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 反常!“变色龙”潘基文打脸韩国政府,他会终结萨德?

2017-01-14 10:31:17   

时隔10年,潘基文回家了。14个小时的旅途,他只休息了3个小时,显示出过人的勤奋与充沛的精力。在飞机上,他公开表示要努力“将韩国受挫的国际信誉重新树立起来”,在仁川机场,他宣布“将实现政治更迭而非政权更迭”,坦露了竞选总统的意向。“海外探客”认为,从“正球级”到“正国级”,貌似管的范围小了,应该手到擒来,可是实际上,严峻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潘基文有个绰号是“变色龙”,主要因为他擅于在大国之间周旋与协调,而且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与条件去调整自己的原则与标准,因此显得游刃有余和举重若轻。简而言之,就是各方都讨好,各方都不得罪,然后办一点实事。从乡下养猪男孩,到各国元首的座上宾,他付出的努力、经历的委屈、承受的压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探客分析,潘基文有个最大优势:即他是韩国政坛少有的具备“全球视野”与“全球人脉”的人物。潘基文从不掩饰自己有这方面的资源:“我10年间见过数千名领导人,很多首脑都表示如果我当了韩国总统,就会进行投资合作,与韩国关系会更融洽。”这让探客想到,在很多村庄,都愿意推选那些在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当过兵、打过工、上过学的人当村领导,因为他们已经率先解放了思想、见过了世面、铺好了人脉,会让村庄有个飞跃发展的机会。潘基文回国,与大学生回村,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回到国内的潘基文与那个联合国秘书长相比,开始多了棱角,少了圆滑。如今的韩国已经陷入“内乱”。因为“闺蜜门”,民选总统朴槿惠处于“闭关”状态,代理总统黄教安又镇不住大局。尤其在外交方面,韩国已经四面楚歌。在美国面前,韩国政府从暗地里的卑微变为公开的卑微,竟然宣称“如果特朗普提出要求,就将调高军费开支”,丝毫不顾本国军费开支已达GDP的2.35%,比北约成员国的负担要沉重得多。问题是,“一边倒”的策略并未换来宽松的国际环境与相对的安全。



由于一心将无核化和统一的希望捆绑到“美日同盟”战车上,韩方在美国的斡旋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慰安妇协议”,其中的秘密条款至今不敢向国民公布。而釜山总领事馆前的“慰安妇少女像”最终引爆了韩日间根深蒂固的矛盾。安倍政府以区区10亿日元就换得“最终的、不可逆转的协议”,从而获得了外交主动权,逼迫韩国政府迁走塑像,这令韩国民众出离愤怒,连釜山地区当局都不敢出头动手搬走塑像,把球踢给韩国外交部,意思就是“你做的孽你来赎,你挖的坑你来填,我不当民族罪人。”而束手无策的韩国当局面对日本的羞辱,竟然软弱地表示“不反对塑像,只是地点要重新考虑。”还声称要“尊重协议精神,在外国使领馆前立像或安置设施均不妥。”探客认为,韩国外交部似乎已经成了卖国部,居然毫无负疚感地厚着脸皮呼吁“国内团结”。
这种屈辱连“变色龙”潘基文都看不下去。他一改2年前支持“慰安妇协议”的立场,公开表态:“如果日方花了10亿日元,就有权要求搬走少女想,那么必须退钱。这么做太不像话。”他的立场与最大在野党相同,就是赤裸裸地打了韩国看守政府的脸!话里话外透露出“你不行,我来干”的意味。
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潘基文还坚持2年前“做出正确勇敢的决定,历史将给予正确评价”的论调,恐怕会成为民族罪人。民意向背才是如今民调高居第二的潘基文最珍视的东西。潘基文的施政主张其实用三个词就可以概括:民族、民主、民生。他一回国就表现出亲民姿态,高调宣布“第一件事就是倾听民众的声音”,提出了诸如“改革财阀、促进公平、外交解决萨德问题”等主张。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潘基文前几天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10年来见证了各国的兴衰起伏。”如果说过去10年国际格局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国的崛起。而韩国现政府正在做的就是与新兴的强国为敌。为此韩国已经付出惨重代价,诸如中资加速撤出、韩国文娱产业受限、化妆品等出口遇阻,很快就会传导到民生领域。连韩国最引以为豪的吸引940万中国游客这一成就都蒙上了阴影,因为根据调查,中国游客对韩国的认知度和喜好度均出现下滑。
韩国政客知道“病根”在哪里,但却没有人敢对症下药,而一直企图靠鸵鸟政策来蒙混过关。在联合国秘书长任内10次访华的潘基文能解开这个死结吗?“海外探客”对此并不乐观。因为韩国如今缺乏有担当的政治家,都想让别人当炮灰,下山摘桃子。搁置“萨德”不是办不到,可得罪了美国,必然没有好下场,而继任者则白白得了个便宜,既能打破外交困境,又能对华交好收割实利。如果潘基文甘心当一个“过渡人物”的话,或许能有这个魄力。问题在于,聪明人太多,而憨直人几乎没有,因此没人愿意作出牺牲,也就无从打破僵局。韩国看来还要继续坠落一段时间。这就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政治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