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恐怖的不是经济危机!最大异类危殆正在逼近
2016-10-15 11:55:14
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度,粮食安全问题都是第一位的。
俄罗斯正在成为新的超级粮商,从黑海沿岸到伏尔加河中心区域,再到阳光炙烤的西伯利亚大草原,俄罗斯大片大片的农作物正在风中摇曳,欢喜地展现着它们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粮食。去年7月至今年6月,俄罗斯小麦出口量达2,460万吨,几十年来首次超过美国,并有望保持这一势头,今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有可能超过欧盟。
小麦产量跟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而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0.85℃,未来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尽管各国采取各种措施,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已不可避免。中外科学家研究认为,温度每升高1℃,全球小麦产量平均降低5.7%。
俄罗斯农业大复兴 成为超级粮食商
俄罗斯一向以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而出名,现在却正在不断取得全球小麦出口市场的领导地位,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家。
根据俄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29日,俄罗斯已经收获8930万吨粮食,同比增收24%,其中包括小麦6180万吨,同比增长29.56%。
在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俄罗斯小麦已经把曾经遍地充斥着的美国小麦挤了出去,并且还在尼日利亚、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找到了立足点。过去十年,俄罗斯一直是全球小麦出口增长方面的最大单一来源。
俄罗斯农业崛起,可以追溯到土地改革、农业机械现代化,以及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今年6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国家继续对农业进行财政支持,拨款2,150亿卢布,尽可能保证高水平的农业投入。
无论能源大国俄罗斯,还是科技强国日本和美国,均将农业视为关系国家生存命脉的核心领域,日本与美国就TPP协议讨价还价,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以防遭到他国冲击。作为地缘狭小、人口稠密的岛国,日本自然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倘若“饭碗”长期端在别人手里,稍有风吹草动,必然对社会经济造成深重损害,甚至不乏爆发饥荒的可能。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克西姆·克里约列维奇表示,俄今年成为全球小麦最大出口国的主要原因是卢布贬值提高了俄产粮食的吸引力。但他同时表示,粮食同石油、天然气一样属于大宗商品,俄经济的脆弱性正源于长期依赖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实现俄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经济增长结构。
全球极端天气的恐怖 诡异危机逼近
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致使地球遭受严重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已引发各种气候变化异象,比如超强龙卷风、常态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如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约40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气候变化会影响大米、小麦等粮食生产,有预测称本世纪末会出现饥荒。
若遭遇极端天气,全球粮食盈余将立时出现重大缺口,粮食供应链条随时面临断裂。
近年来,越来越多专家频频发出预警:随着全球气候改变,强风暴、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过去百年一遇的粮食短缺情形,在未来可能变成三十年一遇。例如玉米、大豆、小麦及稻谷,这四种农作物全球产量大多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等少数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将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最大影响。
今年以来,全球市场对拉尼娜气候的影响预期持续升温,根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预测,拉尼娜天气对美国、南美洲的大豆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大豆减产已成必然。目前豆粕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棉花和糖也一路飙涨。
从2000年开始,粮食价格开始缓慢增长,15年时间上涨了50%。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和2010年,粮食价格迎来两波高峰,而从2011年开始,粮食价格有所下跌,并从2016年开始再次呈现涨势。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粮食的需求将增长50%以上,而到2025年将有36个国家的14亿人将陷入缺少食物的危机中(中国目前尚有1.3亿左右的饥饿人口)。世界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则指出,未来10年农产品价格保持较高的态势将成为市场非常明显的特点,农产品和水产品的价格将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对中国有何影响?
如果全球极端天气愈演愈烈,将对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产生怎样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资料显示,2003—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随着人口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提升,使得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与总需求出现缺口,2010年需求高于产量352万吨,而到了2015年这一缺口达到了2,000万吨。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上升至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
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明朗。自古有言,“江浙熟,天下足”。然而,长江下游的粮仓地带因海平面上升而遭遇盐害,还有洪水频发等不安因素。另一方面,黑龙江等北方地区则与加拿大一样,因气候变暖,耕地面积逐步扩大,除小麦、玉米外,如今还成为中国著名的水田地带。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国耕地面积从1991年开始逐渐减少,年均减少433万亩,至2013年下降至1.3亿公顷,占土地面积11%。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减少到0.08公顷,即人均1.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美国1/6,俄罗斯的1/10。另一端,房地产开发用地则呈扩张态势,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06—2010年间,每年国家及省份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均在20万公顷左右,直到2015年才下降到16万公顷。
安邦咨询指出,中国对进口粮食需求的增长是近乎刚性的,因为中国种粮的基础+耕地资源已经不足了。并援引官方人士透露,如果我国要实现农产品完全自给,需要有30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但现在只有24亿亩,有大约20%左右的耕地缺口。
信达证券认为,当前我国种业基本被外资控制,未来粮食产量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及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显现,靠单产提高粮食产量的时代或许难以为继。房地产业的大繁荣不仅大量占有农村土地,与高房价以及其带来的高物价相比农产品价格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价格过于低估,如果这一局面持续下去,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总结:今天的华尔街日报头条新闻和Bloomberg 公布的PPI 在几年后再次转正数,我国是全球第一个走出通缩的大型经济体,也不太依赖出口了,仍处于深度通缩的欧美日韩这些又要羡慕嫉妒恨了,呵呵。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危机,如果处理不好,亲们评论说出你认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