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空射中短程弹道导弹越来越流行?

2022-11-05 22:25:06   

全球现在已经有基本共识,这就是一场持续了快1年的大规模冲突,整体上并非现代化的战争。主要在于其中一方还在用二战的思维来打仗,最终也基本打成了二战式的消耗混战。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化的武器系统使用得太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当然沙子多了,总能淘出那么一两克的黄金。在发射了千万级数量的弹药之后,总会找到少数的亮点。如果说其中最有价值的,无外乎空射弹道导弹这种高速高命中率的武器首次投入实战。一些战场的实际录像,也证明了这类武器的使用。这就是突然可见一个火球从半空高速切入,速度相当快,明显有三倍以上的音速,这肯定是任何飞航式的巡航导弹不可能做到的。从目视发现火球到最后落地爆炸,只有两三秒的时间差。这显然是弹道导弹,



落地前的基本样式。而且可以猜测这种导弹大概率是空射版本的;主要在于其落地前,也就是击中目标前的弹道相对比较倾斜。如果是陆基发射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在落地击中目标前,其轨迹一般近乎90度垂直向下,而如果最终的弹道是接近45度的斜角,则是空射版弹道导弹的概率更大。出现这类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陆基版弹道导弹大多数的弹道顶点在大气层之外,最终下落弹道的高差也很大,所以末端弹道近乎垂直向下。而新式空射版弹道导弹为了扩大突防的窗口效应,追求弹道全程在大气层之内机动,轨迹的最高点大多数在60公里高度之内,因此其命中目标前的最后突防路径也就有了较大的斜距。这样会增加外在拦截系统的拦截难度。这类武器系统,也正是因为采取了综合性的,



突防措施,而且全程速度都很快,高空最大飞行速度超过10马赫,末端落地速度一般也在4马赫左右。即使没有复杂的水漂弹道,仅仅采用相对简单的M型弹道,那么拦截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导致其被拦截的概率普遍在10%以下,也就是单发就有80%到90%击中既定目标的高作战效率。这相对于慢腾腾的亚音速大型巡航导弹,当前至少50%的被拦截概率,实际突防效率要高得多。因此也被称为高声速类先进武器系统的首次实战运用。空射弹道导弹除了突防效率高之外,还有一大优点。这就是同等发射重量的导弹,其战斗部的装填炸药量,可以做到同等重量空射版巡航导弹战斗部装药量的2到3倍。前几天已经谈到过,即使大型巡航导弹,其战斗部也不会超过450公斤,最多装填150公斤的炸药。



而空射版弹道导弹却可以把战斗部做到600公斤到1吨,装填炸药量至少在300公斤以上。这样再加上高速命中目标时的天然高动能,因此杀伤力度基本是同级别空射巡航导弹的3到5倍,考虑到还有更高的突防概率,这样综合算下来,1枚空射版弹道导弹的打击效果,至少可以顶6到8枚重型巡航导弹!而在即将开始的航展中,可见新H6外挂2枚全新的空射弹道导弹亮相。预测其打击半径与打击威力,都可以达到当今全球的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