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美国“人格分裂”动摇美元霸权

2020-05-27 05:40:3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本杰明·科恩5月18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题为《大流行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的文章称,美国全球领导力失败升级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全球地位。文章摘编如下:
新冠危机暴发后,美国似乎出现了心理学家所称的“人格分裂”,同时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
一方面,美联储在国际金融领域负责任地承担起领导角色,就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那样。今年3月,美联储迅速与大概14家外国央行重启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为一众货币管理机构提供新的回购工具,从而确保了充足的美元供应,以满足全球的流动性需求。美国央行再次成为世界最后依靠的出借方。
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负责任地拒绝承认需要国际合作来对抗新冠疫情对公共卫生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他仍然信奉“美国优先”原则,这意味着其他国家政府必须到别处寻找领导力。一旦有机会,特朗普政府就明确表示,它将单独行动,而且完全是为了特朗普狭隘的交易型世界观所界定的“国家利益”。
威胁美元本位
这种人格分裂的表现很难说是美国状态良好的标志,对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美元来说也不是什么好兆头。美国摆出两副面孔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从长期稳坐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头把交椅上跌落下来。毕竟,国际投资者和外国政府能相信一个越来越不可靠的合作伙伴的货币多长时间?
诚然,目前几乎不存在大规模抛弃美元的风险。美联储最近的行动是对美元需求增加的回应(并非为了防范恐慌性抛售)。
然而,在这次大流行暴发前,越来越明显的是,由于特朗普政府不可预测的行为和排外的民族主义名声,投资者和央行正在寻找“不受欢迎的美元本位”之外的其他选择。
特朗普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金融制裁惩罚伊朗,以及与伊朗有业务往来的任何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友,全世界对这种做法显然深感不满。特朗普长期以来把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中心角色“武器化”的做法一直在招人还击。
欧洲国家启动了一个新机制,专门为绕开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而设计。
在美元已经在慢慢失血的状况下,新冠大流行不可避免地将这个伤口撕得更大。这反过来将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乃至美国领导的战后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美元对美国实力的贡献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主导货币的发行国,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享有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在担任法国财政部长时所说的“过度特权”。只要外国人渴求美元,美国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全世界投放力量,只要加快印钞机的速度就行了。它还可以更直接地发挥影响力,例如向朋友提供美元,不给敌人美元。
陷入恶性循环
但现在,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行为和奉行孤立主义的做法可能大大削弱美国的地缘政治力量。一旦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实力在衰落,美元就会开始失去吸引力,从而引发恶性循环:美元走弱导致美国实力走弱,而美国实力变弱会导致美元走弱,如此循环往复。
事实上,英镑在20世纪也遵循了类似的模式。英镑国际地位的丧失既是英国从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缓慢沦为欧洲大陆沿岸的一个二流岛国的原因,也是英国缓慢衰落的结果。美元也逃不掉这种江河日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