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多时的东风26再现朱日和阅兵 真正的大国重器歼灭敌方航母于无形
2017-07-31 08:18:31
我们知道,火箭军装备了一系列“东风”弹道导弹,从射程几百公里的东风-11到射程上万公里的东风-41,而上次在胜利日阅兵中惊鸿一瞥的东风-26后便消失在公众视线,没相当这次建军90周年阅兵中再次出现了它的身影,而且作为先头阵队率先进入直播镜头。
毫无疑问东风26反舰/对地两用常规弹道导弹再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其相较于东风21C/D系列反舰常规弹道导弹射程更远,也有关岛快递的美誉。
反舰弹道导弹的缘起其实很早,早在前苏联时期的上世纪50年代,面对着美国占有优势地位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战斗机,前苏联一时间无所适从,当时的苏联三大火箭设计局中的切洛梅设计局,就适时推出了UR-200项目;而光有弹还不行,要在茫茫大海上发现小小的航母是极其困难的,这就需要及时发现和制导,而其发现和制导的关键源于前苏联天基的“神话”系列卫星系统,该卫星平台采用核动力,卫星轨道采用400公里的近地轨道,可对海面和敌方港口全面实现实时监控并导引反舰弹道导弹击中对方的航空母舰。
利刃消息指出,该反舰弹道导弹项目始于赫鲁晓夫时代,当时赫鲁晓夫甚至放出了在反舰弹道导弹面前,航母都是活棺材的狂言;而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后,因为“神话”卫星发射的不顺利,最终反舰弹道导弹项目宣告终结。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一系统,推出了“藤蔓”卫星系统,其包括两颗“莲花”卫星和两颗“芍药”卫星,但就其实质来说,早没了当年庞大的“神话”卫星系统的数量和气概。这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防的实力和资金无以为继相关,也表现了大国没落的无奈。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也发展了潘兴系列中程弹道导弹系统,其圆概率偏差也是发展为反舰弹道导弹的好平台,但最终因为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和无法彻底解决反舰弹道导弹卫星制导问题,而宣告无疾而终,潘兴系列导弹也因为中导条约而裁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枝头万木春,虽然美苏先后放弃了反舰弹道导弹研制,但是中国科学家并没有放弃对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毕竟几枚廉价的弹道导弹就可以使昂贵的航母失去战斗力,是十分诱人的;特别是今后的战场上,我方面对的往往是对方优势数量的航母编队时候,反舰弹道导弹的优点,无疑更加突出;随着中国国力水平的提高,中国迅速捡起了美苏视为鸡肋的反舰弹道导弹,之后,中国完成了配套的卫星制导体系了,也完成了导弹的设计,最终实现了反舰弹道导弹全系统测试的成功,并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伊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反舰弹道方面的重大成果,这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反应了中国是站在前人研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的后发优势,更是中国科学家实力的展现。就东风26来说,其射程达到了4000公里,超过了东风21C/D系列的近一倍,也展示了中国在未来海战中,可以中远程外决胜的信心和实力。
小溪指出,可以这样说,东风21C/D和东风26是真正改变未来海战模式的装备,如果将其从陆地发射平台改进至空基平台或者海基平台,更可进一步歼灭敌方航母于无形,将我国的海空防区拓展于更远之外。就东风26出现后的效应而言,美国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大量装备重型航母的必要问题,应该说,这是改变海战思维的武器!(利刃/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