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虽然抽象,但却是美国最后的希望和必然的选择

2025-04-09 00:55:11   

宣战

4月2日,北美万税爷特朗普向全球宣战,大幅提升了美国对各国的进口关税,弹指间就将已经平稳运行了几十年的国际贸易规则彻底推翻,堪称史诗级掀桌。

图片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感到猝不及防,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特朗普的这个行为其实也不算意外。

共和党早在竞选期间就已经在自己的党纲里写明,他们要在上台后“改变这个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其原话是:

几十年来,我们的政客们用不公平的贸易协议和对全球化的迷信,将我们的工作和生计卖给了海外出价最高的人...

好家伙,享受了几十年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居然还挺委屈。

图片
不管这个思路合不合理,“重新平衡贸易”都是特朗普上台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完成这个任务的核心办法就是提升进口关税,这并不是秘密。

只不过人们之前的预期是特朗普大概只会针对几个主要对手“重拳出击”,至于盟友和其他普通国家,顶多也就加个10%“意思一下”。

图片

谁知道特朗普一拳下去,被招呼的国家和地区竟有60个之多。他们纷纷遭遇了几十个点以上的关税提升,其中就包括大量美国盟友。

图片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对美贸易存在较大顺差(即对美出口额明显大于对美进口额)。

他们顺差了,美国自然就逆差了。

所以在特朗普看来,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是自己出现近万亿美元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必须严惩。

即使是剩下那一百多个对美顺差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也收获了一个10%的“基准关税”。

目前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朝鲜和古巴等国“幸免于难”。

我们对特朗普的这种王八拳早已习以为常,但美国的盟友和一堆骑墙大佬们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他们这下是真麻了。

图片

现在美国内外大骂特朗普是疯子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几个月前的狙击手枪法太差...

然而这个看似疯狂的关税大战背后,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必然性。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

懂王正在做一件有很多美国人想做但没有美国总统敢做的事,他是在用自己的抽象为美国支撑着理论上的希望。



“对等关税”的真相

特朗普给自己最新公布的关税起了个名字,叫“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原话是:

美国的朋友和敌人几十年以来一直在掠夺美国的经济,但随着“对等关税”的出台,这种情况已经结束。

图片

在这里需要先注意一点,这个新出台的关税并不会替代之前的关税,而是累加在之前的关税之上。

比如说我们之前就已经被征收20%的关税,现在又准备加34%的“对等关税”,那么总的税率就会达到54%(该说法由美国记者提出,美财长贝森特在采访中默认)。

图片
现在问题来了,这个“对等关税”到底是什么意思?

该词从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为“你给我定多少关税我就给你定多少关税”,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这主要是因为特朗普并不认为你明面上定的关税就是你实际征收的关税,他认为你还“暗中”征收了一部分“额外的关税”。

图片
这部分“额外关税”才是“对等关税”对标的数字。

那么这个“额外关税”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按照白宫的说法,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所谓“暗中向美国征收额外关税”,就是指你针对美国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包括商品的进口限制、货币操纵、知识产权窃取...

而这些贸易壁垒导致美国亏的钱,就是这个“额外关税”的金额。

图片
这个数字要算出来并不容易,因为它涵盖了很多专业领域和政策,再加上涉及的国家众多,免不了要找一大堆精算师加班加点。

等“额外关税”的金额算出来后,自然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税率。

美国把这个税率称为“调整税率”(the change in the tariff rate),也有媒体称为“综合税率”。

然后美国就根据你的这个“调整税率”来对你增加关税,这就是“对等关税”的税率了。

最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特朗普在4月2日拿出来的一张税率列表。

图片
我们截取其中几个国家和地区给大家看看:

图片
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到,中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是67%。

也就是说美国认为中国“暗中多收了67%的税”,所以美国就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对中国增加67%的“对等关税”。

不过目前美国准备对中国征收的“对等关税”只有34%,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在具体操作中,美国很“暖心”的给大家打了个对折(小数向上取整),这个“34%”就是67%打对折后的“折后关税”。

图片
怎么样,有没有一种“皇恩浩荡”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特朗普打出这个“折扣”,是为了给未来的博弈留下灵活的空间。

“我已经跳楼大甩卖啦,你们如果不配合的话,就不要怪我取消折扣了哦!”

同理,欧盟的“调整税率”是39%,美国“暖心打折”后收20%;越南的“调整税率”是90%,美国“暖心打折”后收46%...(小数点未在表格中显示)。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美国是怎样通过计算各国的贸易壁垒,得出67%、39%、90%...这些数据的?



