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迎来大转机?反华强硬派突然变脸!为哪般?
2018-04-25 07:19:40
4月19日,法新社预设了这样的剧情:美国CIA局长迈克·蓬佩奥提名为国务卿的事情,可能要泡汤了。
但是,事实并没有跟着法新社的剧本走。4月23日,参院外委会赞成了蓬佩奥国务卿提名案。
颇具戏剧性的一幕在于,参院外委会民主党议员一致投了反对票——这意味着,参院外委会100年来,第一次出现不支持总统提名国务卿人选的尴尬局面。
但是,一个名叫“保罗”的参议员扭转了战况。他,突然临时改变一贯反对立场,改为支持蓬佩奧(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使得外委会最终以11-9-1的微小差距赞成该提名案。
特朗普(按太阳穴):好险好险,差点脸面不保,我这老脸还能丢几回?
也就是说,蓬佩奥当国务卿这事,基本上没跑了。
问题来了,曾经的蓬佩奥,是一个因对华强硬而出名的“鹰派”政客,怎么突然间姿态软了一丢丢?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蓬佩奥,做了什么改变?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蓬佩奥这个人。
他出生于1963年12月,是个标准的学霸,高中后顺利考上西点军校。1986年毕业时,成绩是全班第一。
毕业后,蓬佩奥进入部队,逐步升职到上尉。服役期间,他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海湾战争。
1991年,蓬佩奥离开部队,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念书。此后,他当过律师,也做过大生意。
1、政坛上强硬的过去
直到2010年,蓬佩奥决定参选国会议员,在堪萨斯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从初踏政坛到声名鹊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强硬”。
比如,他在攻击奥巴马内外政策上不遗余力,展现了强硬的鹰派作风;再比如,2012年,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中,他在和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对峙中“一战成名”。
希拉里:哼,这特朗普的小跟班,被灌了什么迷魂汤?咬了我四年!
在对于中国的态度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鹰派”。
比如,他认为美国在全球最大的竞争者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再比如,他多次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经常尝试盗取美国机构的商业机密”;甚至,他曾公开祝贺蔡英文当选所谓的“总统”。
……
但是,眼下的中美之间并不“美滋滋”,贸易战还没有拉下帷幕,这个一向强硬的鹰派……
2、突然对中国“变软”了
在刚刚结束的听证会上,蓬佩奥的对华言辞友善了许多。而且,下面这三个涉华议题,他的回答都与先前言论相差巨大。
①台湾问题。虽然,蓬佩奥表示支持对台军售,但是他对“一中政策”有所顾忌,拒绝对国务院是否履行国会刚刚通过的“台旅法”、向台派出高层级官员做出回答。
②贸易问题。蓬佩奥认为通过外交努力、促使中国全面“遵守规则”是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最佳方式。
③对华策略。蓬佩奥称特朗普政府决定与中国进行外交合作,致力于发展更有效的双边伙伴关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当前的主要工作时,蓬佩奥称中国有两大优先议题:
其一是化解内部经济风险,保持经济增长,其二是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让数以亿计的人成为“中产阶级”。
这种判断与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将中国“一带一路”“扩张军备”“输出‘锐实力’”作为中国最大意图的认知有极大差别,反而更贴近于中国反复强调的“两个百年”的论述。
二、蓬佩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1、或许在为与中方对话所做的铺垫。
无论是挥舞制裁大棒,还是对华解决问题,幕后的观察者都是特朗普。
但是,特朗普不能“为所欲为”,他需要考虑中国的反制措施、美国的民意(毕竟大选在即)等等随时加以调整。
去年下半年,蒂勒森外交经验不足,对中美对华机制不是那么地上心,也没有当好中美传话人的角色。
蓬佩奥上任后,要考虑实际,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充当中美传话人。
因此,至少要做足台面上“功夫”。
2、给国会打一剂“预防针”和“安慰剂”。
美国国会虽然历来反华,但也是受到中美经贸关系波折影响最直接的部门。中国方面对于美国农产品贸易反制的警告已经让不少议员惴惴不安,国会更担心特朗普政府会做出出格举动引发中美全面冲突。
蓬佩奥:大家冷静一点,听我说。
蓬佩奥的言论就是为了打消这些担忧,显示出特朗普政府仍然希望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问题,而不是加剧矛盾。
总之,蓬佩奥的态度转变必然有着更深的考虑,很可能代表着特朗普对中国的另一手牌。
甭管鹰派、鸽派自导自演的大戏咯,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毕竟,特朗普这人阴晴不定,特没谱。
但是,事实并没有跟着法新社的剧本走。4月23日,参院外委会赞成了蓬佩奥国务卿提名案。
颇具戏剧性的一幕在于,参院外委会民主党议员一致投了反对票——这意味着,参院外委会100年来,第一次出现不支持总统提名国务卿人选的尴尬局面。
但是,一个名叫“保罗”的参议员扭转了战况。他,突然临时改变一贯反对立场,改为支持蓬佩奧(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使得外委会最终以11-9-1的微小差距赞成该提名案。
特朗普(按太阳穴):好险好险,差点脸面不保,我这老脸还能丢几回?
