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特朗普公然毁约,伊朗立刻打击美国的盟友,结果或对中方不利

2017-10-17 08:17:13   

  没有意外,特朗普如同野牛,撞翻一个又一个摊铺,这次轮到了“伊朗核协议”。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攻击奥巴马愚蠢地纵容伊朗,如今他终于兑现了承诺:从事实上公然毁约。美国总统指责伊朗破坏稳定,造成广泛的威胁,认定现在的协议在帮助伊朗恢复元气,是养痈遗患。


不过,“海外探客”发现,特朗普这次忽然学聪明了,鉴于欧盟、英法德俄等都反对美国撕毁协议,他不得不使出“甩锅策略”。总统每隔90天就要向国会报告伊朗是否听话,而特朗普已经两次不情不愿地承认事实。这次白宫把球踢给国会,让国会决定是否在60天内重启对伊制裁,如果参众两院决定制裁,那么伊核协议就将自动废止。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10月15日打圆场,承认伊朗已经“从技术上遵守了”伊核协议,但他又表示“特朗普总统认为协议存在缺陷,希望国会采取措施来弥补。”尤其是要加上限制发展弹道导弹这一条,还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能力,不能简单地将核计划推迟到2025年。蒂勒森还虚伪地表示“美国愿意留在这个协议里,但是伊朗要做的更好,让美国人感到更安全。”
什么是耍赖?这就是耍赖。当霸主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随心所欲的耍赖,只有美国才有这样的厚脸皮与权利。虽然美国的公信力再次受到重创,但没有谁敢把美国怎么着。探客认为,这就相当于买了件东西,足足用了2年多,现在感觉买贵了,强迫卖主退回95%的货款,否则就威胁要退货。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第一时间表示:“美国已经事实上退出了伊核协议,加剧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趋势。”
对于伊朗而言,这就是不折不扣的羞辱。不过,尽管伊朗威胁“重新恢复核能生产”,可在美国人没有正式宣布退出的情况下,底牌不能轻易打,否则特朗普就能愉快地把所有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连美媒都意识到伊朗可能采取报复措施,包括建造核潜艇、向代理人提供先进武器、在代理人战争中杀死美军士兵等等。
果然,伊朗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修理美国的盟友。这个盟友不是以色列,虽然以色列一直想轰炸伊朗核设施,但现在特朗普的做法符合犹太集团的利益,以色列乐于静观其变,而且伊朗也不傻,当然要挑个软柿子。


最终倒霉的还是库尔德人。为了实现独立,库尔德人甘于为美国冲锋陷阵,在叙利亚充当美国的代理人,帮助白宫消灭叛徒——希拉里一手扶植起来的IS武装。10月15日,主要由骁勇善战的库尔德人组成的“叙利亚自卫军”宣布,已经向叙利亚北部城市拉卡发动最后的猛攻,这座被IS确认为“首都”的城市已经摇摇欲坠。275名投降的武装分子获准离开,胜利已经指日可待。美国在叙利亚所扶持的盟友里,总算有一个争点气的。
不过就在库尔德人在叙利亚高唱凯歌之时,本族的“金库”却被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给袭击了。伊拉克库区当局10月16日证实,伊拉克军队和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军”正在基尔库克南部的塔札镇进行大规模集结,从6个方向对库尔德武装“自由战士”发起攻击,主要目标就是占领“石油心脏”基尔库克。基尔库克拥有伊拉克30%的石油储量,探明储量24.4亿吨左右,拥有炼油厂和相关加工厂,有5条输油管道分别通往黎巴嫩、土耳其和叙利亚。基尔库克原本不属于库尔德人控制区,但由于2014年伊拉克当局无力遏制IS武装,因此经过一番战斗,库尔德人占据了这个聚宝盆。
问题是,开往基尔库克打击库尔德人武装的急先锋PMU(伊拉克全员动员部队)是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战斗力不俗,是与伊拉克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藩镇。而众所周知的是,库尔德人在投靠美国之后,觉得有了本钱,因此在9月25日举行独立公投,并在9月27日宣布通过公投。周边国家对此反应强烈。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4个国家:土耳其1200万,伊朗500万,伊拉克320万,叙利亚150万,这4个国家对公投都表示反对。西方世界也普遍不表示支持。


土耳其、伊朗等国还在库尔德人控制区外围举行军事演习,关闭了边界,封锁空中交通。伊朗干脆把库尔德人公投视为美国和以色列人策划的阴谋。最尴尬的就是库尔德当局,美国一直将库尔德人当成控制地区局势的工具,这个时候也没有出面力挺,反而用“失望”来形容库尔德人的冲动之举,搞得库尔德人也不敢宣布所谓的建国。将近50年前,库尔德领导人穆斯托伐-巴尔札尼就曾无奈地总结:“我们的命运就是被出卖。”如今历史在重演。
伊朗和伊拉克等国在产油区动手,最敏感的莫过于国际油价。10月16日,北海呼伦特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57.88美元,美国石油期货涨到每桶52美元左右。巧的是,就在10多天以前,沙特国王访问了俄罗斯,表面上最醒目的成果是花30亿美元购买S-400反导系统,实际上上方更感兴趣的是在能源领域合作,产油国开始延长减产协议,油价也进入上涨区间。更何况,摆平伊拉克库区是伊朗等国的夙愿。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也计划修建经过基尔库克的“什叶派之弧”输油管线,主要就是想避开土耳其,将里海的资源输送到欧洲市场。
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年打了8年战争,伤亡近150万人的两个国家,如今为了共同利益又进入同一条战壕。问题是,中东越乱,油价越高,而海湾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地,占到进口总量的50%以上。卖方当然希望油价越高越好,好不容易叙利亚的战事有了终结的曙光,结果伊拉克这边又要生变,俄罗斯和沙特只要坐等油价上涨就能收钱,这样的好事对产油国来说求之不得,而对于东亚这些进口国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伊朗等国愿意,可以把针对库尔德人的战斗变成细水长流,油价跌了就打一打,从美国人那里遭受的损失,由东亚的经济强国来弥补,何乐而不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