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日宣布通过国家安全法:看俄美的反应

2015-07-03 13:14:18   

外媒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日通过了在多个领域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新国家安全法,除加强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外,还将国家安全的范围扩展至推进外太空开发等领域。国际社会的观点认为新法将导致监管的强化。

适应新形势

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2日报道,上一部国家安全法于1993年出台,主要着眼于反间谍,此次出台的新法在内容上实现了全面更新,旧法也被废止。中国去年成立了统领国内外安全政策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开启了以强化治安为目标的法律框架建设。有外交人士认为新国家安全法堪称“这项工作的集大成之作”。

报道说,今年1月,由习近平主持的一次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政治局会议表达了这样的认识,即“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新的国家安全法通过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解释说,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对象,该法列举出针对叛乱、恐怖主义、民族问题等涉及国内治安的领域。此外还包括推进太空、深海、极地开发,网络监管,扩大海洋权益,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众多事项。谋求国家利益的色彩极为鲜明。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日报道,中国原来的国家安全法是1993年出台的,主要涉及叛国、间谍、颠覆政权、泄露国家机密等。中国立法机构7月1日通过新版国家安全法,覆盖范围包括军事、网络、经济、出版、教育以及太空活动等领域,与旧国安法相比显得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新华社说,新国安法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表示,新国安法是为适应国家安全新形势而提出的应对各种威胁的综合性法律。但香港评论人士认为,出台该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政权安全”。

应对新威胁

据俄罗斯《观点报》网站7月1日文章,中国7月1日通过了国家安全法。该文件旨在保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北京将确保绝对主权、抵御网络威胁和对抗颜色革命作为安全战略的基础。

报道说,在中国面临的基本安全挑战中,应首先指出南海领土争端、新疆不稳定的局势以及美国海军在东南亚活动的加强。此外,中国官员屡次表示,北京是网络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

国家安全可谓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上台后的重大决策之一便是成立由他亲自挂帅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引人注目的是,网络安全在新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立法者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予以了特别关注。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国把威胁分为两种:传统和非传统。他说:“总体上,文件具有防御性质,旨在应对中国遇到的威胁。中国的主要战略思想是充分防御。”

这位专家指出,文件重点关注抵御非传统威胁。他强调:“中国早就是世界大国。北京的利益覆盖全球。这从中国的资本流动规模和该国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中便可见一斑。正因如此,北京开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安全上。但它无意侵犯任何国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中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防范颜色革命。以2009年新疆爆发的骚乱为例。调查发现,这起事件是通过网络策划的。

引发新讨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1日报道,中国通过了一部影响广泛的新国家安全法。政府说,需要它来应对一些正在显现的威胁。

报道说,7月1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家安全法,该法对国家安全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规定了危害中国政府、领土、国家团结以及损害经济、社会、网络利益的威胁都是非法的。

新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是一系列安全法的基础,包括反恐怖法和控制外国非营利性组织法草案。专家们称,这些法律凸显了中国领导人巩固权力和加强中央政府统治以及进行依法治国的努力。

纽约大学的中国法学专家杰罗姆·科恩说,国家安全法是“指导中国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意识形态基础”。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日报道,中国政府1日宣布通过国家安全法,预计新法将巩固国内安全部门和军队的权力。

新法称,从文化到教育乃至网络空间,必须在所有领域维护“安全”。此前草案一经公布,便引发对其长期影响的激烈讨论,但1日通过的版本范围更广,例如,增加了必须在国际海底区域、极地,甚至太空维护安全的内容。

国家安全法是受到外国领导人和公司高管密切关注的三部法律之一。

报道说,预计另外两部法律也将很快获得通过。其一将监管外国非政府组织并将它们置于公安部门的监督之下,其二是反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