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舰一出港就被中国潜艇盯梢:直到拖曳声纳被撞上才发现被跟踪
2017-07-21 09:12:26
以前中国潜艇的噪声较大,按美军方的评估,中国核动力潜艇的噪音水平在110-115分贝之间,比美军潜艇要高15到20分贝,差距非常明显。然而,这一局面已经发生变化,美军已很难发现中国潜艇,中国潜艇隐蔽性到底达到什么程度?那么就谈一件旧事,2009年4月11日,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与一艘美国军舰“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拖曳声纳相撞。

美军舰
美方将这一事件定性为“意外”,因为拖曳声纳很可能缠住潜艇的螺旋桨,会对潜艇构成的巨大危险,故而为无意间相撞,造成拖曳声纳在冲撞后受损。美方庆幸的是,双方舰艇没有直接相撞。由于中方没有提出相关的资料,故而不知道中方潜艇型号,后来美方也不再谈及,如今也几乎没谁知道这事了,也算:陈年往事。
中国海军的潜艇
如今回顾一下,真让人感悟不少,美方的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为伯克级的第6号舰,1994年服役,虽说为舰队防空驱逐舰,但是做为早期型号,它特意配备了拖曳声纳等搜潜设备,自然也不能低估。其配备的拖曳阵声纳为AN/SQR-19B型被动拖曳声纳,为该舰反潜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拖吊线缆的长度达1700米,也就是说,当中国潜艇已经接近到1700米以内,否则撞不上。
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
这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军舰一出港就被中国潜艇盯梢,直到美舰的拖曳声纳被撞上潜艇,美方才发现自已被跟踪,更重要的是,美军舰在相撞之前,没有搜索到潜艇,声呐却被撞毁了,更没机会发现潜艇了。
AN/SQR-19B型被动拖曳声纳可是专门为搜寻潜艇而设计,号称: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00公里,没想到在工作状态下,没能发现中国潜艇,直到撞上为止。这是和平时间,要是战时,美舰早被击沉了。
下雪时,显出现消声瓦
这显然是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的结果,仅一项二项技术意义不大。大体来说,潜艇主要噪声来源有三类,一类:螺旋桨转动产生的空泡破裂音,为此提高了螺旋桨的加工精度,并采用七叶螺旋桨,通常叶数越多噪音越低,如今更要采用低噪音的泵推进技术,二是,艇体表面与水流摩擦产生的噪音,为此对艇体进行修形处理等方面,加以应对。三是,艇体内机械运转时的噪音等,为此采用了多项措施,比如:艇体内采用减震浮筏,让机械在气垫上工作,管道采用柔性连接,艇体外表,增铺消声瓦。

中国海军的潜艇
如今效果已显现出来,虽说近年以来,美、日一直在加强反潜力量,却依然越来越难以发现中国潜艇,仅有的几次报道,都属于中国潜艇按国际航海规则,以水面状态通过水道时才被发现。
美军舰
美方将这一事件定性为“意外”,因为拖曳声纳很可能缠住潜艇的螺旋桨,会对潜艇构成的巨大危险,故而为无意间相撞,造成拖曳声纳在冲撞后受损。美方庆幸的是,双方舰艇没有直接相撞。由于中方没有提出相关的资料,故而不知道中方潜艇型号,后来美方也不再谈及,如今也几乎没谁知道这事了,也算:陈年往事。
中国海军的潜艇
如今回顾一下,真让人感悟不少,美方的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为伯克级的第6号舰,1994年服役,虽说为舰队防空驱逐舰,但是做为早期型号,它特意配备了拖曳声纳等搜潜设备,自然也不能低估。其配备的拖曳阵声纳为AN/SQR-19B型被动拖曳声纳,为该舰反潜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拖吊线缆的长度达1700米,也就是说,当中国潜艇已经接近到1700米以内,否则撞不上。
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
这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军舰一出港就被中国潜艇盯梢,直到美舰的拖曳声纳被撞上潜艇,美方才发现自已被跟踪,更重要的是,美军舰在相撞之前,没有搜索到潜艇,声呐却被撞毁了,更没机会发现潜艇了。
AN/SQR-19B型被动拖曳声纳可是专门为搜寻潜艇而设计,号称: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00公里,没想到在工作状态下,没能发现中国潜艇,直到撞上为止。这是和平时间,要是战时,美舰早被击沉了。
下雪时,显出现消声瓦
这显然是综合应用多种技术的结果,仅一项二项技术意义不大。大体来说,潜艇主要噪声来源有三类,一类:螺旋桨转动产生的空泡破裂音,为此提高了螺旋桨的加工精度,并采用七叶螺旋桨,通常叶数越多噪音越低,如今更要采用低噪音的泵推进技术,二是,艇体表面与水流摩擦产生的噪音,为此对艇体进行修形处理等方面,加以应对。三是,艇体内机械运转时的噪音等,为此采用了多项措施,比如:艇体内采用减震浮筏,让机械在气垫上工作,管道采用柔性连接,艇体外表,增铺消声瓦。
中国海军的潜艇
如今效果已显现出来,虽说近年以来,美、日一直在加强反潜力量,却依然越来越难以发现中国潜艇,仅有的几次报道,都属于中国潜艇按国际航海规则,以水面状态通过水道时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