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美国生产130架F35,俄攒出3架苏57,中国下线多少歼20?

2020-02-15 09:30:47   



F-35战斗机群
作为当下军用航空领域中最具象征性的装备,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由于自身强大的作战实力和科幻的外观成为各国媒体所热衷于讨论的一型尖端武器。放眼全世界,同时具备自行研制和生产第五代战斗机能力的国家仅有中美俄三家,而由于发动机产能,实际作战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三个国家同类装备的年产量也是大不相同。在此之中,为全面铺开新一代战机F-35"闪电II"生产线而苦心经营多年的美国仅去年一年的五代机生产量就高达134架之多,位居世界第一。


F-35战斗机生产线一角
显然,这一惊人成就的达成首先得归功于美国航空工业强大的生产体系,自多国递交F-35战机进口订单以来,美国耗费巨资在全国乃至于各大海外工厂建立起多条脉动生产线,其自动化程度极高,显著提升了装备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美国还将大量基础零部件的生产工作分配至其他国家例如日本,由此进一步强化了该型战机的生产装配效率。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产量的巨额增长,F-35A型战斗机的单价已经下跌至8900万美元,相当于一架常规第四代战斗机的价格。而在可见的将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下跌,也就意味着F-35型战机的年产量还将进一步上涨。


堪称俄罗斯空天军"门面"的苏-57战斗机
相比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机苏-57生产项目上的表现就要显得寒碜许多——据统计,在去年一整年的时间中苏-57战斗机的总产量也仅为三架,相当于美国F-35战机一个星期左右的产能。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即由于各类子系统问题不断,苏-57型所在的整个PAK-FA项目进度都较为缓慢,以至于直至去年年末才开始正式投入量产阶段。


出师不利的首架量产型苏-57战机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本产量已经低至个位数的情况下,编号为51001的首架量产型苏-57战斗机甚至还于去年年底坠毁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所幸的是飞行员及时跳伞逃生,而事后调查也显示,引发该机坠毁的原因仅仅是普通的尾翼控制舵面故障,而非致命的发动机引擎缺陷问题,否则将意味着该机的所有量产架次都极有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然而即便如此,首架量产机的坠毁也将不可避免地为苏-57的后续量产工作,乃至于整个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形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歼-20战机双机编队
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五代战机歼-20的装备进程还算颇为顺利,其于2015年以来开始逐步实现小批量服役,自身性能也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而据民间航空爱好者的统计,仅仅是公开曝光的不同编号的歼-20战机总量已经达到18架。除此之外,结合去年王海大队批量换装歼-20战机的新闻,以及中国现役航空部队编制的特点,去年一整年中歼-20战机的新增数量至少在30架左右。


等待验收的歼-20"黄皮机"
虽然从数字上看,30架的总年产量仅相当于同年美国产能的一半不到,但需要指出的是,仅仅在两三年前也就是F-35战斗机铺设脉动生产线的初期阶段,该型装备的年产量也仅仅为40架出头,而如今中国歼-20战斗机则正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更值得庆幸的是,歼-20的四条脉动生产线也于去年年底全面铺设完毕,这一新锐国产机型由此也开始正式步入了大批量全速生产的阶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歼-20战斗机的年生产总量也将会逐步向身为"世界标杆"的F-35战机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