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飞行时数从200掉落到不足70,所谓秘诀是什么?
2023-11-03 17:11:37
超级大国的海空军飞行员,当然也包括其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与国民警卫队,其实一共是5大军种的飞行员,人均年飞行时数,从冷战后期的接近200个小时,直线下降到当今的70个小时,并非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有人可能说大部分上机操作,现在高度智能化的陆地模拟器都能近乎完全仿真,因此完全可以减少实际飞上天的训练,在陆地模拟器上也是一样的训练效果。像是发射导弹等复杂操作,陆地模拟器似乎能训练的更好,毕竟模拟器可以允许新手花样犯错,而真正上天发射导弹,一旦犯错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这么说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而超级大国各大军种,也恰恰是拿这类说辞来搪塞外界对极大减少实际飞行时数的质疑。不过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有些复杂的仪表与发射武器之类的操作,
确实能在地面的模拟器上,先练熟了再上天实际操作最保险。但是当今再先进的模拟器,都无法模拟出战机在空中的高G过载、瞬间失重甚至是负重力。这里面最危险也最常见的就是高G下机动,飞行员会出现突然晕厥的现象。如果总飞行时数与实际高过载训练不足,那么不少年轻飞行员甚至包括40岁以上的老飞行员,在6.5G与以上的高过载下,就会出现长时间的晕厥;而经常进行高G过载训练的强壮飞行员。到8.5G的过载下维持10秒都能保持完全清醒与正常操作。这就体现出是否频繁高强度飞行训练的巨大差别。而最近十来年,超级大国海空军,甚至包括驾驶同类机型的所谓盟友们,出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突然性坠毁事故。事后分析,往往最可能的嫌疑,就是训练不足之下飞行员突然晕厥或者倒飞错觉。
图片
可见大面积减少实际上天的飞行时数,特别是高强度高风险训练科目的飞行时数,是在地面模拟器上的训练,再折腾也无法补齐的。人均飞行时数的快速下降,自然伴随的就是实际飞行中事故率提升,最终导致实战能力的全面下降。那么超级大国海空军明知这种趋势的危险性,为何仍然继续掩耳盗铃呢?这就在于这类现象,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主观意志导致的;而是国力系统性下降的结果。要知道在冷战末期,也就是从大约1975年以后到冷战结束的1990年左右的这15年,超级大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进行了大范围的战略收缩,不再轻易的发动大规模战争。而此时的苏联却野心勃勃,不断对外扩张。不轻易发动战争,表面上确实不好看,尤其是对世界级大国来说,总给人一种暂时怂了的印象。
但实际上却是国力再次聚集与加强的最佳阶段。此时大量的军费,可以用于武器装备的更新与换代。比如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后来这些在海湾战争中震惊全球的一线装备,恰恰都是那个15年内成型与完善的。没有大规模战争,训练经费自然就会更充足,人均保持200个小时的世界领先水平自然不奇怪。但是冷战过后,超级大国却连续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4场大战,等于连续20年都没闲着。对任何大国军队来说,战争期间的花费与非战争阶段的花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的1000亿刀,平时可以很好的维持百万大军;但是全面战争下,连20万部队都很难供应完善。持续的海外用兵,不但导致国力空耗,部队的正常训练也被打断;还导致肉眼可见的藩镇化。
2000刀一个水杯、600万刀一头山羊的奇葩账单就是这么来的。在过去的30多年,超级大国内部的军工复合体也日益腐朽,创新能力直线下降。7成现役飞机的机龄都在20年以上;最新的F35系列还全部是单座的。就连新教练机的招标也是20年无进展。这通折腾下来,能继续维持人均70个小时的最低标准都算是奢望!
确实能在地面的模拟器上,先练熟了再上天实际操作最保险。但是当今再先进的模拟器,都无法模拟出战机在空中的高G过载、瞬间失重甚至是负重力。这里面最危险也最常见的就是高G下机动,飞行员会出现突然晕厥的现象。如果总飞行时数与实际高过载训练不足,那么不少年轻飞行员甚至包括40岁以上的老飞行员,在6.5G与以上的高过载下,就会出现长时间的晕厥;而经常进行高G过载训练的强壮飞行员。到8.5G的过载下维持10秒都能保持完全清醒与正常操作。这就体现出是否频繁高强度飞行训练的巨大差别。而最近十来年,超级大国海空军,甚至包括驾驶同类机型的所谓盟友们,出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突然性坠毁事故。事后分析,往往最可能的嫌疑,就是训练不足之下飞行员突然晕厥或者倒飞错觉。
图片
可见大面积减少实际上天的飞行时数,特别是高强度高风险训练科目的飞行时数,是在地面模拟器上的训练,再折腾也无法补齐的。人均飞行时数的快速下降,自然伴随的就是实际飞行中事故率提升,最终导致实战能力的全面下降。那么超级大国海空军明知这种趋势的危险性,为何仍然继续掩耳盗铃呢?这就在于这类现象,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主观意志导致的;而是国力系统性下降的结果。要知道在冷战末期,也就是从大约1975年以后到冷战结束的1990年左右的这15年,超级大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进行了大范围的战略收缩,不再轻易的发动大规模战争。而此时的苏联却野心勃勃,不断对外扩张。不轻易发动战争,表面上确实不好看,尤其是对世界级大国来说,总给人一种暂时怂了的印象。
但实际上却是国力再次聚集与加强的最佳阶段。此时大量的军费,可以用于武器装备的更新与换代。比如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后来这些在海湾战争中震惊全球的一线装备,恰恰都是那个15年内成型与完善的。没有大规模战争,训练经费自然就会更充足,人均保持200个小时的世界领先水平自然不奇怪。但是冷战过后,超级大国却连续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4场大战,等于连续20年都没闲着。对任何大国军队来说,战争期间的花费与非战争阶段的花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的1000亿刀,平时可以很好的维持百万大军;但是全面战争下,连20万部队都很难供应完善。持续的海外用兵,不但导致国力空耗,部队的正常训练也被打断;还导致肉眼可见的藩镇化。
2000刀一个水杯、600万刀一头山羊的奇葩账单就是这么来的。在过去的30多年,超级大国内部的军工复合体也日益腐朽,创新能力直线下降。7成现役飞机的机龄都在20年以上;最新的F35系列还全部是单座的。就连新教练机的招标也是20年无进展。这通折腾下来,能继续维持人均70个小时的最低标准都算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