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经纬:全球博弈下的中印冲突

2017-08-07 08:46:08   

印度军队侵入中国边境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以来中国始终保持着克制(国防部发言人的原话是:中国军队从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地区和平稳定出发,始终保持高度克制。但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关于中国为什么要保持克制,而不是直接清场侵入中国边境的印度军队的原因:印度主动在中印边境挑衅中国的目的:利用中印边境冲突来掩护推动印度国内近70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同时印度也是向西方表达其愿意配合西方未来实施“切断、迟滞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的战略规划。
……
因为印度总理巴不得解放军大规模攻击印度呢,最好打死几个印度军人,只有这样印度总理才办法煽动整个印度国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也只有这样印度总理才有办法聚拢民意来压制地方格局势力,从而推动印度70年来最大规模的地方税改。


只要这个税改通过了,则意味着印度国内地方势力形成的割据藩篱将被打破,从而印度下一步“土地改革、户籍改革”扫请障碍。

搞清楚了印度军队侵入中国边境的真实目的,才能对症下药!

8月3日国防部发布了《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这个文件的核心是:陈述印度军队侵入中国的事实。
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印度借中印边境冲突的“力”来达到自己推进国内税改的目的。
我们看到印度国内的税改已经进入了关键期和深水区:
从新闻中我们看到印度国内的经济因为这起“印度1947年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而陷入紊乱,经济有持续恶化的迹象。
注释:如果7月初印度军队一开始侵入中国边境时,解放军就清场的话,恐怕哪位被称为印度邓小平的莫迪总理的国内改革恐怕已经离成功不远了(只要税改成功,印度军队侵入中国边境的主要目的就达到了)。解放军即便是要攻击印度,也绝对不能在中印边境动手,而应该是在印巴边境动手,这样既打击了印度,也让印度借不不到力来推动包括税改在内的国内经济改革:
我们看到昨天国防部就印度军人侵入中国发表谈话之时,巴基斯坦新任总理上台:这位谢里夫的弟弟上台后稳定这巴基斯坦政坛的局势后,中国就该考虑在印巴边境对印度施压了。我们再回到开头的新闻,国防部发言人为什么说印度在“越拖带变”?
国防部发言人这句话的涵义是:印度在等“欧美合体进入不可逆”的状态这个参量的注入——只要欧美合体进入不可逆,则其第一件事情就是联合欧美印“切断、迟滞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届时中印边境矛盾将上升到战略冲突的级别。不知不觉中,国际局势陷入“死循环”的状态已经快2年时间了!我只能说参与国际博弈的四大棋手(美国、欧洲、中国、俄罗斯),你们太能耗时间了。9月初即将举行的叙利亚和谈是“是否打破死循环”的重要观察窗口!
新闻:20170805人民日报:莫迪并未就中印边界对峙直接发声
原标题:人民日报驻印度记者核实:莫迪并未就洞朗问题直接发声
8月5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在“防止冲突及环境意识的全球倡议”会议上说:“对话是解决中印洞朗冲突的唯一方法”。
经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通过收看莫迪讲话视频并核实英文原文,莫迪并未在演讲中提及洞朗,对话解决冲突没有特指某一事件。莫迪在仰光举行的这一会议上说,“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21世纪,大家共同面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我非常有信心地说,一定能从亚洲最古老的传统——对话和辩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印度只有今日印度等极少数媒体将莫迪讲话与洞朗事件相联系。
评:最近,中国军方、外交部、舆论层面集中对印度施压,中印边境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比如8月2日中国国防部发表了《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后,包括中国国防部在内的多个部委和官方媒体多次就中印边境冲突发表强硬表态,表示准备随时武力清场。
面对中国如此强硬的表态,印度总理和印度媒体完全就是一幅无赖的嘴脸!
从上面的新闻中我们看到印度总理摆出一幅“中国要打就打,如果不打就来谈判”的姿态。完全没有要主动撤军的意思。
面对对印度总理这样的态度,中国自然是不满意的。我们站在全球博弈的角度来看中印边境冲突!
印度派兵主动侵入中国领土,印度总理的目的无非是想利用“中印边境冲突”来凝聚国内的民意支持率,最终目的是企图利用外部压力来推进印度国内的削藩政策(即推进印度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来打破国内各邦藩王的势力范围界限)。
而最近这几天,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的“高调表态”也不仅仅是针对印度,还有想“利用南亚局势来撬动东亚局势”方面的考虑:
原理:如果南亚方向开战,必然意味着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将陷入战乱,如果巴基斯坦通道被切断,则必然意味着中国将不得不启动军事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进程(从而将国际局势导向多极化)。
因为巴基斯坦通道被切断必然意味着中国未来到中东方向抢地盘的效率将严重下降,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国际局势进入两极化,也是对中国最不利、对西方(欧美合体)最有利的两极化。这种形式的两极化对中国来说极其槽糕——还有不如中国主动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中国最不利的多极化。我们看到昨天中国和东盟十国通过了“南中国海行为准则”框架。这个框架协议的通过意味着:南海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已经大幅靠拢中国的南海政策,这也就为下一步“必要时,中国画设南海防空识别区”奠定了基础。
注释1:如果局势发展到中国不得不启动军事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进程,则中国军事行动的第一步将是“封锁南海航道”,从而从经济金融层面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西方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如果“封锁南海航道”最终无法达到效果,则中国会启动军事解决日本的动作,从而从军事层面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西方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
只要中国切断了东亚实体经济与西方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则意味着国际局势正式进入多极化。
各位读者可以把这个“南中国海行为准则”框架理解为东盟十国对中国南海的政策的谅解备忘。
同时,这“南中国海行为准则”框架也是中国未来搭建“中国主导的西太平洋地区(核心是东亚地区)的安全框架”的一个基础性文件。
那么中国在东亚方向上的行动势必会逼迫西方(欧美合体)不得不在中东方向和南亚方向上的有所收敛:
在南亚方向上:如果西方继续怂恿印度搞事,而是牵制印度不断的挑衅中国,那么国际局势势必会滑向对美国无法接受的多极化形态。
在中东方向上:如果西方继续加大筹码实施“威逼利诱俄罗斯倒向西方”的战略,则中国同样加大筹码威胁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尤其是日本)的动作。
总之,西方在中东方向给俄罗斯施加多大的压力,中国就在东亚方向给日本施加多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必须要保持同步。因为如果中国施加的压力过小,则会让西方在威逼利诱“俄罗斯倒向西方”的方法使用上肆无忌惮;如果压力过大,则会让俄罗斯在“倒向西方”的道理上越走越兴奋。总之,中国还有20天左右的时间来处理中印边境冲突的问题——到来8月份下旬中国又不得不将战略焦点重新挪回到中东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