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浪:由逊尼派、什叶派之争看中东局势
2017-10-04 12:26:25
今天,我跟大家唠唠中东局势,主要从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冲突的角度来讲中东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切入点,是因为我认为他可以更好的反映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局势的变化,这种变化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由以往的巴以冲突、巴勒斯坦建国问题逐渐转变为了今天的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围绕前一个问题,中东爆发了数次战争,而围绕这一个新的核新问题,中东正在进行两场“热战”,即叙利亚和也门的战事。
首先第一部分我简要介绍下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逊尼、什叶两派的分化。
距今大约 1500年前,先知穆罕默德宣称自己得到唯一真神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并以之作为武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上原本信仰各异的各个贝都因部落,之后阿拉伯人持续对外扩张,最终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帝国囊括了中东,使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成为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早期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名叫阿里,他的身份非常复杂,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养子兼女婿,此人在宗教、军事方面拥有过人才华,同时也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这使他在教内拥有了很多追随者,这些人就被称为什叶派。什叶就是“党派”的意思。将阿里奉为比“先知”还要崇高的“圣者”,将阿里的后代奉为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这就是什叶派的基本意涵。但由于阿里的后代一直处于“在野”的状态,什叶派最终沦为了少数派,而与之相对就是的多数派一一逊尼派,逊尼是遵守圣训的意思,引申开来就是传统派和大众派。现在世界上一共15亿穆斯林,其中80 %以上是逊尼派,在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领袖,约 10 -15%是什叶派,以伊朗为领袖。
另外单独介绍下伊朗。伊朗古称波斯,建立过辉煌的文明。
伊斯兰教初兴时,当时的第二波斯帝国——萨珊波斯王朝恰巧与东罗马帝国打了个两败俱伤,没想到被阿拉伯人在背后捅了一刀子,最终国破人亡,遭到吞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居然被一帮沙漠里骑着骆驼的蛮子逆袭成功,波斯人心中的屈辱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心中那份屈辱作怪,也可能是为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被迫改变信仰的波斯人最终在伊斯兰教中选择了少数派什叶派作为自己的信仰,后来伊朗成为了什叶派的大本营,今天我叙述的什叶派势力,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伊朗势力。
第二部分: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核心问题转变进程
本来想将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叙述,后来感觉归纳起来不太严谨,最后决定只叙述标志性事件,并分析其内涵和影响。第一个重要的事件是2003 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这场美国发动的战争当时几乎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但有趣的是,中东地区的两派势力却都对这场战争态度微妙,主要表现在作为美国对手的什叶派伊朗对这场战争并不绝对反对,作为美国盟友的逊尼派沙特对这场战争并不坚决支持。我们分析下双方的考虑,首先从伊朗方面来说,美国这场战争是作为其所谓“大中东民主计划”的一部分,要把伊拉克打造成为中东民主的样板,伊拉克有60%的人口是什叶派,当政的萨达姆却代表了逊尼派,如果按照美式民主一人一票的原则,什叶派将上台,这是伊朗乐于看到的,另一方面伊朗和萨达姆是有血仇的,两伊战争让伊朗死伤了上百万人,想到这里,伊朗恨不得举双手支持战争。但是转念又一想,萨达姆倒台之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同样被列为邪恶轴心的自己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因此伊朗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和美国战略对赌的状态,赌的是什么呢,就是美国在战争结束后能不能有效控制伊拉克局势,如果美国陷在伊拉克那么伊朗人喜闻乐见,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顺风顺水,那么伊朗唇亡齿寒,所以说伊朗在那段时间陷入了精神分裂的状态。而沙特也有自己的考虑,萨达姆虽然疯狂,但是他却处于逊尼派世界对抗什叶派伊朗的前沿,今天大哥美帝要推翻萨达姆让什叶派上台,有没有考虑过小弟的感受?我们看一下中东地图
