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猜测解放军如何运用反航母导弹,“陆地模拟航母”不行吗?
2017-03-13 08:02:45
近期,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等媒体报道了美第3舰队的武器装备运用情况,分析了解放军应对航母战斗群的准备情况,认为这二者的一些细节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于是,他们一厢情愿地给出了“中国陆地模拟航母”用来验证东风-21D的威力和命中精度的例证。
军事专家空军世界称,从功能上分析,“陆地模拟航母”不是用来模拟舰载机起降,所以不一定非要像真正的航母那样标示出各种线条,因此可能就是个靶子。同样,验证威力和精度的模拟物也不需要设定为机动模式,模拟区域的尺寸虽然比真正的航母小得多,但这恰恰说明东风-21D“精度很高,能够满足反航母作战所需”。此外,“陆地模拟航母”的攻击试验还说明,东风-21D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才能逐渐成熟,而“陆地模拟航母”无法当作机动靶标使用,还需要研发新型、会动的靶标。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也在关注互联网上流传的“中国打航母试验”的照片,但是他们认为这些照片有几处“硬伤”。一是“陆地模拟航母”没有类似尼米兹级航母飞行甲板上的停机区、起飞区和着舰区等各区域的画线,二是遭打击的“陆地模拟航母”长约200米,宽约45米,矩形的造型不像尼米兹级航母的斜角飞行甲板的长333米、宽76.8米的不规则形状。也就是说,卫星照片显示的“陆地模拟航母”仿真度较低,“不像解放军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航母属于机动目标,应在海上设立浮动靶标来模拟,而“陆地模拟航母”属于固定目标,以后者模拟前者来测试东风-21D反航母导弹的威力,令人感到疑惑。因此,《汉和》推测解放军未必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正在测试反航母弹道导弹。
有外媒指出,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被认为是一种新概念武器,在技术上充满神秘感,对弹道导弹来说的一技术问题,东风-21D导弹也必须加以解决。比如,要打击水面舰艇一类的海上机动目标,就要求导弹的制导系统过关,解决目标脱离瞄准点的问题,要做到能及时发现、跟踪目标。另外,导弹控制也是确保准确命中被锁定的目标的关键,如果能采用雷达地形匹配制导技术,并装有弹头小翼,使导弹具备末端精确制导和再入机动飞行能力,那样打击机动目标是再好不过的。
目前,很多导弹都是主要用于打击地面目标,但相关技术满足反舰作战的基本要求。解放军现役的东风-11和东风-15B近程战术弹道导弹,都采用与“潘兴-2”导弹类似的技术,而且其末段飞行轨迹是在2~3万米的高度将弹头拉起平飞,然后转入俯冲,以最大半径200米的螺旋弹道方式扫描分析地面景象,在数秒内完成末端区域识别功能,控制弹头以极高的精度命中目标。从理论上说,东风-11和东风-15B也都具备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能力,只不过它们的射程只有500~600千米,小于航母战斗群的攻击半径,因此不被作为反航母导弹使用。
美国《信号》杂志强调,与东风-11和东风-15B相比,东风-21D最大的特点是射程达到2000干米,因此能对航母构成威胁,在进行反航母行动时需要依托陆上发射阵地,并把对海防御纵深向前推进。但是,本文分析认为,东风-21D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岸防武器,它能对航母形成威慑,但是让其远离海岸不至于威胁内陆,还需要其他综合的武器系统运用才能实现,没有东风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了东风也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