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担心核武器,超级大国才不敢亲自下场参战?

2022-05-16 23:35:14   

当代可以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这就是新战争的爆发,和超级大国从一开始就公开放话不会直接干预,恐怕有脱不开的干系。也正是因为在战争前夜有了这么一个口头上的“保证”,才让战略攻击方认为完全可以快速拿下对手。其决策过程极有可能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也就是把部分演习部队直接转换为实战部队而快速打响。在此之前,恐怕战略攻击方定下的战争目标也没有一开始那么大。正因为“相信”了战争似乎不会受到强烈的干扰,因此可以进行孤注一掷式的全面投入;但是到真正打响后才知道战略防御方并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弱。而且外部的所谓的“不干预”,仅仅是不直接派遣正规军直接下场参战,而除此之外,各种武器、物资、情报甚至间接指挥上的干预,已经是无处不在。战争到了大约3个月之后,




包括超级大国在内,倒是仍然没有直接下场干预。为什么不直接派兵参战?超级大国也很早就给出了理由,说是担心直接参战会导致战略攻击方最终使用核武器,搞不好会转变成世界大战。因为觉得不能直接下场参战。这种说法,如果在开战初期,这个理由还算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毕竟原先全球都以为战略攻击方是一个世界级的军事大国,而且是弹头实际拥有量全球第一的核大国,因此应该避免与其发生正面的军事冲突。但是战争在打了3个月以后,全球围观者们已经看得很清楚:所谓的世界军事强国,真的是徒有虚名!居然与一个穷困潦倒的邻居都打得有来有往。如果超级大国亲自下场参战?甚至都不用超级大国主力亲自下场,只要超级大国提供空中支援和进行战略打伞,让欧洲的“小兄弟”们集体下场,



那么战争不用几个星期就应该会最终分出胜负了。如此一来,担心战争最终变成核战争,真的是超级大国与欧洲盟友们都不下场参战的真正原因吗?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超级大国的战略武器系统完全是可以和战略攻击方看齐的;在历史上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在全球也只有超级大国一家;而且就算是在当代使用核武器,也只会用战术核武器而不是大规模地向对方的本土相互抛射几千个弹头,打击城市和人口中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战术核武器的破坏范围非常有限,比大当量的温压弹其实强不到哪里去。只要超级大国公开为全欧提供战略打伞,那么其实是谁也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这样一来,担心最终发展成核战争?到了目前,其实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战略借口,而不是超级大国不下场的根本原因。



那么对超级大国和西欧附庸们来说,不想直接派兵参战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实际上派兵大规模参战和只提供武器和物资,完全是两个概念。说白了,很多经验教训都可以直接回看二战甚至是一战的历史。超级大国之所以立国还不到百年就能从美洲崛起,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超强,根本原因就是公然摘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桃子。一战时在全球大国中参战最晚;二战同样如此。反倒是大英帝国一战和二战都积极下场,直接参战,最终结果,就是从世界超强变成了一个二三流的国家,这就是直接参战和只提供物资和武器的差异。那么为何差异这么大?关键就在于一旦派正规军主动参战,那么就不单纯是人员的损失,而是整个国家的轨道必须变成战时经济,这对正常的国家运行模式的损害是惊人的。等于一个大国3到5年什么都不干,全部资源都用来打仗了。



而且战后的债务和战损人员的抚恤,往往是二三十年都理不清。因此长期参加大规模战争,即使是大国,也无一例外要被全面削弱。而只提供物资和资源,甚至是租借武器和资源,不但不会产生战争债务和天量的抚恤金,还会拉抬低迷的经济,扩大工业产能,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在对外租借海量战时物资的同时,也全面占领了参战双方未来的市场。也正是这些原因,才让超级大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战后的国力如日中天。其实现在的超级大国和欧洲仆从国,就是以对方有核武器为借口不参战;而如果战略攻击方一旦露出无力打下去的苗头,到那时,超级大国才不管核武不核武,再次下场摘桃是一定的。不过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一战和二战前后。因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早就不是超级大国,最终这场战争谁摘谁的桃,还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