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危机重重 这一重磅数据引起多方“隔空”激战
2016-10-20 13:14:58
国庆节以来,两地人民币纷纷跌破6.7重要关口,创6年新低。尽管市场上官方发声认为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但观察人士认为,有多个理由可以预判人民币将表现疲软,包括美联储将要加息,法兴银行总结的人民币跌势往往持续2-3个月的历史经验,以及德意志银行表示11月-1月期间中国的季节性美元需求会让人民币压力偏大。
而昨日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三季度GDP增速为6.7%,这一数据符合预期,有利于维持当前经济稳定预期,但有评论认为,是时候该把数据拉下神坛了。
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
国庆假期之后,人民币连续下跌,汇率走势再度引发市场关注。特别是土地新政出台之后,市场上更是流行着“保土地还是保汇率”的提法。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加大主要源自美元指数近期陡峭上升影响,后者又源自市场对美联储在今年12月加息预期的增强。尽管人民币汇率定价新公式可以部分缓解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年底跌破6.8,在明年年中跌破7.0的概率依然很大。
中国银行分析认为,四季度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但下行空间有限,宽幅震荡的态势有望延续。
此外,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刘杰表示,10月份汇率走势如何至关重要,将在一定程度代表央行未来汇率政策的方向。“如果10月份人民币汇率出现有序、缓慢的下行,那么意味着央行可能在未来扩大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容忍度。
目前,人民币汇率距离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盯住美元的6.83水平仅剩1.4%距离。这一轮跌势跟8-9月份的情况截然相反,那时候,我国主办G20峰会召开在即,且人民币行将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篮子,市场认为央行将会维稳人民币汇率。
这一数据不靠谱 该把它拉下神坛?
另外,三季度目前公布的数据普遍乐观,10月19日,统计局发布中国第三季度GDP经济数据,为6.7%,与上半年持平。昨日公布的中国9月金融数据总体向好,延续了8月的回暖趋势。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环比增加29%。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13.2%。
有分析认为,中国三季度GDP数据恰如预期,对于当前市场是最好的结果。甚至有乐观派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看空经济的必犯大错。2016年以来,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L型下半场:GDP连续三个季度维持6.7%,工业增加值在6%附近中枢震荡,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11%之间窄幅波动,均表明2016年经济已经见底,而且已经持续三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