伊朗所处的位置为伊朗高原,对于整个中东成居高临下之势,具有天然的地缘政治优势,他的西面就是伊拉克的两河沃土,是伊朗天然的战略投送方向,如果伊拉克失手,让伊朗冲下高原,往沙特方向几乎是一马平川,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打过来了。最终伊拉克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顺利推翻萨达姆却也陷入泥潭,死伤过万之后被迫退出,为伊朗留下了一下什叶派的伊拉克,伊朗在这场战略赌局中战战兢兢的笑到了最后,成为伊拉克战争真正的赢家,原本被禁锢于伊朗高原的力量有了纵横裨阖的空间,伊朗表示小布什总统真是伊朗人民的老朋友啊。
现在回想小布什那届美国政府很有意思,他有一个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智商最低的总统小布什,一个拥有星球大战般军事思想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个让美国官员上山下乡推广美式民主的国务卿赖斯等等,相信以后美国人会给他们应有的评价。
第二个重要事件是 2006年爆发的黎以冲突
这是一场今天几乎己经被人遗忘的战争,但我认为是中东局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场战争本质源于以色列进行预防性战争的战略传统,所谓预防性战争用小布什同志的话说就是先发制人,将对手消灭于萌芽状态,以色列历史上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入侵黎巴嫩战争都是这种类型的战争,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这一次战争对象是黎巴嫩什叶派真主党,是预防以色列周边什叶派势力的增长。后伊拉克战争时代,人们发现,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形成了一个什叶派走廊,西方战略家称其为“什叶派之弧”,
处于这个弧线西端的以色列真切感受到了压力,要知道伊朗是坚决反以的。对于大哥美帝在伊拉克的表现,以色列应该是痛心疾首的,这简直就是助长伊朗的资敌行为嘛,以色列人心想美帝你这浓眉大眼的居然也背叛革命了,好在以色列认为自身对于什叶派拥有军事优势,可以为以色列打出一片安全地带。这场战争基本上就是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的翻版,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真主党武装不仅没有像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一样被赶出黎巴嫩,反而用出色的游击战术打得以军满地找牙,打破了以军的不败金身。如果说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对什叶派有利的战略局势,那么黎以冲突让世界猛然发现,什叶派真的拥有了与战略局势相对应的力量。这场战争中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在06年7月15日,真主党利用伊朗制努尔反舰导弹重创了在黎近海巡弋的一艘以色列护卫舰哈尼特号,这一事件大家可能会觉得眼熟,没错,几乎同样的事情如今在也门沿海又发生了一遍,所使用的也是伊朗支援的努尔反舰导弹,被击中的换成了阿拉伯联军的“迅捷”号,只不过迅捷号比较倒霉,这艘船铝合金结构很多,中弹后着火烧毁了,这两件事背后都能看到伊朗的影子。
第三个重要事件就是叙利亚和也门的战事,我把他们放到一起来讲,因为这两场战事都是围绕逊尼派、什叶派矛盾展开的,他们正式标志着两派矛盾取代巴以问题成为中东焦点。中东地区什叶派力员的增强自然引发了逊尼派世界的战略忧虑,沙特甚至处死了本国的一个什叶派领袖,这件事闹得挺大,连美国都表示了谴责,美国恨铁不成钢地表示你杀什叶派可以,但方法不对路啊。怎么才对呢,很快,在逊尼派世界和西方的共同推动下,在2011年3月成功引爆了叙利亚内战这颗炸弹。为什么会是叙利亚呢,因为在“什叶派之弧”这条线上,叙利亚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叙国内,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20%,这20%中又有一个分支叫阿拉维派,叙利亚执政的阿萨德家族就属于阿拉维派,因此阿萨德缺乏坚实的教派基础,一旦有人扇风,必然遍地烽火。所以在叙内战最开始时,叙政府军一路溃败,很多部队甚至临阵倒戈,然而随着战事发展,叙利亚内战很快发展成了一场近似教派仇杀,叙利亚政府军俘虏被排队枪毙。历史一再表明:最残酷的宗教战争并不是对异教徒的战争,而是对宗教内部异端的战争,据说沙特国内就有宗教学者公开宣称杀死什叶派是不违反教法的。因此,叙利亚政府军很快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开始拼死抵抗,其中有一个故事说是一所叙利亚监狱被反政府武装围困,许多监狱里的犯人居然自愿参加防守,我估计他们主要是什叶派,我宁愿在阿萨德这当犯人也比你打进来枪毙了强,后来监狱守军成功突围,这些犯人也成了英雄。仗打到这个份上真是令人唏嘘,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如果天堂在地上,大马士革必居其列。大马士革就是叙利亚首都,把这句话中的天堂换成地狱颇能描述今日叙利亚的惨状。
