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爆发歼20损失殆尽怎么办?工厂加足马力就能补充?真相很残酷
2018-06-19 07:39:02
据美国著名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在网站上发表的声明称,该公司生产的第三百架F-35战机正式下线。按照这个速度计算来看,洛马公司之前所说的一天一架飞机的生产速度并不是一句空话,毕竟,在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洛马已经交付了三百架F-35战机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担心起了我国歼-20的生产速度的问题。歼-20的生产速度能否达到F-35这样的水平?我们从官媒这一年的有关报道中可以推算,东部战区某飞行团已经换装完毕,成飞生产的歼-20正在装备另外一个团。也就是说,成飞的生产速度应该在每年36架次左右,也就是十天可以生产一架歼-20战机。这个速度,远远比不上F-35的生产速度。

那么,在战时歼-20的生产速度能否得到爆发性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比较不容乐观的。我们知道,现代化的战机的几样核心部件——发动机、雷达、航电,越来越精密化复杂化。在二战时期,各国能够爆发式生产战机的先天条件是,那个时候的战机结构简单,没有太多技术性的门槛,就算在二战之后,也有许多公司有战机的研发能力。但是现在,环顾整个世界,没有几个国家能生产四代机,五代机目前更是只有中美俄能生产。歼-20身上的先进航电,甚至机体部件,都要专门的公司专门生产,所以即使到了战时加足马力生产,其产量也不容乐观。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提及,但是现在仍然要命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在军方的理想要求中,歼-20的标配发动机应该是涡扇-15这样的大马力发动机。目前根据官媒的报道来看,涡扇-15刚刚攻克了技术难题,刚刚踏入批量生产的阶段。即使在成飞引入和F-35一样的脉动生产线的情况下,生产好的歼-20也只能干等着涡扇-15或者继续用涡扇-10。现代战机的生产也会遵循“短板效应”,决定歼-20产量的,是我国目前最短板的发动机的生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近几年军队的一项关于老兵重回部队服役的政策。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海军军舰下饺子、空军先进战机井喷的时候,忽视了建成的装备在机库、船厂里待着等人的事实。这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军现在严重缺乏相关的人才,所以才有了现在装备等人的现象。对歼-20来说,能决定它的战斗力的不是别的,正是驾驶它的飞行员,而飞行员的培训周期和价格,更是漫长而又昂贵的。现阶段,我们只能扩大产能,加强对飞行员培育的重视,除此之外,重视无人平台的发展,才能有效缓解F-35带来的压力。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担心起了我国歼-20的生产速度的问题。歼-20的生产速度能否达到F-35这样的水平?我们从官媒这一年的有关报道中可以推算,东部战区某飞行团已经换装完毕,成飞生产的歼-20正在装备另外一个团。也就是说,成飞的生产速度应该在每年36架次左右,也就是十天可以生产一架歼-20战机。这个速度,远远比不上F-35的生产速度。
那么,在战时歼-20的生产速度能否得到爆发性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比较不容乐观的。我们知道,现代化的战机的几样核心部件——发动机、雷达、航电,越来越精密化复杂化。在二战时期,各国能够爆发式生产战机的先天条件是,那个时候的战机结构简单,没有太多技术性的门槛,就算在二战之后,也有许多公司有战机的研发能力。但是现在,环顾整个世界,没有几个国家能生产四代机,五代机目前更是只有中美俄能生产。歼-20身上的先进航电,甚至机体部件,都要专门的公司专门生产,所以即使到了战时加足马力生产,其产量也不容乐观。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提及,但是现在仍然要命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在军方的理想要求中,歼-20的标配发动机应该是涡扇-15这样的大马力发动机。目前根据官媒的报道来看,涡扇-15刚刚攻克了技术难题,刚刚踏入批量生产的阶段。即使在成飞引入和F-35一样的脉动生产线的情况下,生产好的歼-20也只能干等着涡扇-15或者继续用涡扇-10。现代战机的生产也会遵循“短板效应”,决定歼-20产量的,是我国目前最短板的发动机的生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近几年军队的一项关于老兵重回部队服役的政策。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海军军舰下饺子、空军先进战机井喷的时候,忽视了建成的装备在机库、船厂里待着等人的事实。这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军现在严重缺乏相关的人才,所以才有了现在装备等人的现象。对歼-20来说,能决定它的战斗力的不是别的,正是驾驶它的飞行员,而飞行员的培训周期和价格,更是漫长而又昂贵的。现阶段,我们只能扩大产能,加强对飞行员培育的重视,除此之外,重视无人平台的发展,才能有效缓解F-35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