王室篇”估计也快了,霸道总裁、大女主据说也看得欧美年轻一代很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