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嚣阵风“吊打”歼-20后,印媒警告要把解放军打到“流鼻血”
2020-08-30 16:35:40
上周看到一篇文章,说印度知道中国在新疆部署歼-20这件事儿了,然后有印度媒体放话,说印度的米格-21就能对付中国空军了。
(图源:环球时报)
我心想忍了吧,因为这个写一篇文章粉丝又该说战忽局的同志们“黑阿三”了。
结果今天看到又有印度媒体警告(注意,是“警告”不是“报道”), 如果中国再敢在边境地区“秀肌肉”,那就要打到解放军“流鼻血”。
……
咱一个一个说。
上周,有眼疾手快的外国媒体发现了中国部署在边境的歼-20隐身战斗机,据说就在新疆和田机场。当时不少西方媒体都把这件事当成大新闻来写,疯狂@印度,生怕这位“友邻”不知道。然后印度就说了,我们不但知道这件事,而且完全不怕歼-20!为啥呢?因为我们用米格-21就能“消灭”解放军了~
(图源:社交媒体)
根据印度“雷迪夫”新闻网站报道,说这话的是印度空军前司令南比亚尔。他认为歼-20虽然说是隐身战斗机,但有鸭翼的飞机怎么能隐身呢?所以歼-20的隐身性能和苏-30差不多。已知“阵风”>苏-30、歼-20≈苏-30、则“阵风”>歼-20,所以印度“阵风”战斗机就能完胜歼-20隐身战机。
南比亚尔(图源:PTI)
南比亚尔说,那除了歼-20之外,中国还有拿得出手的飞机吗?没有!所以只要印度知道中国的机场在哪,印度就可以“不受限制地打击”,印度空军甚至可以用米格-21战机甚至“鹰”式教练机来对付并消灭解放军。
2019年印巴空战期间被击落的印军米格-21(图源:路透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印度这些退休之后还想发挥余热的老干部的心情我们理解,但这毕竟不能代表印度军队或者印度政府的观点。
但接下来这位可就不一样了。
当地时间8月27日,《新印度快报》援引数名知情人士说,除了建造公路、部署数个战略导弹外,解放军正新编要塞旅,在打造的驻防基地能承纳六个营包括各指挥部,还有行政管理区,逾600辆车,以及武器弹药装备库。
报道称印度旁遮普邦(Punjab)第15任首席部长、邦议会委员会主席、曾是印度陆军上尉的阿马林达·辛格怒不可遏,称解放军“入侵”拉达克多处是在“秀肌肉”,印度可以朝他们脸打到“流鼻血”:
(图源:印度快报)
他们不是第一次到加勒万河谷来了, 1962年他们就来了……再来一次,他们的鼻子就再出血一次。
这段话说的真是,15式坦克听了会沉默,歼-20战斗机听了会流泪,以德服人-41听了都会饥渴难耐……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会醉成这样啊。
我西藏军区近期举行的一系列演习(图源:高原战士)
如果这句话出自部分在野党政客或者退役军人,不能说“情有可原”,只能说“不出所料”,但问题是这句话出自一个印度现任的邦议会委员会主席之口,实在是让人难以琢磨印度政府的真实想法。
一会是阵风“吊打”歼-20、一会是把解放军打到“流鼻血”,要么就是2017年陆军参谋长提出的打赢“2.5线战争”,就让人很费解,到底是谁给了印度这样的迷之自信?
自本月开始,应网友们的热切要求,《张召忠说》开启了一个的全新系列——“50年,印度打过的那些仗”。局座通过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国内外重大的军事行动,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探讨印度的国家战略、外交政策、国防建设、军事力量。
虽然目前我们只更新了4期节目,但是不难看出印度在发动对外战争或者军事行动上的一些显著的特点:
第一,印度大多数对外战争都是与邻国展开的,就算是反恐或平叛等军事行动也是非法进入邻国领土,并没有经过邻国允许(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没有提前通报)。这造成印度与周边国家关系十分紧张,并容易招致报复,形成恶性循环。
2016年印度进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反恐行动(的电影)
2015年印度入缅平叛(的电影)
第二,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其他对外战争几乎无一败绩,大都是凭借压倒性的优势取得胜利,这也让印度成为了二战之后少有的能通过战争开疆扩土的国家。但唯独1962年被中国在边境上吊打,印度人普遍视其为一种羞辱。
(图源:中国军视网)
取得独立和对外战争胜利的民族自豪感和1962年惨败的耻辱感,让民族主义在印度大行其道,使印度国内长期对中国持敌视态度;与周边国家的长期交恶和国内民族问题、阶级矛盾的加深,让印度经常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所以才会出现“2.5线战争”这种说法。
(图源:印度国防评论)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深谙“远交近伐”之道,通过大量军购与俄罗斯交好,连年举行军演与美国保持战略合作,同时又因为与中国的对立而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声援。无论是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战略上,印度就是在西进战略上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图源:路透社)
(图源:PTI)
但此次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和西欧各国在内,很多国家都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这让很多国家顾及不暇,对于6月份中印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也只是表达“关切”而已。
印度或许也难以预料,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2.5线战争中最不起眼的“0.5线”战争,几乎成为了压倒大象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莫迪颁布“封国”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失业人数从5000万升至1亿,近4亿人陷入贫困。而一刀切的封锁政策造成民众恐慌大量逃回家乡,造成了病毒大规模扩散,致使6月份开始印度新冠疫情完全失控。
印度达拉维平民窟(图源:路透社)
昨日印度的新增确诊病例超过了7万名(图源:新浪新闻)
6月份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发生后,莫迪一方面安抚国内民众,称中国军队没有“入侵”印度领土。另一方面又迎合民族主义者,对在印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封禁中国手机APP。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莫迪政府激进的政策必然会反噬本国经济。
印度警察逮捕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分子(图源:路透社)
从印度身上,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尽管是反面案例。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得意忘形。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现在的战略环境并不乐观。对于两国目前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能还不至于通过一场战争来解决。
(制图:马克)
龙象之争,坐收渔利的,一定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