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今天,一场新的战争爆发了
2016-02-16 16:49:58
一、周一市况点评
2月15日,星期一。猴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在日本股市强劲反弹(日经指数大涨7.16%)的鼓舞下,深沪股市低开高走,成功化解了休市一周积累的恐慌,黄金股几乎全线涨停。
为了让深沪股市软着陆,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开市前紧急喊话,央行启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柜台交易(为股市扩容减压)。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
在股市成功“软着陆”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继续延续了“离岸价”倒逼“中间价”、“在岸价”上涨的局面。当然,这是中美高层多次通电话的结果,也意味着新一轮广场协议呼之欲出。
美元看来基本放弃了3月加息的可能性,以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从2月3日以来,美元多头遭受重大损失,在香港等市场聚集的做空人民币的势力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做多力量。这让中国股市也暂时摆脱了“股汇双杀”的压力,但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不是好消息。
上图: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在岸价),下跌代表人民币升值。可以看出,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大幅升值。
今天(2月15日)刚好公布了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数据非常差,好像是对人民币汇率上涨表示抗议似的:1月出口年率下滑11.2%,预期下滑1.9%,前值下滑1.4%;1月进口年率下滑18.8%,预期下滑0.8%,前值下滑7.6%。1月贸易顺差633亿美元,预期顺差598.5亿美元。之所以有顺差,是因为进口商品比如石油之类,越来越便宜了。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动荡时代,人民币汇率是贬值也难,升值也难。稳定住汇率,虽然未必是最佳选择,但却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
二、新一轮石油战争开打!
2月15日,由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租用的一艘油轮,装载200万桶原油从伊朗起航。至此,国际原油市场上新一轮惨烈的战争爆发了!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3年多被严厉制裁之后,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伊朗低成本的原油不仅将运往欧洲,还将运往中国、日本等几乎所有需要原油的国家。
2012年6月,在接近10年、一波又一波的制裁之后,美国和欧盟启动了新一轮对伊朗的更加严厉的制裁。美国和欧盟之所以不断制裁伊朗,是因为伊朗一直怀揣一个梦想,并为之而努力:拥有核武器。
在2012年6月启动的新一轮制裁中,有如下规定:
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个国家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美国就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
2012年7月,将制裁范围从金融扩展至贸易、能源和人员等多个领域。美国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实质性措施配合其制裁,警告“任何国家要么与美国做朋友,要么与伊朗做生意”。
2013年1月,美国公布新财年《国防授权法》,不但加强在能源、船运、造船领域的制裁,还将限制伊朗在贵金属、石墨、铝、钢铁、冶金用煤和一些商业软件领域的贸易。
随着“螺丝不断被拧紧”,伊朗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伊朗每天的石油出口量从制裁前的超过250万桶,桶锐减到最低100万桶。而石油出口占伊朗全部外汇收入的85%,政府收入的70%。
在过去3年多的艰苦岁月里,伊朗货币贬值、民生凋敝。为了保证国家正常运转,只能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1、禁止个人拥有外汇;2、采取分层次汇率制度,向穷人倾斜;3、政府严控必需品的价格水平。
2015年6月,伊朗和“5+1”(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协议在维也纳达成。按照该计划,伊朗将不再生产钚武器,在15年的时间内拥有不超过300千克浓缩度3.67%的铀,重新装备核项目,并履行其必须的和平目标;制裁将在最短时间内解除。其中由联合国安理会实施的武器禁运,将维持5年时间,禁止对伊朗供应弹道导弹技术将持续8年,且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将在25年内监督核项目。
这段话比较复杂,但奥巴马政府有一个比较通俗直观的概括:这一协定将在至少一代人的时间里限制伊朗生产原子弹的能力。在采取所有约定步骤之后,伊朗生产1颗原子弹需要的时间增加了3倍。
虽然该协议让美国的盟友沙特感到不爽,美国的共和党也不高兴,但还是获得了通过并得到了欧盟的批准,以及联合国的支持。
现在,伊朗终于全面重返国际原油市场,该国计划迅速将每天出口原油的量提升到150万桶以上,最好是能实现400万桶的量产。总之,尽量多地争取原油出口份额是伊朗的基本策略。至于价格,显然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
石油生产国的成本,一直是其核心机密。在去年以来的石油暴跌中,沙特曾放狠话自曝生产成本只有每桶4到5美元。近期,Gavekal Drag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Kaletsky透露,伊朗生产一桶原油只需花1美元。这里的生产成本并不等于伊朗销售一桶原油的盈亏平衡点,伊朗在销售原油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精炼和分销成本。随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也表示,他们生产一桶原油的成本已经降到1至1.5美元,这较他们2008年时5美元的成本大幅下降。
也许这是伊朗在打心理战,但伊朗和沙特的原油生产成本都非常低,是确信无疑对。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伊朗全面回归之后,肯定会跟沙特在原油市场上大打出手,到那时,原油成本高的国家将备受打击。在这场巅峰对决中,最受伤的显然是“普京大帝”。俄罗斯的冬天,显然将更加漫长、更加寒冷。
通过制裁让伊朗妥协,然后将这头原油市场上的“笼中雄狮”放出来,作为打击俄罗斯的利器,这大概本来就是美国的策略。
最受益的显然是中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原油进口国。看看中国跟巴基斯坦合作的瓜达尔港的位置吧,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一些国家已经放弃开采煤炭;也许20年之后,石油只有化工功能,而失去了能源功能。到那时,开采成本高的国家会被迫关闭所有的油田。所以,现在能卖多少石油就尽量卖,这是当前产油国的想法。油价想重回高位,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2月15日,星期一。猴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在日本股市强劲反弹(日经指数大涨7.16%)的鼓舞下,深沪股市低开高走,成功化解了休市一周积累的恐慌,黄金股几乎全线涨停。
上图:连续大跌之后,日本股市今天狂飙式上涨。
为了让深沪股市软着陆,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开市前紧急喊话,央行启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柜台交易(为股市扩容减压)。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
在股市成功“软着陆”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继续延续了“离岸价”倒逼“中间价”、“在岸价”上涨的局面。当然,这是中美高层多次通电话的结果,也意味着新一轮广场协议呼之欲出。
美元看来基本放弃了3月加息的可能性,以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从2月3日以来,美元多头遭受重大损失,在香港等市场聚集的做空人民币的势力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做多力量。这让中国股市也暂时摆脱了“股汇双杀”的压力,但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不是好消息。
上图: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在岸价),下跌代表人民币升值。可以看出,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大幅升值。
今天(2月15日)刚好公布了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数据非常差,好像是对人民币汇率上涨表示抗议似的:1月出口年率下滑11.2%,预期下滑1.9%,前值下滑1.4%;1月进口年率下滑18.8%,预期下滑0.8%,前值下滑7.6%。1月贸易顺差633亿美元,预期顺差598.5亿美元。之所以有顺差,是因为进口商品比如石油之类,越来越便宜了。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动荡时代,人民币汇率是贬值也难,升值也难。稳定住汇率,虽然未必是最佳选择,但却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
二、新一轮石油战争开打!
