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的陆军人数越来越少了!但战斗力却越来越高:秘诀在这里
2017-08-16 07:47:08
中国近年来的现代陆军现代化中,从实战出发,积极利用信息化优势组成了多个实验性合成营部队。在中国军迷的关注点中,很多人都在关注号称最为豪华的38军某合成营部队,合成营到底是什么?又怎样发挥其作战效益呢?合成营是指有多个兵种进行协同的营级作战单位,在中国的合成营系统中,包括了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运输兵,通讯兵等在内的诸多兵种系统,单个营级战斗系统就涵盖大部分的战斗位置,在战争中具有独立攻击、维护、补给、修整的能力。在营这一级单位上就解决了大规模进攻中步坦协同,步炮协同,联合破障,综合补给等诸多难题。
合成营的主要思想就是将以往的大规模联合进攻单位从传统集团军群的坦克师,步兵师,炮兵团等大规模战斗配合演变为局部战斗的多兵种配合,极大程度的增加各单位士兵之间的配合熟练度。
以往的中国军队中,最小规模的步坦协同都是坦克团与摩托化步兵团之间的配合,在战术上进行大规模展开,两个团的指挥官通过高级战术联合才能达到较为初级的战术配合。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步坦协同由于沟通和指挥问题导致各种脱节,最后导致战斗失败。而更加危险的步炮协同,联合清障的多兵种配合战术也因为指挥问题而导致战术脱节和误伤等原因受到较大阻碍。
合成营就是将兵种单位更加细化下放到各个营级单位。在一个合成营中,存在着由10余辆主战坦克组成的坦克连,一个到两个由120人组成常规机械化步兵连,一个由自行榴弹炮和自行迫击炮及支援火箭组成的炮兵连,一个负责清除障碍和防核生化的工程兵防化兵组成的工兵综合连等。一个营的总人数约为600-700人。
合成营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自主化和区域联合进攻能力,真正在战术上做到炮兵轰,坦克攻,步兵冲的多方位联合能力。同时合成营也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联合程度,可以通过军事信息系统实时呼叫陆军航空兵支援,远程大口径炮兵支援,和地区区域侦察支援等。
合成营的攻击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要强过传统的步兵团级单位,利用各连各兵种的优势发挥出1+1>2的效果,更容易发挥出战斗效果。但合成营属于试验部队,目前爆发出的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指挥体系的缺少和后勤补给繁杂。常规的步兵营参谋部指挥人员数量仅为3人,对于合成营这样高度需要指挥的单位来说过少。而涵盖了包括步兵轻武器,坦克炮弹,榴弹炮弹,炸药地雷等几乎所有种类的武器弹药的后勤需求更是对中国本就较为贫弱的后勤补给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陆军合成营作战化是一个必行趋势,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不仅是各级指战员需要更高的指挥能力,士兵也需要更高的受教育能力去理解战斗内容。只有精兵强将才能将合成营的综合作战能力发挥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