奇迹时刻

为了解开人们对计算过程的疑惑,白宫很讲究的公布了他们的计算公式:

图片
翻译过来就是:

i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τi=(美国对i国的出口额x i-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mi)÷(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ε×进口价格传导率φ×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mi)。

这时候大家猛然发现,之前说好的那些复杂的贸易壁垒,其实压根就没算。

白宫只是简单计算了一下美国吃了多少亏而已,即“自己卖东西赚的钱比买东西花的钱少了多少”,也就是“贸易逆差”。

图片
能这么算吗?

特朗普觉得能。

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销售业绩差是自己产品的问题,他认为所有的逆差都是因对方设置的贸易壁垒造成的。

所以自己少赚了多少钱就等于对方多收了自己多少税,然后自己只需要根据这个数字提升税率,把亏损补回来就行了。

大道至简了属于是。

图片

只不过现实显然不是这个逻辑。

我们就拿越南来举例:

2024年美国对越南的出口额是100多亿美元,对越南的进口额是1000多亿美元。

按特朗普的逻辑,美国这是怒亏90%!越南人“暗中多收了自己90%的关税”!越南人在疯狂抵制美国货!

而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我们心里很清楚:

越南这是不想买吗?他是买不起啊!

图片

但特朗普不管这么多,反正我亏了多少,就要从关税里补回来多少。

逻辑简单,设计出来的公式自然也简单。

这种水平的计算就不需要什么精算师了,初中生就能搞定。

而白宫似乎嫌这样还不够容易,于是他们在具体计算时又做了进一步简化:

他们把“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ε(进口商品价格每变化1%,美国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的绝对值设为4,把“进口价格传导率”φ(关税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的比例)设为0.25。

图片
于是这两个参数相乘的绝对值就是1了。
(注:理论上“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个负数,因为价格变化和需求量负相关;同时“美国对i国的出口额-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在大部分时候也是负数。但白宫为了方便大众理解,去除了负号的概念,避免了“负数除以负数”的复杂解释。)

这样公式又可以简化为:

图片
i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美国对i国的出口额-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

即:

i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美国对i国的逆差÷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

这下连初中生都不用了,小学生就能搞定。

图片
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有什么意义呢?

在特朗普的逻辑里,意义很大。

我们现在来推导一下这个公式:

i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美国对i国的逆差÷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

众所周知,被除数=商×除数,所以:

美国对i国的逆差=i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

而美国通过对i国征收“对等关税”所获得的关税收入为:

美国对i国的“对等关税税率”×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只要美国按照对方的“调整税率”去制定“对等关税税率”,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个等式:

i国对美国的“调整税率”×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美国对i国的“对等关税税率”×美国对i国的进口额。

即:

美国对i国的逆差=美国通过对i国征收“对等关税”所获得的关税收入。

回本!

图片

当然了,正如上文所说,目前美国还是很“暖心”的在对等关税上打了个折,给了大家一个台阶下。

“只要大家配合,我大美利坚吃点亏也是可以的”。

图片
到这里原理就解释完了,这一刻,国际政治的朴实程度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既然这个事这么抽象,为什么我又说它的发生存在着必然性呢?



关税的本质

懂王的行为虽然无法按常理揣测,但也不能简单的解释为愚蠢。

其实他也在破局。

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进口关税的本质是什么?

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一般是这么操作的: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条款,那么卖方把货送到目的港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卸完货就可以拿钱走人。

至于这批货物接下来怎么清关入境,那是买方的事。

图片
所以实际支付进口关税的人,是本国消费者。

即使因为不同的条款而在操作流程上有些许不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基本逻辑也是不变的。

因此,进口关税在本质上其实是本国政府对本国居民购买外国商品的罚款。

这种罚款会在客观上起到两个作用:

一是增加政府收入,这和其他领域的罚款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二是降低了进口货物的价格优势,这会促使本国消费者更多的考虑本国产品,有助于本国产业的发展。



以上这两点也是特朗普开启关税大战的直接目的。

图片
看到这里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一直在宣扬提升关税能够增加美国政府的收入、促进产业的回流、提高工人的工资.....

换句话说,之前的国际贸易规则一直在导致美国政府收入降低、产业流失、工人工资下降....确实是跟美国哪哪都不对付。

不公平!

那么这个跟美国哪哪都不对付的规则是哪个龟孙子牵头建立的呢?