你打我小弟,我也打你的下三路,伊朗作为什叶派老大一方面全力支援叙利亚政府,一方面也在沙特的后院——也门开辟了对逊尼派的第二战场,支持什叶派的胡塞武装搞动作为了在后院灭火沙特亲自上阵组织了一支联军进入也门作战,结果这支由各国王爷率领的军队使用着从西方购买的先进武器居然被胡塞武装教做人,这几年的战事表明这些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战斗力都是比较强悍的,而且很难说伊朗有没有亲自参与,伊朗组织了一支叫“圣城旅”的武装力量专门进行境外作战,领导人是一个叫苏莱玛尼的将军,现在是伊朗家喻户晓的英雄。也门局势在相互拉锯中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静期,但是最近由于袭船等事件发生再起波澜,为什么呢,我感觉作为第二战场的也门战事和叙利亚战场有很强的联动性,最近叙利亚战场在干什么呢,就是叙利亚内战双方在重要城市阿勒颇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时候,伊朗当然希望利用也门来牵制美国和沙特的力量,怎么办呢,就是在曼德海峡附近制造封锁海峡的紧张态势,伊朗多年来一直在演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此轻车熟路,在导弹袭船之后又发生了火箭弹袭船的事件,这个事件中由小艇执行的海上蜂群战术,基本就是伊朗海军战术的一个翻版。
第二部分到此结束,下面进入第三部分,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博弈。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会想,这和前面说的教派冲突有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由以往的巴以冲突、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转变为了今天的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这个变化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以色列。因为这个核心问题的转移,以色列不再承受伊斯兰世界的全部压力,四次中东战争的老对手叙利亚己经被打了个稀巴烂,新的对头黎巴嫩真主党大部支援叙利亚战场,和他们的穆斯林兄弟拼了个你死我活。而以色列和美国什么关系呢,他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柱,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以色列在2008年以后几乎没有大的军事行动, 2008年是哪一年呢,他是小布什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到今天奥巴马政府马上就要下台了,一方面这八年中巴以问题不在成为焦点,另一方而在这八年中以色列也没有进行激烈的军事行动,这在以往的中东来说正常吗?可以说完全不正常,由此以色列方面闷声发大财,美国方面则节约了大量的战略精力和战略资源,这些精力资源都投入到哪里去了呢?没错,就是去执行它开始时叫“重返亚太”后来叫“亚太再平衡”的重心东移战略,压力都转移到我们身上来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出美国的战略轨迹,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迅速作出了战略调整,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拉克和黎巴嫩折戟沉沙后虽败不乱,一方面主动偃旗息鼓,一方面退居幕后操作局势,挑起中东教派冲突,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其战略之精准、手段之毒辣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民主党政府一直比共和党政府更难缠,毛主席当年会见尼克松时说我喜欢右派,这句话大有深意,在美国民主党代表左派共和党代表右派,马上共和党特朗普政府要上台了,我们祝他好运。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既然美国想要在中东节约战略资源搞战略再平衡,那我们肯定不能让他如愿,我们的中东战略就应该是给美以制造更多的麻烦,牵扯美国战略精力,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前面两次提到的伊朗努尔反舰导弹,其实就是我国出口给伊朗生产许可的C-802导弹。这段时间我们出访中东很多,之前国防部长常万全访问了伊朗,据伊朗媒体报道签署了两国军事合作协议。11月29日,是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在这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日子里,习主席向联合国发去贺电,指出了“巴以问题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我觉得这可以看做我们要求拨乱反正的战略宣言,没错,我们一定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
