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中美俄三国核战地堡大比拼,谁最强?

2018-08-08 07:18:53   



在核大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手段中,虽然核潜艇和洲际轰炸机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两种系统也有一些先天的重大缺陷。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大部分情况下,都要远离本土作战,这就让对方有追踪和打击这些移动平台的可能。核潜艇的双向通信,到今天也没有解决。而轰炸机的出发和返回的机场目标巨大,也是敌方首轮核打击的重点对象。
在一定程度上,在大国纵深内部的洲际导弹发射基地,统帅机关的指挥基地,重要的战争物资储备基地,通信中心,以及民防核心堡垒,还是以超级地堡的形式存在最可靠。
整个苏联时代,在核武的竞赛上堪称穷兵黩武,在核武器的当量的数量上,追求对美国的全面优势。因此从赫鲁晓夫时代一直到今天,前苏联——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都是要压美国人一头。苏联和俄罗斯也一直强调要首先使用核武器;相反,美国人反倒曾经认真考虑过,对外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比如奥巴马就是一个坚定的反核武者,他当政的八年就曾经让智囊推演过,一旦美国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对全球战略会有什么影响。结果随着奥巴马的任期结束,共和党重新拾起核大棒,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可见虽然俄美都奉行进攻性核战略,但是俄国人似乎更热衷首先叫牌。
在一直强调先发制人的情况下,发展海量的进攻性核武系统消耗了过多的国家资源,那么不论美俄的抗核打击设施的建设,双方投入都是很有限的。尤其是苏联——俄罗斯,只是不断的加固发射井本身。而对其他抗核打击系统的投入更少。俄国的地形,以莫斯科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之内,几乎没有一处像样的山脉,因此俄国心脏地带和人口腹地的抗核打击能力,则存在先天的劣势。毕竟在大山中建造抗核打击设施,有岩石覆盖优势,施工也比较容易,敌方不容易识别山地林木覆盖下的进出洞口和发射阵地。


在大平原建造超级地堡,只有往下深挖,再人工加固,一种手段,会受到地下水的强烈干扰。人工加固更是投入巨大,事半功倍。因此到今天,虽然俄方也有一些知名的地下指挥中心,但防御级别有待观察。
美国有世界知名的夏延山超级地堡,但是数量并不多。夏延山地堡本身是在一座孤立的小山下面挖掘的一个孤立的地下设施,只有8个出口。说他防御能力世界第一,还不如说他知名度和曝光率世界第一。至于美国陆基洲际导弹的发射井群,则全部公开在蒙大拿州的两个区。公开度有点高的过于自信。
至于美国的神经中枢——白宫和五角大楼,则只有本身简单的地下网络,防御水平比城市地铁高不了多少。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应对核战的第一反应,是赶快起飞到大西洋上空转圈,而不是钻地下室。但是一旦机场被摧毁,往哪里降落?谁给空军一号空中加油?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武器系统相比美俄长期处于弱势,却催生了世界最强的抗核打击的地下网络。中国全国到处是山,人力资源丰富,基建实力堪称蓝星第一,因此有几十万人的专业施工队伍,在全国的大山里连续挖了几十年。不但形成了十几个不亚于夏延山的地下指挥、发射和储存基地,而且有些大基地之间已经通过上千公里的地下通道联网。这样的抗核打击的实力,在全球绝没有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