美国。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都在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

为避免爆发全面贸易战,在美欧的倡导下,各国于1986年在乌拉圭开启了多边贸易谈判,史称“乌拉圭回合”。

图片
参与谈判的国家多达一百多个,大家一直谈到1994年才结束(结束于摩洛哥),最终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比如说发达国家带头进行关税减让、签订约束贸易战的各种协议、完善贸易体制...

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美国的动议下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图片
WTO的建立标志着国际贸易朝着美国倡导的自由市场跨进了一大步。从此以后,各成员国的资源和资金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也就是说特朗普现在掀的,就是当年美国自己搭起来的桌。

这神经吗?这不神经。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此一时彼一时。

对于30年前的美国来说,建立一个资源可以低成本流动的自由市场确实是大利好。

当时全球的基本分工是这样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掌握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产业链中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其他国家则负责生产和提供原材料。

图片
在这个模式下,整个生产活动都在美西方的授权下进行,所以最大的利润也都被他们赚走。

而赚得多,消费自然也多。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个循环:

美国公司把产品设计图发到某国工厂,某国工厂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再卖回美国。

整个流程产生的利润有九成以上归美国公司。

妥妥的“美国躺赢循环”。

图片
在这套循环中,美国实施较低的进口关税当然利大于弊。

因为这可以让美国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美国公司在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

既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量。而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公司员工的工资也会跟着提升。

真是皆大欢喜。

图片
当然,负责生产流程的某国工厂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获得一些收益,不过因为利润的大头一直都在美国公司手上,所以这点碎银子根本不值一提。

总的来说就是各国人民当牛做马支持美国人享受高收入+低物价的生活,美滋滋。

与此同时,美元霸权还给美国带来了“印钞自由”,于是无需努力搬砖的美国人便纷纷玩起了金融,这也导致其国内制造业的外流速度大幅加快。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利润大头是我美国的,所以我用来买东西的钞票有大部分又会回到我手上。

因此我印钞并不需要印得太过分,负债的水平和货币贬值的程度看上去似乎也不算严重。

图片

如果能一直这么下去,那当然没有必要掀桌。

但这套循环能够一直运行下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美国永远占据着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各国的生产永远只能在美国的授权下进行。

这可能吗?

这当然不可能,没有生产力的支撑,“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早晚灰飞烟灭。

而且无节制印钞的行为本身最终又会导致货币系统的崩溃。

这是条死路。

图片
但话又说回来,只要自己能控制好印钞的节奏,这条路还是能走上很长一段时间的。

而且全球范围的等级制度早已确立,大多数国家也早就安心接受了自己的阶层,并没有多少人有心思去挑战美国在产业链里的核心地位。

图片

所以只要不冒出个特别有进取心的大国,短期内大局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然后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



关税大战的宿命

中国的加入一方面让美国人获得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又给美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于是中美两国在新世纪初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携手将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甩在了身后。

图片
只不过后来的剧情就开始超出美国的预期了。

笃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我们,做牛仔裤做着做着就开始造大飞机了...

图片
这除了因为我们拥有世间罕见的进取心外,也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然,是现实存在的客观规律。

中国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的高素质劳动人口、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统一市场。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给中国带来了相对其他地区的效率优势。

当中国成为一个效率高地后,其他地区的产业链和技术就会往这里移动并聚集。

而一旦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链和技术聚集,就会产生“集聚效应”,进一步把生产效率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图片
我在马路对面就能买到配件和我需要隔着太平洋去下订单买配件,其效率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中国在新世纪的快速崛起,本质上是优势生产力赢家通吃的结果。

而发展出全球最强生产力的经济体,当然会孜孜不倦的进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后的中国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技术和产权,生产活动不再需要美国授权,利润自然也就不用再分给美国了。

图片
于是我们就在等级森严且早已板结的全球市场里闯出了一片天空,为自己划到了更大的蛋糕。

即使你对当下的现实生活有再多的怨言,也不能否认这么一个事实:

现在的中国人只用花一年的工资就能买到一辆私家车、花月工资的几分之一就能买到一部功能丰富的智能手机...