首先第一部分我简要介绍下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逊尼、什叶两派的分化。
距今大约 1500年前,先知穆罕默德宣称自己得到唯一真神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并以之作为武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上原本信仰各异的各个贝都因部落,之后阿拉伯人持续对外扩张,最终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帝国囊括了中东,使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成为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早期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名叫阿里,他的身份非常复杂,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养子兼女婿,此人在宗教、军事方面拥有过人才华,同时也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这使他在教内拥有了很多追随者,这些人就被称为什叶派。什叶就是“党派”的意思。将阿里奉为比“先知”还要崇高的“圣者”,将阿里的后代奉为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这就是什叶派的基本意涵。但由于阿里的后代一直处于“在野”的状态,什叶派最终沦为了少数派,而与之相对就是的多数派一一逊尼派,逊尼是遵守圣训的意思,引申开来就是传统派和大众派。现在世界上一共15亿穆斯林,其中80 %以上是逊尼派,在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领袖,约 10 -15%是什叶派,以伊朗为领袖。
另外单独介绍下伊朗。伊朗古称波斯,建立过辉煌的文明。
伊斯兰教初兴时,当时的第二波斯帝国——萨珊波斯王朝恰巧与东罗马帝国打了个两败俱伤,没想到被阿拉伯人在背后捅了一刀子,最终国破人亡,遭到吞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居然被一帮沙漠里骑着骆驼的蛮子逆袭成功,波斯人心中的屈辱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心中那份屈辱作怪,也可能是为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被迫改变信仰的波斯人最终在伊斯兰教中选择了少数派什叶派作为自己的信仰,后来伊朗成为了什叶派的大本营,今天我叙述的什叶派势力,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伊朗势力。
第二部分: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核心问题转变进程
本来想将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叙述,后来感觉归纳起来不太严谨,最后决定只叙述标志性事件,并分析其内涵和影响。第一个重要的事件是2003 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这场美国发动的战争当时几乎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但有趣的是,中东地区的两派势力却都对这场战争态度微妙,主要表现在作为美国对手的什叶派伊朗对这场战争并不绝对反对,作为美国盟友的逊尼派沙特对这场战争并不坚决支持。我们分析下双方的考虑,首先从伊朗方面来说,美国这场战争是作为其所谓“大中东民主计划”的一部分,要把伊拉克打造成为中东民主的样板,伊拉克有60%的人口是什叶派,当政的萨达姆却代表了逊尼派,如果按照美式民主一人一票的原则,什叶派将上台,这是伊朗乐于看到的,另一方面伊朗和萨达姆是有血仇的,两伊战争让伊朗死伤了上百万人,想到这里,伊朗恨不得举双手支持战争。但是转念又一想,萨达姆倒台之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同样被列为邪恶轴心的自己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因此伊朗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和美国战略对赌的状态,赌的是什么呢,就是美国在战争结束后能不能有效控制伊拉克局势,如果美国陷在伊拉克那么伊朗人喜闻乐见,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顺风顺水,那么伊朗唇亡齿寒,所以说伊朗在那段时间陷入了精神分裂的状态。而沙特也有自己的考虑,萨达姆虽然疯狂,但是他却处于逊尼派世界对抗什叶派伊朗的前沿,今天大哥美帝要推翻萨达姆让什叶派上台,有没有考虑过小弟的感受?我们看一下中东地图
