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禁对华售惯导扼杀我远战能力 中国打破封锁

2017-01-31 10:17:31   

新年伊始,中国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中国空军轰6K巡航导弹轰炸机相继飞越第一岛链,执行远航训练任务,展出人民军队已经具备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


远程投送能力一直是美国对华封锁和遏制的重点领域,其中一个关键措施就是禁止对中国出口先进惯导系统,在国内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国产惯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民军队远程作战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讲,执行作战任务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才能有效的展开作战行动,所以电影上两支部队联络第一句话就是“报告你的方位”或者“敌人在哪里”,这样就需要导航系统提供相关坐标,随着现代战场日益广阔,参加兵力兵器更多,对于导航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洋上的航母编队及舰载机




B-2轰炸机万里奔袭




这个小小的激光陀螺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现代导航系统之中,惯性导航系统占据关键地位,它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自动进行测量,获得载体坐标、速度、姿态等信息,惯导系统工作的时候不需要外部的信息,也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具备静默工作、不受干扰等优点,是一种自主式导航系统,它已经成为现代武器装备基本的导航手段,美国军方就将惯导技术列为“现代战场”基础性技术。


惯导技术对于武器装备远程作战至关重要,所以一直是美国对华重点封锁和禁运领域,在中美建交前,对华出口惯导产品需要美国总统专门批准,上世纪80年代,为了拉拢中国遏制前苏联,美国才有限度的解除对华惯导系统的禁运,不过依然只允许出口技术已经落后的机械陀螺惯导产品,而不是当时美军装备的激光惯导系统,90年代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重新收紧对华惯导系统出口限制,企图遏制人民解放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美国LIN-3惯导系统,它是国产惯导系统的技术基础,可以看到它的体积和重量较大




轰油-6和歼-8D一度准备引进国外惯导系统




最后采用了国产惯性导航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中国相关单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在越南战场获得的美制LN-3惯导系统,中国相关单位对其进行测绘仿制,研制出国产第一代惯导系统-523型惯性导航系统,进入80年代,又研制了第二代563型惯导系统,它可以与火控、飞控系统进行交联,实现攻击/导航一体化,其改进型563A惯导系统成功装备在国产歼轰-7歼击轰炸机上面,不过当时国产惯导系统体积、重量较大,精度和可靠性与国外产品也有明显的差距,所以空军决定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引进国外先进产品,提高国产作战飞机的作战能力,同时也为国产型号提供技术借鉴,提高研制起点。


着眼于南海问题,中国空军决定研制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飞机在长途飞行上千公里之后,准确的抵达预定位置会合,进行空中加油,对导航系统要求较高,考虑到国产型号仍旧存在不足,所以中国空军最初为轰油-6配备引进的美国LN-72R惯导系统,为歼-8D配备法国的ULISS99惯导系统,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禁止对华出售军用级惯导系统,企图扼杀中国空军的空中加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相关单位经过努力研制成功563B、563C型惯导系统装备在轰油-6和歼-8D上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国产作战飞机已经普及激光惯导系统




增强了歼20等国产新型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同样也增强了新一代导弹的攻击能力


563惯导系统虽然解决了国产作战飞机的导航问题,但是它属于比较落后的平台式惯导,系统体积、重量偏大,在战斗机运用限制较大,因此中国相关单位又研制了更加先进的捷联式惯导,捷联式惯导是把系统直接固定在载体上面,体积和重量较小,成本也比较低,更适合作战飞机配备,新型国产惯性导航系统配备在歼-10、歼-11战斗机上面,提高了这些战斗机的作战能力,进入新世纪之后,国产惯性导航系统一个重大技术突破就是激光惯导系统研制成功,早期惯导系统采用机械陀螺,启动时间长、可靠性低,维护不便,所以激光惯导系统就出现了,它采用了激光陀螺,优点就是启动时间快、可靠性好,可以提高战斗机的快速出动能力,目前国产战斗机、反舰导弹等已经普及激光惯导系统,另外国内相关单位还在新体制惯导系统如光纤陀螺惯导系统、惯性测量单元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的已经装机(弹)。


新型惯导系统的成熟,打破了美国对华封锁和禁运,有力的提高人民解放军的远程投送、精确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