而就在几十年前,中国人的“大件”还是自行车。

图片
这种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都堪称奇迹,只不过对于美国而言,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他们的命运因为中国的产业升级而发生了剧变。

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

在中国产业升级前,美国人进口的是美国自己的产品(只是生产地在海外);在中国产业升级后,美国人进口的就是中国的产品了。

这意味着这些产品的利润不再和美国有关系,美国人稀里糊涂的从大股东“沦为”了单纯的消费者。

于是美国印的钱花出去后,注定有很大一部分不会再回来,人们直观的感受就是美国人的收入无法再维持高速增长,甚至连通胀都跑不赢了。

图片
一方面赚不到钱,一方面又要继续买东西,那就只能加大印钞力度,而这又导致了美国的债务急剧增长(美元本质上是美债的欠条)。

延伸阅读:旧文重发:美联储的魔法(美元体系下国债和货币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30年前建立的贸易规则就全是缺点了。

因为制造业的利润不再流向美国,所以那个“资源可以低成本流动的自由市场”对于美国而言,就成了一个高效虹吸自己鲜血的黑洞。

图片
站在美国的角度上看:

我自己背负高额债务印出的美元,都被别人赚去了,接下来我还要继续生活和还债,那就只能以债养债了...

这么玩下去债务规模当然会迅速失控,之前以为可以走很久的安逸之路可能一下就要到头。

图片
怎么办?

办法就是全体美利坚人民团结起来,大家一起买美国货,把利润留在国内,减少资金外流,降低国家负债的压力。

但很显然,这不现实。

所以懂王就只能出手惩罚大家,谁买外国货就对谁进行罚款,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关税大战。

当然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懂王的王八拳并不是只针对中国,而是横扫全球。

图片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美国的对手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首先,那些原本和美国同处产业链核心地位的西方盟友就是美国当下现成的对手。

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本来就和美国吃着相同的蛋糕:依靠技术和产权的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利润。

在之前蛋糕足够大的时候,大家自然可以互相保留余地,各吃各的。

而一旦蛋糕不足,那就是你死我活了。

图片
其次,融入中国产业链的第三世界国家也会成为美国的对手。

上文已经解释过,美国“躺赢循环”能持续的前提是大家都造美国货、利润大头都归美国。

而现在中国产业链实现了给全世界赋能,现在所有国家都可以依托中国产业链去创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对于美国公司来说,这就是“狼群来了”。

图片
最后,美国还通过背信弃义为自己创造出了一批对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特。

石油开采是最基础的资源产业,按理说跟美国这种靠科技和产权盈利的顶端大佬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

所以沙特领衔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就长期和美国合作,通过把石油交易和美元绑定的方式来为美元霸权背书,可以说是美国的亲密战友了。

但现在美国为了赚更多的钱,竟然以身入局,自己也冲到石油产业里,跑去跟沙特这样的油霸抢吃的。

现在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美沙关系也肉眼可见的变差。

图片
只能说一个时代正在落幕,今天的美国已经可以为了一口吃食而直接拿前辈辛苦建立的霸权去折现。

但这又未必有什么错,因为如果一个霸权注定要衰落,那不拿它去换钱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特朗普虽然抽象又疯狂,但别忘了,把他推上总统大位的正是美国人自己。

懂王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的真实想法,所有人都知道他上台后想干什么,但美国人依然投了他一票。

图片
这就是我说的“必然”。



结 语

在国际贸易中,这种不跟大家商量就悍然改变游戏规则的行为,往往会招致对方的对等报复。

那么美国打算如何应对呢?

他的办法是口头劝大家不要报复。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建议每一个国家现在都不要报复,坐稳并接受这个关税,如果你报复,我们将会进一步升级...”

图片
霸权在手就是这么任性。

在这种威压下,很多小国确实第一时间就跪了。

比如说越南,他们马上主动把自己对美国的进口关税降到零,以获取一个谈判的机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特朗普关税大战的另一个作用:

虚空造牌。

我随便用EXCEL拉一下数据,就获得了跟大批国家谈判的筹码,接下来肯定可以收割一波其他国家献上的优惠条件。

太爽了。

图片
当然也不是每个地方都一触即跪,比如说实力较强的欧盟就拿出了反制计划。

而我们就比较果断了。

我国在特朗普开战2天后就发布了多项反制措施,不仅把美国的“对等关税”反手拍回到美国脸上,还增加了对美国多个实体的管控和我国关键资源出口的限制。

意思非常明显:

想打?奉陪。想谈?也可以,你自己过来谈。

图片
反正对于我们来说,“寻求和美国谈判”已经不是现在的首要事务。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样的反应“过于强硬”。

这些人往往认为采取反制措施是为了“面子”,在他们的观念里,我们应该向越南学习,服个软去跟特朗普好好谈谈。

不然的话“我们就会被世界孤立”。

图片

对此我只想说: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你们是第一次看到特朗普的贸易战吗?

其实特朗普并没有改变世界,他只是加速了大趋势的发展。这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但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而只要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果断进行正面反击并不是为了面子,而完全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

至于这里面的逻辑,我会在下一期的作品里彻底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