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关系剑拔弩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何去何从?

2018-02-23 09:28:47   

春节过后国际贸易关系一点都没沾染到节日的气息,有些国家贸易关系充斥着“利益博弈”,近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报告认为,进口钢铁和铝产品严重损害了国内产业,威胁国家安全,建议特朗普对进口的钢铁和铝制品征收保护性关税,或者实行进口配额制。这种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贸易制裁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已经在近期制裁了我国多家企业,包括蚂蚁金服,华为等)而且其主要针对的是我国市场及隔壁俄罗斯,当然也会波及到欧盟。


我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称:“如果美方最终的决定影响中国利益,中方必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利“。对于美国商务部的这份报告,不仅我国出面回应,欧盟发言人近日也做出态度:“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捍卫欧盟的产业。我们做了准备,一旦我们的出口受到美国任何限制措施的影响,就会迅速地恰当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制裁他国经济,而”国家安全”范围十分广泛,缺乏统一界定,极易造成滥用。如果其他国家都仿效美方的这种做法,那么国际贸易秩序会变得更加混乱。现在来看,我国及欧盟已经做出显明的态度予以回应,如果美国进一步落实的话,那么整个国际贸易秩序将造成冲击,但目前国际贸易关系还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对于我国经济来讲,外部环境复杂的贸易关系将在今年越发显得“不稳定”,近日还有一个不算好的外部消息传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剩余11国发布了贸易协议的最终版本,将于3月8日在智利签署,最快今年底部署实施(这11个国家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


多说一句,这份协定目的是为了亚太地区一些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消除贸易壁垒,成员国占全球GDP总量逾13%,经济规模共计10万亿美元,不得不说这个市场不小,虽然我国没有加入,但我个人的观点是:对我国的冲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不过,从春节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对外贸易咄咄逼人的态度,以及有些国家“抱团取暖”的形势上来说,将会造成国际贸易关系更加复杂,世界贸易秩序很有可能出现分化,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未来将何去何从?
基础设施带来的互联互通面对当前愈来愈复杂的国际贸易关系格局,我国将会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未来将会形成更多的资源、资本和技术的跨境流动,从而促进与之相关的经济体的内部经济增速,而我国想要实现由出口驱动经济增长转向更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消费增长,基础设施必须要作为前提。


而众所周知的是,我国现在所打造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倡议,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份倡议落实并应用得当(道路很艰辛,任重而道远),那么我国经济也将会得到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造福于沿线各经济体。
虽然我国外部环境中有些国家存在“抱团取暖”的做法,但“世界不再是国与国的拼图,而是由基础设施连成的电路图,世界越来越像互联网”—《超级版图》。
实事求是的讲,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确实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影响,但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国内的经济,完善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三年后,谁主沉浮,令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