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250米长浮力体已经进入舾装港池,马上就运分段吗?
2020-05-26 23:00:10
不得不说,某个兼营箱包的单位的工作效率就是高。那台11万吨级的浮力体刚刚在5月18日出了生产它的4号超级坞,仅仅在1个星期之后,就已经出现在了新区的舾装港池的里面了。难道要现在就要开始往4号坞内搬运弹射大板的模块?可是人家生产单位在出坞时说的明白,这个250米长的浮力体,要到今年的10月份才正式交付使用。难道是故意的谦虚,或者打了时间的埋伏,好提前行动给大家一个惊喜?其实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生产单位基本还是按照既定的生产装备计划,按照科学的工程阶段来实施。不会轻易的在时间段上忽悠。首先还是要解释一下,这个浮力体已经宣布过最大载重是3.2万吨,那么为何要说11万吨级呢?这就在于这个浮力体虽然搬运能力是3.2万吨,但是实际上其全部自重加搬运能力加起来最大是11万吨。
也就是说,未来当它运完船体模块后,下沉从水底抽走时,它的最大水中排水量是11万吨。称呼它是一个11万吨级的特殊船型,更能科学的认识其综合体量和搬运能力。现在这个浮力体已经进入了舾装港池,这里其实是它未来工作和停泊的最主要的场所。恐怕要在这里工作30年甚至40年。其未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从舾装港池的北侧,也就是已经具备的1号重型总组平台和正在建设的并排的2号总组平台上,把新船的巨型分段接下水,然后在拖轮的前推后拉下,进入港池外面的开阔水域,航行几公里,然后把这些分段大模块运入已经注满水的1到4号大型干船坞。然后这个浮力体自己灌水下沉,从水底抽出来。再通过自主电力排水上浮后,在拖轮的帮助下回到舾装港池,等待下一次同样任务的召唤。未来这个11万吨级的浮力体,并不在乎自己要运输的,
到底是载机大舰的巨型模块还是普通的民船模块,反正有工作就去干好了。在接驳陆地2个总组平台上的巨型模块时,这个浮力体的纵向的前端,会和陆地重型总组平台的临水端有临时接驳在一起的连接装置。这样不会随着潮水上下乱浮动和横向的乱漂。稳定接驳后,11万吨级浮力体上的6条轨道,不论轨道面还是方向,都完全和陆地总组平台上的铁轨基本一致,这样陆地总组平台上的大型模块,会通过下面的大型托盘和类似火车车轮系统,缓慢而稳定的移动到这个浮力平台上,这种方式纵向推动的模块或者整船,最大吨位可高达三万吨。当这种纵向推动完全到位后,浮力体再和总组平台的码头边缘脱钩,开始下一步的水上转运过程。现在这个浮力体已经进入舾装港池,并非立即开始弹射大板模块的转运工作。而是要完成它本身的舾装作业。
换句话说。现在这艘11万吨的浮力体,恰恰是目前这个还没有彻底完工的新巨型舾装港池系统,要正式舾装的第一条“大船”。而11万吨,也是未来弹射大板的标准排水量。可以说整个新区的施工规划十分科学。4号超级干船坞的新延伸段建造的第一艘新船,也是这个浮力体,正好用其自重对4号坞延伸段的底板抗压强度进行试验。而现在这个浮力体被运到了新开挖的舾装港池和新完工的930米长,40米宽的超级舾装岸线,也可以算首次进行舾装区的第一次适应性检验。而现在可见超级舾装岸线上的大型红色舾装吊车,已经开始往11万吨的浮力体上吊运设备和材料;而现在舾装岸线上的这2台大型舾装吊车,恰恰也是前几个月在1号总组平台上通过那台140米宽的超级龙门吊帮助组合完成的。这等于是整个新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快速完成了主要辅助施工设备的建造。同时又用这些新设备对新区的主要设施进行提前的检验。
每项工序都环环紧扣,科学施工。现在仔细看,可见11万吨浮力体的表面,还有大量的像长条气球一样的物品。其实这是舾装期间通风除尘的临时管道。过去在几乎所有大舰的舾装施工期间也会大量见到。只有当这些“彩色通气管”变的稀少或者没气变“瘪”后,才会暗示船体里面的舾装工作即将完成,再过一两个月就会开始首次出海试航了。目前这个11万吨级浮力体表面还有大量的通气管,而且似乎都很鼓,说明内部还有大量的施工和舾装工作需要完善。有人会说浮力体不过就是一个大水箱,为何还要舾装4个月以上。
其实这个浮力体很不简单,虽然他没有自己的大轴和螺旋桨,但是内部却有复杂的机械动力,尤其是电力排水系统。可以完全靠自己的电力抽水和排水,而且内部被分隔成了几十个分区水箱,每个水箱都有独立的抽排水系统,这样才不至于像俄北方船厂那个8万吨级的老式巨型浮船坞一样,一旦外界断电自己就被几口海水灌到海底。除了还要等这个浮力体本身舾装完善大约4个月外;在陆地总组平台上,还要等弹射大板的船尾部分的至少3大模块,外侧的边缘模块拼接到位,到时候动力大轴的出水轴套,甚至2个主舵都可以看到了。巧合可以在未来的4个月内完成。因此真正的大动作,大家还要耐心等待秋高气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