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1个月前,洞洞3与周边状况的基本进展
2020-05-21 17:55:01
从太空的俯视观察角度,已经更新到了4月23日,也就是基本一个月以前,因此大致可以看到几乎近似实况的情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采取从西往东说的顺序,最西侧就是关键的4号干船坞。在4月23日时,可见4号坞中间还有一个明显的防水隔断。而隔断里面除了有一个长度在250米;宽度大约在60米的像长方形板子一样的大物体外,并没有任何别的船舶在坞内。如果当时看这个大板子,可能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不过事实上到前几天的5月18日,大家都自然知道是什么了。这就是在5月18日出坞的,用于托举巨型模块用的浮力装置。这个在前面的推文中已经谈到过,不过在4月底的时候,还没有安装上4个角的浮力角楼,再加上其本身厚度只有7米,平放在4号深坞的内侧,因此不容易俯瞰观察出是什么。现在这个浮力体已经出坞。
那么4号坞中间的防水隔断应该会暂时拆开放水。让里面已完成的产品上浮拉出来。不过既然4号坞已经加长,长达588米,那么足够生产一条半的超级载机大舰了。因此未来这个防水隔断还要随时再用。这个自重加起重总吨位高达11万吨以上的浮力体,在4号坞内侧完成生产,本身也算一种生产测试,可以看看刚刚扩展的内段干船坞底板的抗压能力是否达标。4号坞其实一直在生产未来批量化生产巨型载机大舰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辅助船舶。也算是一种不得了的自给自足能力。另外,可见4号坞内端延伸线的准备区,还有宽度高达80米的巨型防水雨棚,比陆地总组平台上最大宽度50米的风雨棚要大的多。现在正在用这些超级风雨棚作为大型保温箱体生产的遮蔽物,未来则可能把全坞的重要焊接段直接遮蔽,可以大大提高焊接合拢的速度
这个技术问题在以前也谈到过,就是船体焊接合拢,不论军船民船,最怕的就是在焊接前下一场雨,当代的雨基本都是酸雨。那么已经打磨光亮的数百米的焊缝都要重新手工打磨,费时费力。而有了风雨棚,则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确保质量。既然说到了风雨棚,那么看完了4号坞再往东,看看3号线的周边情况。可见目前3号线的厂房船台生产区已经看不到新舰露头,而露天生产区的2个风雨棚内部,只有外侧还有1艘大舰,仔细看应该是1艘洞55。这应该是首批8艘中的总数第7艘,也是本区生产的第4艘,也就是最后一艘。而事实上这艘完成度很高的7号洞55,也已在4月底或者5月初已经顺利下水了。在生产区和准备区,已经看不到其他明显是神盾的模块或者施工的船体。不过包括3号线的内港池。以及外围水边的舾装位置。却有多达11艘的神盾舰艇。从长度来看,有3艘明显是洞55。包括已经试航过的2号舰和下水半年的3号舰,以及刚刚下水的4号或者说是7号舰。
另外的8艘,则全部是洞52D。其中1艘看停机坪较短,应该是1艘回厂做年保的早期052D;另外7艘,则全部是尾部停机坪加长后的洞52DL。从其状态看,不论南北,神盾的舰体建造施工和舾装都已经逐步进入尾声。而今后将进入试航和交付服役的2到3年的高峰期。全部到位后,将有惊人的40艘有源大盾,这个数量甚至要超过超级大国现有有源盾的总数。没有新的盾舰模块出现,并不是下饺子暂停,而是今后要集中人力物力下更大的饺子。
那么再来看看更往东新区的更大的饺子。可见洞洞3的6甲板以下的舰体吃水模块已经可见80%以上,而且从机炉舱到球鼻艏的模块已经基本按照顺序排列。只不过最北侧是机炉舱再完后的船尾模块。估计完全成型后,水线全长应该在320米以上,最大型宽最低确保40.5米,至少比小鹰大,是可以肯定的!具体大的上限是什么,则需要继续观察。新区的厂房和配套设施已基本开发完毕。预处理车间,加工车间,喷漆车间还有宿舍生活区已经大体可以看出大概。可见生产已经全面提速。而下水舾装港池的挖深也到了收尾阶段,西侧在施工新的挡水墙,整个港池主要部分将是一个绝对规范的长方形。宽度有338米,恰恰可以横过来一艘福特级。而东南侧舾装岸线已经基本建造完成,2台舾装施工吊车已到位,舾装准备台宽度有40米,可以运输所有大型设备。而单侧舾装岸线超过930米,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因此一侧就可以在未来舾装3艘超级载机大舰。如果港池西侧也升级为舾装岸线,则可以同时舾装5艘超级载机大舰,这样的设施,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