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北溪2号博弈的一些关键点!德国人:我们也不是被吓大的
2019-12-25 11:08:13
北溪2号管道工程事件,目前还在持续的发酵中。有几点瀚海狼山需要强调一下:为何美国方面要在这个当口发力,威胁要制裁德国和俄罗斯?如果美国的这个制裁一旦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落实,那么到底能不能实际阻止北溪2项目的建成?现在美国手里有哪些牌可打?而德国人手里又有哪些牌可以用来反击?双方的博弈最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出来。下面就一一的分析。狼山在过去的推文中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凡是具体的事件,比如过去推文分析的MH370神秘失踪等事件,还是要首先分析事件所处的整体大环境。只有了解整体大环境和大气候下的各方的能量和诉求,才能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持续发展和最终的结果得出一个大致科学的预判。其实关于北溪2号目前的这个重大博弈,同样也符合这个固定规律。
要看到,首先在欧洲方面,目前关于对“环保”概念的要求,已经从过去还算比较科学的衡量手段,逐步到了钻牛角尖程度。大家都知道,欧盟的环保标准,比如关于汽车和船舶内燃机燃烧的尾气排放方面,过去几十年都是居于世界的前列。欧盟的排放标准甚至一直比美国的标准严格的多,这本身也是欧盟过去在这方面全球领先的体现。但是凡事追求太过完美或者要求过高,就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现象。所谓过犹不及,就会逐步走到了事物的反面去了。比如最近很火的瑞典环保少女,这么一个中学都不上,还到处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奇葩人物,居然被欧人捧得火热。而她怼的主要目标,居然是美国、澳洲等这些发达国家。可见西欧和北欧人也就这点自信了。把环保已经炒作成了欧洲人一种天然高全球一等的幻觉,基本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说部分北欧和西欧人,在环保方面已经接近竭斯底里也差不多了。作为只有几百万人口,剩余大片土地都是森林和雪原的瑞典、挪威可以这样对环保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作为有高达8400多万人口,是欧洲大陆工业和人口核心的德国,却不敢如此的乱怼,当然也不敢逆风而行,否则就会被自己的北欧邻居骂死。但是德国又不得发展工业和继续改善民生,因此德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就很大。而天然气是比石油还清洁的能源,德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德国本身面积不大,只有35万多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尚可,但是油气资源不多。德国目前国内自产的天然气,只能供应总需求的最多15%,因此必须大量进口。
在北溪1号建成前,德国主要进口同在欧洲的挪威和荷兰在北海和大西洋上生产的天然气。不过欧洲边缘海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深层天然气已经接近地震带。因此欧洲沿岸过去自产的天然气,大致在2023年就要大批封井。德国今后用气,只能从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二选一。
实际上早在北溪1号建成前,美国就应该提早动手。不过那时现任的美国总统还没上台。美国方面做事还没这么直接。当北溪1号成了后,美国人突然发现,德国进口的天然气,45%来自俄罗斯,50%来自挪威和荷兰,留给美国的市场份额,居然只有5%了。而一旦北溪2号再建成,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基本就要长期归零。但是如果能成功阻止了北溪2号工程,那么随着西欧自产天然气的下降,美国还可以在未来50年,至少争取到40%的市场份额。
那么美国的制裁,能够阻止住这个已经进行到了一半的北溪2号工程吗,其实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因为当今可以在海底快速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公司,全球不超过5家。而现在铺设北溪2号的承建公司,也在美国墨西哥湾铺设油气管道上有很大的工程量。如果因为北溪2号被制裁,冻结在美资产,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承受。因此现在到了美国为一方,德国和俄罗斯为另一方,谁也不敢退让的地步。已经有不少德国人批评ZF对美不够强硬,说德国也不是被吓大的。因此这场顶牛,还要继续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