2月15日,由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租用的一艘油轮,装载200万桶原油从伊朗起航。至此,国际原油市场上新一轮惨烈的战争爆发了!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3年多被严厉制裁之后,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伊朗低成本的原油不仅将运往欧洲,还将运往中国、日本等几乎所有需要原油的国家。
2012年6月,在接近10年、一波又一波的制裁之后,美国和欧盟启动了新一轮对伊朗的更加严厉的制裁。美国和欧盟之所以不断制裁伊朗,是因为伊朗一直怀揣一个梦想,并为之而努力:拥有核武器。
在2012年6月启动的新一轮制裁中,有如下规定:
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个国家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美国就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
2012年7月,将制裁范围从金融扩展至贸易、能源和人员等多个领域。美国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实质性措施配合其制裁,警告“任何国家要么与美国做朋友,要么与伊朗做生意”。
2013年1月,美国公布新财年《国防授权法》,不但加强在能源、船运、造船领域的制裁,还将限制伊朗在贵金属、石墨、铝、钢铁、冶金用煤和一些商业软件领域的贸易。
随着“螺丝不断被拧紧”,伊朗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伊朗每天的石油出口量从制裁前的超过250万桶,桶锐减到最低100万桶。而石油出口占伊朗全部外汇收入的85%,政府收入的70%。
上图:最近10年国际油价走势图。
在过去3年多的艰苦岁月里,伊朗货币贬值、民生凋敝。为了保证国家正常运转,只能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1、禁止个人拥有外汇;2、采取分层次汇率制度,向穷人倾斜;3、政府严控必需品的价格水平。
2015年6月,伊朗和“5+1”(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协议在维也纳达成。按照该计划,伊朗将不再生产钚武器,在15年的时间内拥有不超过300千克浓缩度3.67%的铀,重新装备核项目,并履行其必须的和平目标;制裁将在最短时间内解除。其中由联合国安理会实施的武器禁运,将维持5年时间,禁止对伊朗供应弹道导弹技术将持续8年,且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将在25年内监督核项目。
这段话比较复杂,但奥巴马政府有一个比较通俗直观的概括:这一协定将在至少一代人的时间里限制伊朗生产原子弹的能力。在采取所有约定步骤之后,伊朗生产1颗原子弹需要的时间增加了3倍。
虽然该协议让美国的盟友沙特感到不爽,美国的共和党也不高兴,但还是获得了通过并得到了欧盟的批准,以及联合国的支持。
现在,伊朗终于全面重返国际原油市场,该国计划迅速将每天出口原油的量提升到150万桶以上,最好是能实现400万桶的量产。总之,尽量多地争取原油出口份额是伊朗的基本策略。至于价格,显然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
石油生产国的成本,一直是其核心机密。在去年以来的石油暴跌中,沙特曾放狠话自曝生产成本只有每桶4到5美元。近期,Gavekal Drag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Kaletsky透露,伊朗生产一桶原油只需花1美元。这里的生产成本并不等于伊朗销售一桶原油的盈亏平衡点,伊朗在销售原油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精炼和分销成本。随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也表示,他们生产一桶原油的成本已经降到1至1.5美元,这较他们2008年时5美元的成本大幅下降。
也许这是伊朗在打心理战,但伊朗和沙特的原油生产成本都非常低,是确信无疑对。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伊朗全面回归之后,肯定会跟沙特在原油市场上大打出手,到那时,原油成本高的国家将备受打击。在这场巅峰对决中,最受伤的显然是“普京大帝”。俄罗斯的冬天,显然将更加漫长、更加寒冷。
通过制裁让伊朗妥协,然后将这头原油市场上的“笼中雄狮”放出来,作为打击俄罗斯的利器,这大概本来就是美国的策略。
最受益的显然是中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原油进口国。看看中国跟巴基斯坦合作的瓜达尔港的位置吧,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一些国家已经放弃开采煤炭;也许20年之后,石油只有化工功能,而失去了能源功能。到那时,开采成本高的国家会被迫关闭所有的油田。所以,现在能卖多少石油就尽量卖,这是当前产油国的想法。油价想重回高位,显然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