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亿人可能一瞬间蒸发!人类又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018-11-26 07:47:35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多个场合的反复强调之后,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已成事实。但比中导条约本身更令人的担忧的是,较前者更为重磅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0年到期,而特朗普及其幕僚对这一条约延期和新条约签订的态度并不令人感到乐观,要知道《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本身是终结冷战和核竞赛的“镇妖石”,也是美俄核战略“互相信任”、放缓对抗的基础!

图为冷战时规模庞大的核导弹基地,这一幕至今还是不少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冷战铁幕消失的这三十年间,曾经在全人类头顶梭巡的“核大棒”已经悄然瘦身了许多,其中美俄两国的部署核弹头数量已经从数万枚下降到最多1550枚的条约限制标准,各式核导弹、核轰炸机的部署量轻则腰斩,重则“去零”。
形象一点说,冷战时期的核大国若有一个闪失,数万枚热核弹头可以让数十亿人在一瞬间蒸发,而1550枚核弹头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数字,足以维持威慑又不会带来全球性的人类危机。

图为成为展品雕塑的核导弹。
而换句话说,维持强大的,足以“毁灭全人类”的核能力,美苏两国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由于核弹头本身构造复杂,核材料要么具备强腐蚀性,要么就难以加工,本身高浓度核材料的放射性也极强,这导致核弹头成为了一种制造难、维护难、销毁更难的鸡肋。
而相比能够转向运载火箭和航空技术的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核弹头的技术方向又和核发电站相差甚远,这导致其本身不能带来任何的社会经济效应,只能白白耗费金钱和人力。

图为在中导条约中被废除的苏制SS-20“军刀”中程弹道导弹。
因此,就如同《中导条约》一方面放松了苏-欧的导弹对峙,另一方面减轻了双方的压力一样,削减战略武器系列条约(分阶段一、阶段二和“新条约”三个阶段)也起到了给美俄两个核大国“卸担子”的作用,因为在这之前,两国都无法得知彼此的核战略和方针,以及藏在核战略下的真实意图:美国害怕苏联要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来达成挑战美国地位的效果,而苏联也惧怕其“自卫性”的核力量会使美国产生误判,双方就在这种互相使对方担惊受怕的“恐怖均势”里互相推演了数十年。

图为改造为“第聂伯”航天发射火箭的“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而随着《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二阶段》在2009年到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2011年接续“上岗”,美俄的和平式核战略得以持续,大量的核弹头在过期后被销毁或转制为民用核燃料,洲际导弹改为运载火箭发挥余热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但在俄罗斯常规军力愈加式微的今天,美国却从未放松过打压俄罗斯,以确保世界霸权的打算,这也为特朗普肆意退出“中导条约”埋下了伏笔。

图为携带B61-12核炸弹的B-2轰炸机。
很明显,特朗普对于核条约对美国军力带来的限制十分不满,俄罗斯要根据《开放天空》协议检查美国的核裁军进展时,就被特朗普拒之门外。
其次,《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特朗普的前任民主党政府所倚重的政治资本,这对于特朗普这个一直背负着“通俄”骂名的共和党总统而言,更是一块好靶子:通过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变成废纸,既可以洗刷骂名,更可以博得军工复合体的欢心,还可以继续打压民主党竞争对手,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真正搁浅,那么新冷战的到来将完全地不可避免。(利刃/TO)
图为冷战时规模庞大的核导弹基地,这一幕至今还是不少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冷战铁幕消失的这三十年间,曾经在全人类头顶梭巡的“核大棒”已经悄然瘦身了许多,其中美俄两国的部署核弹头数量已经从数万枚下降到最多1550枚的条约限制标准,各式核导弹、核轰炸机的部署量轻则腰斩,重则“去零”。
形象一点说,冷战时期的核大国若有一个闪失,数万枚热核弹头可以让数十亿人在一瞬间蒸发,而1550枚核弹头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数字,足以维持威慑又不会带来全球性的人类危机。
图为成为展品雕塑的核导弹。
而换句话说,维持强大的,足以“毁灭全人类”的核能力,美苏两国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由于核弹头本身构造复杂,核材料要么具备强腐蚀性,要么就难以加工,本身高浓度核材料的放射性也极强,这导致核弹头成为了一种制造难、维护难、销毁更难的鸡肋。
而相比能够转向运载火箭和航空技术的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核弹头的技术方向又和核发电站相差甚远,这导致其本身不能带来任何的社会经济效应,只能白白耗费金钱和人力。
图为在中导条约中被废除的苏制SS-20“军刀”中程弹道导弹。
因此,就如同《中导条约》一方面放松了苏-欧的导弹对峙,另一方面减轻了双方的压力一样,削减战略武器系列条约(分阶段一、阶段二和“新条约”三个阶段)也起到了给美俄两个核大国“卸担子”的作用,因为在这之前,两国都无法得知彼此的核战略和方针,以及藏在核战略下的真实意图:美国害怕苏联要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来达成挑战美国地位的效果,而苏联也惧怕其“自卫性”的核力量会使美国产生误判,双方就在这种互相使对方担惊受怕的“恐怖均势”里互相推演了数十年。
图为改造为“第聂伯”航天发射火箭的“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而随着《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第二阶段》在2009年到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2011年接续“上岗”,美俄的和平式核战略得以持续,大量的核弹头在过期后被销毁或转制为民用核燃料,洲际导弹改为运载火箭发挥余热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但在俄罗斯常规军力愈加式微的今天,美国却从未放松过打压俄罗斯,以确保世界霸权的打算,这也为特朗普肆意退出“中导条约”埋下了伏笔。
图为携带B61-12核炸弹的B-2轰炸机。
很明显,特朗普对于核条约对美国军力带来的限制十分不满,俄罗斯要根据《开放天空》协议检查美国的核裁军进展时,就被特朗普拒之门外。
其次,《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特朗普的前任民主党政府所倚重的政治资本,这对于特朗普这个一直背负着“通俄”骂名的共和党总统而言,更是一块好靶子:通过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变成废纸,既可以洗刷骂名,更可以博得军工复合体的欢心,还可以继续打压民主党竞争对手,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真正搁浅,那么新冷战的到来将完全地不可避免。(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