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内在因素,导致激光类武器独步全球?

2025-09-07 07:07:48   

昨天谈到,全球真正实现激光类武器实战化的,无论是战术激光还是战略激光,其实至今只有神秘大国一家。如果从99坦克上装备的激光反制系统算起,战术激光的实战部署已经超过了20年。如果这个项目因为没有真正实战而不算;必须从出口到中东沙漠中的沉默猎手,一次性击落几十架来袭的无人机,无一漏网来算,那么起码也已经有5年了。现在好了,除了专门反无人机等低小慢目标的车载战术激光已经花样翻新之外,更大功率的舰载激光、大型车载激光也已经正式入列。与之相反,包括超级大国自身在内,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激光类武器,不是统统下马,就是虎头蛇尾,后续没了下文。就连一个最低层次的,可以防御几百米范围的小型无人机的实战类激光系统,都没有仿造出来!

图片

其实内在的根本原因,至少有4大因素:第一,就是神秘大国从1961年,自家的激光器刚刚被发明开始,就在理论与未来规划上极为精准扎实,很大程度是因为钱老的高瞻远瞩。也就是瞄准了固体类激光器,是战术激光的不二之选!至于战略级激光,是同样走的固体激发的技术路线,还是二氧化碳激励等技术路线,至今不得而知。毕竟绝大多数普通人,谁也没有见过数千千瓦到上万千瓦级战略激光的本尊到底是什么!单纯就战术激光而言,坚决走固体类激励的最简单、也最靠谱的技术路线,可以说是到今天实现成功部署的最大选择正确。而从美国到苏联,以至于日欧等二流发达群体,虽然都是从宝石类激光器开始起步,但很快人心不足,不断的摸索气体类激光、流体激光、光纤激光,五花八门,

图片

热闹非凡;但到了最后,都无法实现武器化。到这里必须强调一点,一说神秘大国在全球唯一实现了激光武器化实战部署,就有人说如此先进,为何很多激光切割头还需要从国外原装进口?EUV光刻机的光源还是超级大国独家掌握?其实工业化激光与武器化激光属于两个技术范畴,逼迫李逵学绣花必然闹笑话。西方钻研五花八门的激光技术路线,也不是一点成果也没有,起码在很多工业应用场景中确实有所心得。工业类激光,特别是EUV光源,更强调波长的极端精细性,而武器类激光更强调瞬间功率。总不能用一烧一个大洞的威力去刻硅片吧。但回过头来说,武器级激光独步全球了,那么回过头来再突破EUV光源也不是从零开始!自家的EUV光源早就研发成功,作为庞大系统性工程的EUV光刻机的推出,

图片

也就这几年的事了。在理论上最扎实,基本没有走任何技术弯路之外,能武器化成功的第二个关键,就是稀土钕玻璃的突破。现在从几十千瓦的激光器到上千千瓦的激光炮,基本都是靠稀土钕玻璃作为核心激发体;而且已经对国外彻底断供多年,让他们抓耳挠腮也没有办法,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三与第四个关键点又是什么?明天继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