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深处的“耳朵”:中方侦察船实现量产,或可有效监听敌情

2018-01-13 11:01:29   

近日,中方制造的最新一艘侦察船正式下海服役。这里可能就有小伙伴要问了,想要侦测敌方的情况如何,坐在房间里通过一部电脑就可以实现,为什么还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实现侦测船舰的量产来达到监听的目的呢?


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网络的发达程度早就超出了你我的想象,想要监听敌情确实不费力。但实物的移动监测可以确保监听计划在落实过程中不出纰漏。万一监听设备被敌方发现,我方还可以通过船舰的监听系统继续进行。
船舰本身漂泊在海上,需要执行任务时可以随时出发随时监测,看起来量产增加了生产成本,实际上比逐个前往敌方安置监听设备来的更加安全和节省。


最新的监听功能船舰为815型,长130米,宽16.4米,具备6000吨的排水量。船舰上安装的设备均为世界领先军备,因此整体船舰设计重点在于保护设备安全和隐蔽,甲板的厚度,防护栏的材质都经过了仔细的考量。
想建造像这样大规模的一艘监听型船舰,能否掌握精髓技术很重要,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就能轻易建造出来的。而中国却逐渐迈出了量产的脚步,其他无法生产制造的国家岂不是要倒吸一口凉气。


电子侦查船就像是大洋深处的“耳朵”,在维护国家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只小耳朵存在,拦截敌方信息的准确度就会大幅降低,极不利于战役的准备和突发情况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