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苏联没有解体,那么到21世纪初会装备10艘大型航母?
2021-10-24 23:12:39
前苏联在30年前的轰然崩塌,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20世纪的绝对大事件。就算是再过一两百年,仍然可以看到这个事件给全球战略格局带来的长远影响。对苏联曾经达到过的最高国力和军力的评估,也是一个起伏范围非常大的问题。有人认为苏联在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可以达到美国的80%以上,而总军力可以基本看齐对方甚至还有所超越。毕竟苏联制造和部署的核弹数量一向压美国一头。苏联时代部署的坦克装甲车辆的总数也是美国的2倍以上。但是也有人认为苏联在国力鼎盛的1980年代初。实际总GDP和人均生活水平都没有达到美国的30%,至于军力超过的事情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弹头和坦克的数量这些单项超越,并不能代表整体实力的看齐和超越。一个是30%不到,一个是80%还多,这两个数据确实很难拉平。
除了整体的军力比较,各大单独军种的对比也经常有人提及。比如有人认为前苏联红海军在1980年代初期,已经发展到了380万吨级别的总吨位。距离美国海军当时450万吨级的总吨位其实只差半个身位。于是有人认为苏联红海军鼎盛时期,其水下舰队的战力已经超过同时代的美国海军,而水面舰队实力也可以达到美国海军当时水面实力的60%左右。而超级大国的海军史研究专家坚决否认这一点。认为苏联红海军在最强的时代,水面总实力也不到美国海军当时水面实力的十分之一。而就是认为当时苏联水面舰队加起来的总实力只相当于一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再加一个塔拉瓦级两栖登陆群的能力。因为美国方面认为苏联红海军在鼎盛时期,也没有脱离岸基空军在深海和美国航母舰队哪怕过一两招的能力。
说白了,就是美国人认为当时前苏联研发和装备的几种载机大舰,不是试验品就是样子货,从来就没有形成真正的深海战斗力。这个说法。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现在看来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在当时却未必如此。让全球都认识到苏式载机大舰的整体设计缺陷和功能不足;只是苏联崩溃,各种载机大舰当废铁出售,让全球随便研究的结果。而在这些大舰还在服役的时代,外界对他们了解很有限的时代,先不说综合实战效果如何;就是单纯的对外威慑,还是能唬住一大片的。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此时的美国却因为越南战争的失败和经济发展上的缺陷而陷入了一定的战略收缩状态。而苏联方面也逐步认识到航母这类装备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全力发展远洋海军。
苏联前后发展了莫斯科级、基辅级、库兹涅佐夫级和乌里扬诺夫级4种型号的载机大舰。已经服役和正在建造的这类大舰合计多达9艘。于是有人认为如果苏联不在1991年崩溃,那么到20世纪末,苏联海军就可以至少拥有10艘载机大舰。甚至在2010年前后就可以拥有10艘6万吨到10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而狼山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恐怕过于理想化了。如果苏联不在1991年解体,早期所有莫斯科级和基辅级也都不退役。那么到2010年一共拥有10艘大型载机舰艇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多达9艘的存量资产。再设计和生产1艘就可以达标。而想拥有6万吨到10万吨级10艘大型航母则基本是不可能的。理由主要有:第一,前苏联虽然用接近20年的时间发展出了4型一共9艘大型载机舰艇。但是就算是到了最后一艘的乌舰,
也没有形成和美国海军,在脱离陆地的远海大洋上真正PK一下的航母体系。也就是说苏联建造的前8艘,都是典型的载机巡洋舰,巡洋舰的功能远远大于作为专业航母的功能,而就算是把前8艘苏联航母全部加在一起。也没有和2艘尼米兹级甚至是小鹰级单独PK的能力。第二,就算到了最后一艘的乌舰上,仍然有相当多根本没有提前克服的技术障碍。比如最典型的蒸汽弹射器和固定翼预警机等系统。因为苏联时代的蒸汽弹射器的陆地试验装置,也从来没有弹射过任何一架飞机,哪怕是飞机模型都没有。说到底,乌舰也是一个仓促上马的计划。即便是建成。也最多可以有滑跃方式可以操作。蒸汽弹射器很可能就是纯摆设。第三,苏联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就已经显现,即使在1990年代初不是全面崩溃,那么此后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本无力后续大量建造大型正规航母。
除了整体的军力比较,各大单独军种的对比也经常有人提及。比如有人认为前苏联红海军在1980年代初期,已经发展到了380万吨级别的总吨位。距离美国海军当时450万吨级的总吨位其实只差半个身位。于是有人认为苏联红海军鼎盛时期,其水下舰队的战力已经超过同时代的美国海军,而水面舰队实力也可以达到美国海军当时水面实力的60%左右。而超级大国的海军史研究专家坚决否认这一点。认为苏联红海军在最强的时代,水面总实力也不到美国海军当时水面实力的十分之一。而就是认为当时苏联水面舰队加起来的总实力只相当于一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再加一个塔拉瓦级两栖登陆群的能力。因为美国方面认为苏联红海军在鼎盛时期,也没有脱离岸基空军在深海和美国航母舰队哪怕过一两招的能力。
说白了,就是美国人认为当时前苏联研发和装备的几种载机大舰,不是试验品就是样子货,从来就没有形成真正的深海战斗力。这个说法。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现在看来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在当时却未必如此。让全球都认识到苏式载机大舰的整体设计缺陷和功能不足;只是苏联崩溃,各种载机大舰当废铁出售,让全球随便研究的结果。而在这些大舰还在服役的时代,外界对他们了解很有限的时代,先不说综合实战效果如何;就是单纯的对外威慑,还是能唬住一大片的。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此时的美国却因为越南战争的失败和经济发展上的缺陷而陷入了一定的战略收缩状态。而苏联方面也逐步认识到航母这类装备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全力发展远洋海军。
苏联前后发展了莫斯科级、基辅级、库兹涅佐夫级和乌里扬诺夫级4种型号的载机大舰。已经服役和正在建造的这类大舰合计多达9艘。于是有人认为如果苏联不在1991年崩溃,那么到20世纪末,苏联海军就可以至少拥有10艘载机大舰。甚至在2010年前后就可以拥有10艘6万吨到10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而狼山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恐怕过于理想化了。如果苏联不在1991年解体,早期所有莫斯科级和基辅级也都不退役。那么到2010年一共拥有10艘大型载机舰艇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多达9艘的存量资产。再设计和生产1艘就可以达标。而想拥有6万吨到10万吨级10艘大型航母则基本是不可能的。理由主要有:第一,前苏联虽然用接近20年的时间发展出了4型一共9艘大型载机舰艇。但是就算是到了最后一艘的乌舰,
也没有形成和美国海军,在脱离陆地的远海大洋上真正PK一下的航母体系。也就是说苏联建造的前8艘,都是典型的载机巡洋舰,巡洋舰的功能远远大于作为专业航母的功能,而就算是把前8艘苏联航母全部加在一起。也没有和2艘尼米兹级甚至是小鹰级单独PK的能力。第二,就算到了最后一艘的乌舰上,仍然有相当多根本没有提前克服的技术障碍。比如最典型的蒸汽弹射器和固定翼预警机等系统。因为苏联时代的蒸汽弹射器的陆地试验装置,也从来没有弹射过任何一架飞机,哪怕是飞机模型都没有。说到底,乌舰也是一个仓促上马的计划。即便是建成。也最多可以有滑跃方式可以操作。蒸汽弹射器很可能就是纯摆设。第三,苏联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就已经显现,即使在1990年代初不是全面崩溃,那么此后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本无力后续大量建造大型正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