伊朗所处的位置为伊朗高原,对于整个中东成居高临下之势,具有天然的地缘政治优势,他的西面就是伊拉克的两河沃土,是伊朗天然的战略投送方向,如果伊拉克失手,让伊朗冲下高原,往沙特方向几乎是一马平川,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打过来了。最终伊拉克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顺利推翻萨达姆却也陷入泥潭,死伤过万之后被迫退出,为伊朗留下了一下什叶派的伊拉克,伊朗在这场战略赌局中战战兢兢的笑到了最后,成为伊拉克战争真正的赢家,原本被禁锢于伊朗高原的力量有了纵横裨阖的空间,伊朗表示小布什总统真是伊朗人民的老朋友啊。
现在回想小布什那届美国政府很有意思,他有一个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智商最低的总统小布什,一个拥有星球大战般军事思想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个让美国官员上山下乡推广美式民主的国务卿赖斯等等,相信以后美国人会给他们应有的评价。
第二个重要事件是 2006年爆发的黎以冲突
这是一场今天几乎己经被人遗忘的战争,但我认为是中东局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场战争本质源于以色列进行预防性战争的战略传统,所谓预防性战争用小布什同志的话说就是先发制人,将对手消灭于萌芽状态,以色列历史上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入侵黎巴嫩战争都是这种类型的战争,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这一次战争对象是黎巴嫩什叶派真主党,是预防以色列周边什叶派势力的增长。后伊拉克战争时代,人们发现,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形成了一个什叶派走廊,西方战略家称其为“什叶派之弧”,
处于这个弧线西端的以色列真切感受到了压力,要知道伊朗是坚决反以的。对于大哥美帝在伊拉克的表现,以色列应该是痛心疾首的,这简直就是助长伊朗的资敌行为嘛,以色列人心想美帝你这浓眉大眼的居然也背叛革命了,好在以色列认为自身对于什叶派拥有军事优势,可以为以色列打出一片安全地带。这场战争基本上就是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的翻版,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真主党武装不仅没有像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一样被赶出黎巴嫩,反而用出色的游击战术打得以军满地找牙,打破了以军的不败金身。如果说伊拉克战争造成了对什叶派有利的战略局势,那么黎以冲突让世界猛然发现,什叶派真的拥有了与战略局势相对应的力量。这场战争中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在06年7月15日,真主党利用伊朗制努尔反舰导弹重创了在黎近海巡弋的一艘以色列护卫舰哈尼特号,这一事件大家可能会觉得眼熟,没错,几乎同样的事情如今在也门沿海又发生了一遍,所使用的也是伊朗支援的努尔反舰导弹,被击中的换成了阿拉伯联军的“迅捷”号,只不过迅捷号比较倒霉,这艘船铝合金结构很多,中弹后着火烧毁了,这两件事背后都能看到伊朗的影子。
第三个重要事件就是叙利亚和也门的战事,我把他们放到一起来讲,因为这两场战事都是围绕逊尼派、什叶派矛盾展开的,他们正式标志着两派矛盾取代巴以问题成为中东焦点。中东地区什叶派力员的增强自然引发了逊尼派世界的战略忧虑,沙特甚至处死了本国的一个什叶派领袖,这件事闹得挺大,连美国都表示了谴责,美国恨铁不成钢地表示你杀什叶派可以,但方法不对路啊。怎么才对呢,很快,在逊尼派世界和西方的共同推动下,在2011年3月成功引爆了叙利亚内战这颗炸弹。为什么会是叙利亚呢,因为在“什叶派之弧”这条线上,叙利亚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叙国内,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20%,这20%中又有一个分支叫阿拉维派,叙利亚执政的阿萨德家族就属于阿拉维派,因此阿萨德缺乏坚实的教派基础,一旦有人扇风,必然遍地烽火。所以在叙内战最开始时,叙政府军一路溃败,很多部队甚至临阵倒戈,然而随着战事发展,叙利亚内战很快发展成了一场近似教派仇杀,叙利亚政府军俘虏被排队枪毙。历史一再表明:最残酷的宗教战争并不是对异教徒的战争,而是对宗教内部异端的战争,据说沙特国内就有宗教学者公开宣称杀死什叶派是不违反教法的。因此,叙利亚政府军很快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开始拼死抵抗,其中有一个故事说是一所叙利亚监狱被反政府武装围困,许多监狱里的犯人居然自愿参加防守,我估计他们主要是什叶派,我宁愿在阿萨德这当犯人也比你打进来枪毙了强,后来监狱守军成功突围,这些犯人也成了英雄。仗打到这个份上真是令人唏嘘,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如果天堂在地上,大马士革必居其列。大马士革就是叙利亚首都,把这句话中的天堂换成地狱颇能描述今日叙利亚的惨状。