也就是说,蓬佩奥当国务卿这事,基本上没跑了。
问题来了,曾经的蓬佩奥,是一个因对华强硬而出名的“鹰派”政客,怎么突然间姿态软了一丢丢?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蓬佩奥,做了什么改变?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蓬佩奥这个人。
他出生于1963年12月,是个标准的学霸,高中后顺利考上西点军校。1986年毕业时,成绩是全班第一。
毕业后,蓬佩奥进入部队,逐步升职到上尉。服役期间,他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海湾战争。
1991年,蓬佩奥离开部队,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念书。此后,他当过律师,也做过大生意。
1、政坛上强硬的过去
直到2010年,蓬佩奥决定参选国会议员,在堪萨斯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从初踏政坛到声名鹊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强硬”。
比如,他在攻击奥巴马内外政策上不遗余力,展现了强硬的鹰派作风;再比如,2012年,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中,他在和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对峙中“一战成名”。
希拉里:哼,这特朗普的小跟班,被灌了什么迷魂汤?咬了我四年!
在对于中国的态度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鹰派”。
比如,他认为美国在全球最大的竞争者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再比如,他多次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经常尝试盗取美国机构的商业机密”;甚至,他曾公开祝贺蔡英文当选所谓的“总统”。
……
但是,眼下的中美之间并不“美滋滋”,贸易战还没有拉下帷幕,这个一向强硬的鹰派……
2、突然对中国“变软”了
在刚刚结束的听证会上,蓬佩奥的对华言辞友善了许多。而且,下面这三个涉华议题,他的回答都与先前言论相差巨大。
①台湾问题。虽然,蓬佩奥表示支持对台军售,但是他对“一中政策”有所顾忌,拒绝对国务院是否履行国会刚刚通过的“台旅法”、向台派出高层级官员做出回答。
②贸易问题。蓬佩奥认为通过外交努力、促使中国全面“遵守规则”是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最佳方式。
③对华策略。蓬佩奥称特朗普政府决定与中国进行外交合作,致力于发展更有效的双边伙伴关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当前的主要工作时,蓬佩奥称中国有两大优先议题:
其一是化解内部经济风险,保持经济增长,其二是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让数以亿计的人成为“中产阶级”。
这种判断与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将中国“一带一路”“扩张军备”“输出‘锐实力’”作为中国最大意图的认知有极大差别,反而更贴近于中国反复强调的“两个百年”的论述。
二、蓬佩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1、或许在为与中方对话所做的铺垫。
无论是挥舞制裁大棒,还是对华解决问题,幕后的观察者都是特朗普。
但是,特朗普不能“为所欲为”,他需要考虑中国的反制措施、美国的民意(毕竟大选在即)等等随时加以调整。
去年下半年,蒂勒森外交经验不足,对中美对华机制不是那么地上心,也没有当好中美传话人的角色。
蓬佩奥上任后,要考虑实际,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充当中美传话人。
因此,至少要做足台面上“功夫”。
2、给国会打一剂“预防针”和“安慰剂”。
美国国会虽然历来反华,但也是受到中美经贸关系波折影响最直接的部门。中国方面对于美国农产品贸易反制的警告已经让不少议员惴惴不安,国会更担心特朗普政府会做出出格举动引发中美全面冲突。
蓬佩奥:大家冷静一点,听我说。
蓬佩奥的言论就是为了打消这些担忧,显示出特朗普政府仍然希望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问题,而不是加剧矛盾。
总之,蓬佩奥的态度转变必然有着更深的考虑,很可能代表着特朗普对中国的另一手牌。
甭管鹰派、鸽派自导自演的大戏咯,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毕竟,特朗普这人阴晴不定,特没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