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3个载人空间站将从南亚升空?
2022-11-05 22:23:33
某方100吨级,大三舱制为主的新空间站的基本建成,让全球突然又发现了一个新规律,这就是大型空间站的建设原来并没有过去想象的那么复杂和艰难。毕竟过去全球最大的国际空间站,是由最有航天实力的2大国再加最富裕的七八个中等强国合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投入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再加十几年的时间才勉强建成。期间包括航天飞机都往返飞行了上百次。后来航天飞机因为安全问题退役了;此后的国际空间站就再也不能继续扩大整体规模,因为目前很难再往上发射自重超过20吨的大型新构件。但是目前总体已经接近500吨级的国际空间站,每年的正常维护费用就要三十亿美元,占据了NASA现有预算的很大一块。这导致全球都曾经认为建造百吨级甚至数百吨级大型空间站;
根本不是单一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就算是有个别的国家勉强可以做到,也会因为后续维护资金的压力太大,在不堪重负下只能自动放弃。比如曾经达到90吨级的和平号轨道站就因为维护资金不足,仅仅运行了十几年就最后坠毁了事。但是现在又突然出现了一个100吨级的新空间站,下一步还有扩展成200到300吨级更大组合体的潜力。其综合先进程度甚至在庞大的国际空间站之上!因为又新内部空间又大。这是运行了20年以上,内部杂乱无章加异味严重的老式空间站完全没法对比的。更主要的在于,这么一个新空间站,在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内就快速建成了。也没说维护费用又是每年几十亿,在经济上承受不了。于是很多国家激动得直拍大腿!因为这再次证明:大型空间站这类高大上,
图片
的项目,并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高不可攀;只能被超级大国、全球性强国以及绝对富裕的发达国家所垄断。而且单纯技术上也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高;在发射、组装及运行成本上,更没有原先宣传的那么不可负担。如果实情不是如此,何来一个单一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就可以轻而易举、不声不响地建成了?下一步在全球,尤其是一些同样有航天雄心的国家,必然会因为这个成功榜样的影响,而掀起发射和组装空间站的热潮。不过热情归热情,如果认真地掰指头一算,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真正可发射和组装全球第3个新空间站的国家,还真是凤毛麟角。这就在于,目前的超级大国,主要精力已经放在下一步对所谓再次载人登月的争夺中;同时又舍不得彻底放弃老旧的国际空间站。于是,
就有很大个概率,继续出资让国际空间站延寿到2028年甚至是2030年以后。几乎无力开发和发射新一代的大型空间站。而另外一个在空间站上有传统经验的航天大国,虽然一直扬言要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然后自己再发射一个全新的、更迷你一些的新载人组合。但是受到资金与大环境的制约,新空间站也仅仅是说说而已。至于欧洲方面以及其他的发达国家,都无力单独开发这类项目。这样看来,全球第3个空间站,从南亚次大陆最终升空的概率反倒是最高的。因为当今100吨级新空间站的建成,受到刺激最大的就是南亚某国。其在全面了解到空间站技术加载人航天技术实际上如此简单之后,必然会有全新组合式大动作。已经扬言要独立建设更大、更先进的空间站。不过说大话并不妨碍,
现实中会数小钱。因为从目前已公开的PPT与模型来看,南亚方面规划的新空间站还是非常现实的,完全符合其当前火箭的最大发射能力。也就是组成该国空间站的单个舱段,单体最重的也不会超过6吨级。应该是2个5吨级生活舱,外加1个6吨级的设备舱,1个2吨级的关节舱,再加1艘4吨级的载人飞船组成合体。加起来的全重仅仅22吨。只相当于梦天一个舱段的自重。按照该国的正常规律,22吨被吹嘘成220吨也是极有可能的;大前提是可以真正建成!
根本不是单一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就算是有个别的国家勉强可以做到,也会因为后续维护资金的压力太大,在不堪重负下只能自动放弃。比如曾经达到90吨级的和平号轨道站就因为维护资金不足,仅仅运行了十几年就最后坠毁了事。但是现在又突然出现了一个100吨级的新空间站,下一步还有扩展成200到300吨级更大组合体的潜力。其综合先进程度甚至在庞大的国际空间站之上!因为又新内部空间又大。这是运行了20年以上,内部杂乱无章加异味严重的老式空间站完全没法对比的。更主要的在于,这么一个新空间站,在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内就快速建成了。也没说维护费用又是每年几十亿,在经济上承受不了。于是很多国家激动得直拍大腿!因为这再次证明:大型空间站这类高大上,
图片
的项目,并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高不可攀;只能被超级大国、全球性强国以及绝对富裕的发达国家所垄断。而且单纯技术上也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高;在发射、组装及运行成本上,更没有原先宣传的那么不可负担。如果实情不是如此,何来一个单一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就可以轻而易举、不声不响地建成了?下一步在全球,尤其是一些同样有航天雄心的国家,必然会因为这个成功榜样的影响,而掀起发射和组装空间站的热潮。不过热情归热情,如果认真地掰指头一算,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真正可发射和组装全球第3个新空间站的国家,还真是凤毛麟角。这就在于,目前的超级大国,主要精力已经放在下一步对所谓再次载人登月的争夺中;同时又舍不得彻底放弃老旧的国际空间站。于是,
就有很大个概率,继续出资让国际空间站延寿到2028年甚至是2030年以后。几乎无力开发和发射新一代的大型空间站。而另外一个在空间站上有传统经验的航天大国,虽然一直扬言要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然后自己再发射一个全新的、更迷你一些的新载人组合。但是受到资金与大环境的制约,新空间站也仅仅是说说而已。至于欧洲方面以及其他的发达国家,都无力单独开发这类项目。这样看来,全球第3个空间站,从南亚次大陆最终升空的概率反倒是最高的。因为当今100吨级新空间站的建成,受到刺激最大的就是南亚某国。其在全面了解到空间站技术加载人航天技术实际上如此简单之后,必然会有全新组合式大动作。已经扬言要独立建设更大、更先进的空间站。不过说大话并不妨碍,
现实中会数小钱。因为从目前已公开的PPT与模型来看,南亚方面规划的新空间站还是非常现实的,完全符合其当前火箭的最大发射能力。也就是组成该国空间站的单个舱段,单体最重的也不会超过6吨级。应该是2个5吨级生活舱,外加1个6吨级的设备舱,1个2吨级的关节舱,再加1艘4吨级的载人飞船组成合体。加起来的全重仅仅22吨。只相当于梦天一个舱段的自重。按照该国的正常规律,22吨被吹嘘成220吨也是极有可能的;大前提是可以真正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