你打我小弟,我也打你的下三路,伊朗作为什叶派老大一方面全力支援叙利亚政府,一方面也在沙特的后院——也门开辟了对逊尼派的第二战场,支持什叶派的胡塞武装搞动作为了在后院灭火沙特亲自上阵组织了一支联军进入也门作战,结果这支由各国王爷率领的军队使用着从西方购买的先进武器居然被胡塞武装教做人,这几年的战事表明这些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战斗力都是比较强悍的,而且很难说伊朗有没有亲自参与,伊朗组织了一支叫“圣城旅”的武装力量专门进行境外作战,领导人是一个叫苏莱玛尼的将军,现在是伊朗家喻户晓的英雄。也门局势在相互拉锯中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静期,但是最近由于袭船等事件发生再起波澜,为什么呢,我感觉作为第二战场的也门战事和叙利亚战场有很强的联动性,最近叙利亚战场在干什么呢,就是叙利亚内战双方在重要城市阿勒颇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时候,伊朗当然希望利用也门来牵制美国和沙特的力量,怎么办呢,就是在曼德海峡附近制造封锁海峡的紧张态势,伊朗多年来一直在演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此轻车熟路,在导弹袭船之后又发生了火箭弹袭船的事件,这个事件中由小艇执行的海上蜂群战术,基本就是伊朗海军战术的一个翻版。
第二部分到此结束,下面进入第三部分,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博弈。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会想,这和前面说的教派冲突有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由以往的巴以冲突、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转变为了今天的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这个变化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以色列。因为这个核心问题的转移,以色列不再承受伊斯兰世界的全部压力,四次中东战争的老对手叙利亚己经被打了个稀巴烂,新的对头黎巴嫩真主党大部支援叙利亚战场,和他们的穆斯林兄弟拼了个你死我活。而以色列和美国什么关系呢,他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柱,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以色列在2008年以后几乎没有大的军事行动, 2008年是哪一年呢,他是小布什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到今天奥巴马政府马上就要下台了,一方面这八年中巴以问题不在成为焦点,另一方而在这八年中以色列也没有进行激烈的军事行动,这在以往的中东来说正常吗?可以说完全不正常,由此以色列方面闷声发大财,美国方面则节约了大量的战略精力和战略资源,这些精力资源都投入到哪里去了呢?没错,就是去执行它开始时叫“重返亚太”后来叫“亚太再平衡”的重心东移战略,压力都转移到我们身上来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出美国的战略轨迹,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迅速作出了战略调整,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拉克和黎巴嫩折戟沉沙后虽败不乱,一方面主动偃旗息鼓,一方面退居幕后操作局势,挑起中东教派冲突,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其战略之精准、手段之毒辣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民主党政府一直比共和党政府更难缠,毛主席当年会见尼克松时说我喜欢右派,这句话大有深意,在美国民主党代表左派共和党代表右派,马上共和党特朗普政府要上台了,我们祝他好运。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既然美国想要在中东节约战略资源搞战略再平衡,那我们肯定不能让他如愿,我们的中东战略就应该是给美以制造更多的麻烦,牵扯美国战略精力,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前面两次提到的伊朗努尔反舰导弹,其实就是我国出口给伊朗生产许可的C-802导弹。这段时间我们出访中东很多,之前国防部长常万全访问了伊朗,据伊朗媒体报道签署了两国军事合作协议。11月29日,是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在这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日子里,习主席向联合国发去贺电,指出了“巴以问题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我觉得这可以看做我们要求拨乱反正的战略宣言,没错,我们一定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