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1日),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一个重要财经新闻
2016-10-22 14:57:25
今天(10月21日),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一个重要财经新闻:
9月以来,发改委先后批复了包头、乌鲁木齐、厦门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截至目前,共有43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已批复规划线路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
没错,这就是我多次在专栏里分析过的“大基建”,如果再加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就构成了“大基建+PPP”。这将是“后房地产时代”中国稳增长的基本手段。
上图:2015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官网
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因为当年罗斯福新政就是这样操作的,并被凯恩斯升华为经济理论。那么,目前的“大基建+PPP”跟2009年的刺激有什么区别呢?主要区别是两点,一是强调了“PPP模式”,二是强调了投资的有效性(比如在很多领域去产能、降杠杆)。
那么轨道交通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这轮轨道交通热又将带来什么呢?
1、在相当长的时期,国家是严控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抑制通胀。所以,中国的大城市基本上都错失了发展轨道交通的最佳时期,造成了后来严重的城市病,也提高了如今的建设成本。目前为了稳增长,大力推进轨道交通,或许有一些三线城市过早建设会带来浪费,但整体上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2、据媒体报道,国家最近下调了城市申报轨道交通的门槛。以前要求城区人口达300万人以上,现在下调至150万人以上。目前有43个城市获准建设轨道交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苏州、东莞、佛山、无锡等经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就连徐州、南通、芜湖、包头、绍兴、洛阳这些三线城市也已经入选。
3、日前国家发改委透露,他们最近批复了43个城市约86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目前在建的里程超过3000公里。按照每公里7亿元计算,可以算出这些工程全部完工至少需要投资6万亿元。
有研究表明,轨道交通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
到2015年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6个城市开通了116条线路,通车里程达到3618公里,其中地下线占58%。其中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通车里程,就占了存量的三分之一。
4、毫无疑问,轨道交通的“大干快上”,是“轨道交通概念股”的重大利好。与此同时,还将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轨道交通是城市新兴中产阶层的福音,它把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让大城市的“迟到者”可以在“通勤极限”内找到自己的居所。但轨道交通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抑制了中心城区房价的狂涨,另一方面也抬高了郊区的房价。
6、下面五幅图,分别是纽约地铁、伦敦地铁、东京地铁、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的地图。
上图:纽约地铁
上图:伦敦地铁
上图:东京地铁
上图:北京地铁
上图:上海地铁
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有明显的中心。有人说,中国地铁体现了中国的权力结构。其实不尽然,地铁天然是平民化的东西,虽然被管理者重视的地方,地铁更密集。但随着线路不断增加,中国的大城市最终也必然走向纽约、巴黎、东京的地铁结构。
这就是地铁给中国城市带来的变化:终结了中国城市单一中心时代,带来多中心时代、网络化时代。地铁不仅仅是路,还代表着权利。它是一个隐喻,暗示这中国的进步,时代的进步。
7、我在专栏里多次告诉读者:未来有显著人口增量的、级别较高的城市,其优质住宅有长期投资价值。常常有读者问:什么是优质住宅?其实,这里面就有地铁因素。优质住宅应该是靠近地铁站(最好是换乘站,最好有多个线路路过你的小区),学位中等偏上,没有环境硬伤,尽量靠近中心城区。
也就是说,未来轨道交通是影响住宅价值的重要因素。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说:这是豪宅小区,住的都是有钱人,谁会坐地铁?谁跟你这样说,他基本上就是个骗子。豪宅的意思是:占有尽量多的公共资源,但不一定使用。如果你买的豪宅,连中等偏上的学位都没有,距离最近地铁站超过1.5公里,那么它很可能是伪豪宅。当开发商卖完房子,拍拍屁股走人,你的楼盘就再也不会被人想起。
8、轨道交通还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圈,北上广深周边,这种城市圈正在形成。“北三县居住,北京工作”、“昆山居住,上海工作”、“东莞居住,深圳工作”、“佛山居住,广州工作”,这正在变成现实。靠近一线城市的三线城市,其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很多二线城市。让他们价值提升的,就是轨道交通。
9、轨道交通对城市价值的改变、重塑,告诉我们科技的颠覆性力量。但轨道交通只能让城市从“单一中心”变成“多中心”。未来,“个人飞行器”和VR,可能是下一轮改变城市价值的黑科技,他们或许可以让城市中心彻底消失,让学位房概念消失,甚至让家庭消失。到那个时代,房子对人的压迫将彻底不复存在。而房子的投资功能,或许也将逐步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