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六代战机发动机与美同步让人震撼:在研世界第一
2017-12-13 11:16:00
图片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自主设计的一款带增压级小型双转子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被命名为“九寨”,这是一款1000公斤推力级别的小型涡扇发动机,虽然和太行发动机的推力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1000公斤推力级别的小型涡扇发动机在高性能隐身无人机、高空长航时攻击无人机、高速模拟靶机、高性能巡航导弹和下一代隐身反舰巡航导弹等等领域的作用几乎是统治性的,而恰恰上述领域正是中国武器发展的关键项目,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航空器“中国心”的研发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人,这是中国发展航空动力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美国俄罗斯研究团队正当壮年之时,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担当起了中国航空动力装备的重任,不久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将带领中国走向世界航空动力研究的世界巅峰。
除此之外,另一个方面,中国还在发动机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竞争者,比如航天系统也开始发展新一代航空发动机,这让中航发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此之前,《科技日报》曾在上个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院31所研制的10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首次搭载在某型飞机上试验成功。目前,国内在研航空发动机项目达到数十个,正在为发动机技术的井喷做好准备,实际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动力发展问题。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首先就要解决动力问题。
201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开展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重大专项调研和论证,“两机专项”的重点有两个,分别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在这一块的决心很大,一定要突破航空发动机瓶颈。”据媒体预计,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的水平,随着两机专项一些项目的提前实施,我国一系列在研发动机项目陆续曝光。
美国《航空周刊》杂志曾报道中国在研发动机数量世界第一,同时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中国人也在研究用于第六代战机的新一代发动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了我们航空发动机发展路线图,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最新情况,内容让人颇感震惊和意外。这其中,在学科创新一栏中,我们发展我国第六代战机发动机预先研制工作早已经开展,其中我国未来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在2016年已经实现核心机验证,这与美国发展新一代发动机的时间基本一致,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自2009年以来,美国空军和海军都已经开始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开发,并即将开始备选方案分析。这些方案大致会在2020年左右逐步固定下来,但有一项技术却已经发展10年了,那就是飞机的动力系统。
未来战斗机要求不仅飞得更远,还需要在接敌时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动力。但从推进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些目标却是互相排斥的。美国军方目前已经接受了除非出现物理规律的重大革新,否则能够满足六代机性能要求的动力只能采用变循环,或者说自适应发动机技术,目前,我国在自适应发动机技术领域也在奋起直追,无论是中国秘密的APTD发动机预先研究计划,还是更加神秘的AATR计划(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变循环和自适应发动机都是研究的重点项目,从区分来看,APTD是我国对发动机部件预研项目,AATR是核心机整机预研项目,据悉,当前涡轮院5个系列核心机预研项目都是AATR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在四代发动机的全面应用,而装备第六代战斗机的五代发动机实现六代机首飞,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到10至20年内。
目前,美国的发动机研制商(普惠和通用)正在美国空军研究试验室(AFRL)的“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项目下开展自适应发动机技术研发。AETD项目已经在2016年完成核心机演示验证后结束,美国空军已经在规划后续的“自适应发动机转移项目”(AETP),为2020年后研制用于六代机和F-35换发的200千牛级自适应发动机铺平道路。从上面的中国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到已经与美国的发展处于同步水平。
据悉,变循环发动机是通过改变发动机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位置来优化热力循环,在各种飞行条件和工作状态下提供良好的性能。自适应发动机技术是在变循环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自适应控制后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计划这种发动机在自身重量不提高的情况下,使得推力增加20-30%左右,而耗油量减少40%,航程提高35%,未来六代战斗机的巡航速度将达到空前马赫数2至2.3以上,作战半径达到3000至3500千米。六代机在动力水平将明显高于F-22、F-35等飞机,所以下一代自适应发动机研制真的时不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