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日本身上的“精品光环”又双叒叕惨遭滑铁卢……
2017-10-14 16:14:30
事实就是事实,终究会有被戳穿的一天。
就在上个月22日,一组含有“慰安妇”形象的雕像在旧金山圣玛丽广场揭幕。这无疑戳到了日本政府的“痛点”,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应,其中最令人瞠目的是大阪市长吉村洋文的表态:他声称,因为这组塑像,大阪市将考虑取消与旧金山市长达60年的友好城市关系。
对此,全美首位华裔女法官郭丽莲表示,历史就是历史,不能被人为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想抹去历史,所以才害怕‘慰安妇’塑像被竖立起来,因为‘慰安妇’塑像将永远提醒人们牢记历史。”
这对此前一直想方设法、不断阻挠的日本而言,就是一次有力的“打脸”。
不仅如此,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制造”近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震荡,又一条关于“日本制造”的谎言被揭穿:
安倍晋三曾工作过的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长府制造所、真冈制造所及大安工厂等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问题产品”不仅涉及丰田、三菱、日产等的众多日本名企,更波及欧美公司。
这家日本企业撒的“谎”,一时间让整个制造业都“慌”了,引“人人自危”。
美国彭博新闻社“你家的车用的是不合格日本材料吗?”
据报道,造假对象包括近2万吨铝制部件、2千多吨铜制品和近2万个铝锻造品,约占神户制钢所铝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这意味着篡改数据是长期、集体性的行为。
日本钢企巨头“神户制钢”
果然,神户钢铁副社长梅原尚人8日就在记者会上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并坦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行为,但他否认有来自总部上层的违规指示。
细思极恐!作为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如果从源头就造假,产品真的能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
最令人害怕的是,这并不是唯一一个“日本制造”被戳破的“谎言泡泡”。事实上,近年来接连上演了一连串“又双叒叕”的日本造假丑闻。
2016年4月,三菱旗下多款汽车的油耗数据被爆弄虚作假。媒体调查发现三菱汽车将燃效夸大16%,在被爆之前,“燃效门”谎言已持续25年,且呈系统性、范围大、不断加重趋势……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深陷安全气囊困境。其使用的气囊充气物质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和高温度的环境中,会引发爆炸,致金属碎片飞向汽车内乘客。据不完全统计,其安全气囊问题已导致全球17人死亡和100多人受伤。而这家1933年创立的高田公司,曾被誉为“安全的象征”。
近日,日本汽车龙头日产汽车因被曝使用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申请召回"NOTE" 和 " 赛瑞纳 " 等 38 款车型,合计约为 116 万辆(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9 月制造),其中,还包括向五十铃汽车、铃木、马自达和三菱汽车进行贴牌生产(OEM)供货的车辆……
“谎言”当然不仅仅表现在“汽车制造业”,日本家电行业同样“表现不俗”。
2015年7月,东芝深陷财务造假丑闻。日本《共同社》一篇报道认为,东芝公司虚报的集团营业利润总额很可能超过1700亿日元,是该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亿日元)。财务造假丑闻、核电业务危机等让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陷入泥潭,最后不得不变卖闪存业务以求自救;
松下、索尼、夏普等电子企业也不例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超过7000亿日元之后,松下电器断臂求生,对等离子、半导体等亏损业务进行剥离和重组,向车载、住宅、元器件等B2B领域转型。索尼自2008年开始业绩就持续亏损,难以重现往日荣光;而夏普作为日企的典型代表,过长而缺乏核心的产品线使其最后只能落得以62亿美元“卖身”富士康的结局……
如今,钢铁企业篡改数据的做法,更是进一步动摇了日本制造“高品质”的根基。
美国《纽约时报》也评价称,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破坏的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从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东芝公司虚报利润到高田问题气囊,本是日本的骄傲并赖以生存的制造业,如今却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献身新闻头条。明显是在打脸自证:“日本制造”的“神话”光环早已破灭。
1996年时,世界财富500强榜单上的日本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2006年,减至70家;到了2016年,则仅剩52家。20年的时间," 日本制造 " 从称霸全球到丑闻缠身,乃至变卖身家,不仅是减少了一半的企业,更证实了“隐瞒、篡改、歪曲文化”正在日本弥漫。
如果不及时正视自身,咱们相信日本制造业还将面临更大的灾难。至于神户制钢数据造假到底是不是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咱们且看着吧。
正在外媒狠批“日本制造”的“谎言”时,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9日公布了一项调查报道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发布的报告截图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评论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接近,其背景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
咱们有底气骄傲自豪一下: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品牌”、“中国产品”正慢慢脱离“山寨”、“质量差”的标签,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姿态“杀”了出来!
从“中国造马桶盖“引外国人疯抢到中国手机频获好评再到中国工程走遍全世界……中国,不仅制造第一,质造也将走向第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市场不断追求产品质量和装备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乐意在装备技术领域和咱们加强合作。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先进技术应用市场,而国外的装备要进入中国的市场,则必须把产品当地化。
这也是外界对“中国制造”的一种认可。好学、勤奋、肯吃苦还有钱的兔子绝对不是吃素的!
“中国制造”的飞速发展令沉醉在“造假泡泡”中的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日本时报》网站11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表示,自从安倍晋三2012年第二次上任以来,日本开始推动企业治理,但重点却放在提升公司利润上,而不是整治错误行为。这直接导致企业分红明显提升,但丑闻也在同步增多。过去5年时间里,日本公司的会计丑闻数量翻倍。
《日本时报》网站截图
如此看来,以精品著称的日本制造业里所谓的“工匠精神”也是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的,起码并不完全让人信服。就安倍而言,不但对外虚假做作、看不清形势,对内同样摆不清姿态、虚与委蛇。这也是正是永远只能当“小弟”的原因,段位不同,自己还不懂吗?
