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东盟能在亚洲大国博弈中生存
2015-10-17 16:35:12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0月4日文章称,军事上中国表现得日益咄咄逼人,美国奉行“再平衡”战略,日本的修宪举措,印度一方面加强军事存在感一方面在外交上采取更独断的立场,所有这一切都使东盟在该地区的选择承受着巨大压力。
多极风险言过其实
一些人认为东盟根本无力应对这些变化。被视为“空谈俱乐部”的东盟地区机构——东盟地区论坛、东盟+3、东盟+6及东亚峰会——在冷战刚结束后大国关系不那么反复无常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但如今它们已经变得没用了。“东盟中心地位”、甚至东盟的生存正在被抹杀。
但这一评论遗忘了一个重点。东盟面临的挑战与其说与其外部环境有关,不如说是其内部凝聚力和能力方面的张力。如果它足够团结并收回野心,东盟可以生存而且可以在应对大国博弈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至少在东南亚可以。
对大国博弈性质的传统看法有助于理解东盟在该地区扮演的角色。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崛起中的大国必须通过扩张来生存,这常常导致它们谋求地区霸权并引发冲突。其他人认为国际稳定是大国数量发挥的作用及大国间能力的分布。多极体系与双极或单极体系相比更倾向于不稳定和冲突。
这些观点使东盟的前景看起来一片黯淡。中国的地区霸权,无论是胁迫的还是良性的,都是坏事。它肯定将覆盖东南亚至少部分地区,包括南海主权声索国。而大国主宰的多极体系也不会给弱小国家多少空间。
一些人将这些事态发展视为扩张主义迹象、“地缘政治的东山再起”以及19世纪欧洲地缘政治在亚洲的复活。
多元秩序前景可期
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还有另外的解释。赫德利·布尔强调了大国在管理国际秩序方面的特殊责任。卡尔·多伊奇和戴维·辛格驳斥了多极体系必将导致大国竞争和冲突的观点。它可能使某个潜在侵略者不那么确定其结盟以及一个均等联盟的规模和实力。
所有这些观点的核心是假设大国在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无人承认弱小参与者对大国博弈的影响。如果传统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东盟从1967年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灭亡。
东盟是一个异常现象。它对化解和应对东南亚冲突作出了重大贡献。亚洲现在是历史上惟一这样的地区:强国生活在弱国的世界中,而且弱国领导强国。它的经历也许是混合的,但东盟的经验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
今天“大国竞争”这一短语有误导性。在地区和全球层面都存在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合作。这种合作被一个世纪前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加固了。
多极一词也过时了。它主要指参与者的数量及它们之间力量的分布,但它基本没有反映它们相互作用的实质内容和质量。世界和亚洲如今的主要特征不是多极而是多元。
多元世界和多极体系大不相同。参与者不仅仅是大国或单一民族国家,而是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多国合作组织和跨国联盟。
错综复杂的全球和地区联系是多元秩序的标志。贸易、金融和跨国生产网在世界大战前欧洲经济的相互依赖中一度稀缺。如今的相互依赖超越了经济领域,涉及环境、疾病、人权、社会媒体和一系列其他问题。
多元意味着多层管理。地区主义是它的主要内容,但如今的地区主义是开放和重叠的。它远不是19世纪加剧大国竞争和战争的帝国主义阵营。虽然权力等级依然存在,但总体结构是非霸权的。全球霸权不那么行得通了。美国霸权在退却,中国不会取代美国。多元世界鼓励兼管和共同领导。应该从这些朝着多元世界变化的角度来判断东盟的前景。
大国竞争东盟渔利
目前在亚洲还没有谁可以取代东盟的综合实力。由于互不信任及缺乏合法性,亚太大国无力领导亚洲地区机构。复苏的大国竞争实际上支持“东盟中心地位”。
东盟如果不团结、不发挥领导作用就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点。如果国内政治使主要成员国之间关系紧张,东盟的影响将有限。因此东盟为了重新振兴需要收缩其议程。它需要专注于东南亚紧迫环境内的紧急问题,忘掉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巴冲突吧。作为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的召集者及议程设立者,东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南海问题上,而不去管中国说什么,同时与实力中等的国家在跨国及全球挑战方面分担更多责任。
对东盟边缘化的预测都被证明是夸大其词。它变得更强大了,因为它采取了更多行动应对新的战略事态。现在改弦易辙将损害东盟的内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