就在上个月22日,一组含有“慰安妇”形象的雕像在旧金山圣玛丽广场揭幕。这无疑戳到了日本政府的“痛点”,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应,其中最令人瞠目的是大阪市长吉村洋文的表态:他声称,因为这组塑像,大阪市将考虑取消与旧金山市长达60年的友好城市关系。
对此,全美首位华裔女法官郭丽莲表示,历史就是历史,不能被人为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想抹去历史,所以才害怕‘慰安妇’塑像被竖立起来,因为‘慰安妇’塑像将永远提醒人们牢记历史。”
这对此前一直想方设法、不断阻挠的日本而言,就是一次有力的“打脸”。
不仅如此,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制造”近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震荡,又一条关于“日本制造”的谎言被揭穿:
安倍晋三曾工作过的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长府制造所、真冈制造所及大安工厂等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问题产品”不仅涉及丰田、三菱、日产等的众多日本名企,更波及欧美公司。
这家日本企业撒的“谎”,一时间让整个制造业都“慌”了,引“人人自危”。
美国彭博新闻社“你家的车用的是不合格日本材料吗?”
据报道,造假对象包括近2万吨铝制部件、2千多吨铜制品和近2万个铝锻造品,约占神户制钢所铝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这意味着篡改数据是长期、集体性的行为。
日本钢企巨头“神户制钢”
果然,神户钢铁副社长梅原尚人8日就在记者会上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并坦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行为,但他否认有来自总部上层的违规指示。
细思极恐!作为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如果从源头就造假,产品真的能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
最令人害怕的是,这并不是唯一一个“日本制造”被戳破的“谎言泡泡”。事实上,近年来接连上演了一连串“又双叒叕”的日本造假丑闻。
2016年4月,三菱旗下多款汽车的油耗数据被爆弄虚作假。媒体调查发现三菱汽车将燃效夸大16%,在被爆之前,“燃效门”谎言已持续25年,且呈系统性、范围大、不断加重趋势……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深陷安全气囊困境。其使用的气囊充气物质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和高温度的环境中,会引发爆炸,致金属碎片飞向汽车内乘客。据不完全统计,其安全气囊问题已导致全球17人死亡和100多人受伤。而这家1933年创立的高田公司,曾被誉为“安全的象征”。
近日,日本汽车龙头日产汽车因被曝使用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申请召回"NOTE" 和 " 赛瑞纳 " 等 38 款车型,合计约为 116 万辆(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9 月制造),其中,还包括向五十铃汽车、铃木、马自达和三菱汽车进行贴牌生产(OEM)供货的车辆……
“谎言”当然不仅仅表现在“汽车制造业”,日本家电行业同样“表现不俗”。
2015年7月,东芝深陷财务造假丑闻。日本《共同社》一篇报道认为,东芝公司虚报的集团营业利润总额很可能超过1700亿日元,是该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亿日元)。财务造假丑闻、核电业务危机等让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陷入泥潭,最后不得不变卖闪存业务以求自救;
松下、索尼、夏普等电子企业也不例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超过7000亿日元之后,松下电器断臂求生,对等离子、半导体等亏损业务进行剥离和重组,向车载、住宅、元器件等B2B领域转型。索尼自2008年开始业绩就持续亏损,难以重现往日荣光;而夏普作为日企的典型代表,过长而缺乏核心的产品线使其最后只能落得以62亿美元“卖身”富士康的结局……
如今,钢铁企业篡改数据的做法,更是进一步动摇了日本制造“高品质”的根基。
美国《纽约时报》也评价称,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破坏的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从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东芝公司虚报利润到高田问题气囊,本是日本的骄傲并赖以生存的制造业,如今却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献身新闻头条。明显是在打脸自证:“日本制造”的“神话”光环早已破灭。
1996年时,世界财富500强榜单上的日本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2006年,减至70家;到了2016年,则仅剩52家。20年的时间," 日本制造 " 从称霸全球到丑闻缠身,乃至变卖身家,不仅是减少了一半的企业,更证实了“隐瞒、篡改、歪曲文化”正在日本弥漫。
如果不及时正视自身,咱们相信日本制造业还将面临更大的灾难。至于神户制钢数据造假到底是不是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咱们且看着吧。
正在外媒狠批“日本制造”的“谎言”时,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9日公布了一项调查报道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发布的报告截图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评论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接近,其背景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
咱们有底气骄傲自豪一下: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品牌”、“中国产品”正慢慢脱离“山寨”、“质量差”的标签,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姿态“杀”了出来!
从“中国造马桶盖“引外国人疯抢到中国手机频获好评再到中国工程走遍全世界……中国,不仅制造第一,质造也将走向第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市场不断追求产品质量和装备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乐意在装备技术领域和咱们加强合作。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先进技术应用市场,而国外的装备要进入中国的市场,则必须把产品当地化。
这也是外界对“中国制造”的一种认可。好学、勤奋、肯吃苦还有钱的兔子绝对不是吃素的!
“中国制造”的飞速发展令沉醉在“造假泡泡”中的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日本时报》网站11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表示,自从安倍晋三2012年第二次上任以来,日本开始推动企业治理,但重点却放在提升公司利润上,而不是整治错误行为。这直接导致企业分红明显提升,但丑闻也在同步增多。过去5年时间里,日本公司的会计丑闻数量翻倍。
《日本时报》网站截图
如此看来,以精品著称的日本制造业里所谓的“工匠精神”也是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的,起码并不完全让人信服。就安倍而言,不但对外虚假做作、看不清形势,对内同样摆不清姿态、虚与委蛇。这也是正是永远只能当“小弟”的原因,段位不同,自己还不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