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部老徐:敏感时刻的美印2 2对话能吓住中国救印度?美国会为印度参战吗?
2017-08-28 16:53:54
美国会为印度参战吗?
1962年,印度曾经呼吁美国直接参战,美国也作出相应的部署,但最终未果。
今天,中印开战,美国会不会参战?
该来的一定会来。
8月24日,《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有望于9月25日抵达印度,展开为期2日的访问。蒂勒森也将随后前往新德里出席由印美两国外交和国防部长参与的首次印美“22”对话。
不久前,日本也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计划9月13日至15日访问印度,同印度首相莫迪进行首脑会谈。两国首脑将在会谈中,商讨强化日印防卫当局及海上保安当局的合作问题。安倍欲通过同印度合作,牵制中国开展的正常海洋活动。
敏感时刻,美日为印度站台,会不会阻碍中国对印度的行动?美国会不会为印度参战?
但总的来看,比起1962年,中国的国际环境现在要好得多,有利的多。
印度身后晃动的美国身影
尽管美印互以全球“最强的民主国家”和“最大的民主国家”相称,但印度独立60多年来,两国关系一直在冷暖交替中曲折发展,甚至长期在低谷驻足不前。不过,2016年8月,经过长达12年的谈判,印度和美国宣布在共享军事后勤系统方面达成协议,美国试图拉拢印度牵制中国的举措得逞。这次中印冲突,大家都认为美国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引进美国F16生产线让印度有所膨胀,中美在在太平洋的对抗,也让印度认为有机可乘。上世纪50年代初,中美在朝鲜半岛开战,印度就举兵侵入中国西藏。
1947年独立后,印度一直坚持奉行不结盟中立政策,让美国十分不满。而美国很快将巴基斯坦拉入盟国体系,也让印度对此不快。但随着上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在南亚次大陆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以及中印关系的升温,美国开始担心“失去印度”。195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NSC-5703号文件,明确提出“一个强大的印度在亚洲背景下,可能是替代共产主义的成功典范。
1960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越发希望通过拉拢印度,在南亚地区打蠃冷战。此时正值中印关系因西藏暴乱、边界摩擦而恶化之际,印度总理尼赫鲁向来访的美国官员公然表示,他对中国的“侵略态度”非常不安,相信“对世界的危险来自北京而不是莫斯科”。美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1961年5月访问印度后备受鼓舞,他甚至建议美国应帮助印度实现军事现代化,使印度可以把军队从克什米尔抽调出来威慑中国,而不是同巴基斯坦对峙。
此时美印关系似乎“形势一片大好”,肯尼迪政府还决定向印度提供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促使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伙伴。然而当年12月,尼赫鲁刚访问美国后不久,印度就出动大军收复了被葡萄牙长期殖民的果阿地区,果阿受到北约的“保护”,因此北约“老大”美国多次反对印度在此问题上动用武力。
不过美印关系的转机很快就到来了。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美国自作聪明地以为中国政府可能将垮台。目前美印披露的史料表明,这一错误判断,某种程度上间接地鼓动了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军事冒险政策。1962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鲍尔斯访问印度期间,与鼓吹“前进政策”的印军陆军参谋局长考尔中将会谈。考尔问鲍尔斯,在中国“公开入侵”的情况下,美国是否会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鲍尔斯回答说,他个人认为会这样做。在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后,印度多次要求美国尽快提供美制军用运输机的霉配件及运输通讯装备,这也得到美国军方的积极回应。中印武装冲突发生后,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思在给肯尼迪的信中承认,“我们的估计可能影响了印度。”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开始自卫反击作战,印军接连溃败。美国中央情报局原来认为“印度军队的战斗效率在自由亚洲是最高的”,但战争的结果却完全出乎美国的预料。从11月3日起,美国动用运输机向印度紧急空运数十架次的武器弹药及通讯装备,并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国的军事情报。为减少印度的压力,肯尼迪甚至还亲自写信给巴基斯坦总统,要求巴方向印度做出不采取军事行动的保证。
美国会直接为印度出兵参战?
美国为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是一定的。据报道,印度也正在考虑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加快设立三军司令部。印度还在考虑与总部位于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进一步密切接触。马蒂斯9月访问印度时,印美还将讨论两国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和海事安全等议题,并就美国向印度出售总价为20亿美元的无人机一事展开重点商讨。印度去年向美国提出总值达20亿美元的22架MQ-9B无人机采购案,供海上侦察用。印度想用这种无人机监测印度洋水域。印度近日又公布印度将斥资12亿美元购买6架美国阿帕奇直升机,专门对付中国的坦克。
那么,美国会不会直接为印度参战?
1962年中国进行反击之后,震惊中的尼赫鲁几乎丧失了判断大局的能力,11月19日,他在未同内阁磋商的情况下两次致信肯尼迪,呼吁美国紧急向印度派遣12个中队的超音速战斗机,并提供雷达和通讯设备。由于印度空军飞行员并不熟悉美制战机,他干脆要求由美国飞行员驾驶这些飞机作战,以保卫印度的城市。尼赫鲁还寻求支援两个中队的B-47轰炸机,袭击中国的基地和机场,这等同于要求美国派空军到印度与中国直接交战。
尽管此时美国已将“企业”号航母调至孟加拉湾,但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认为,在印度没有公开澄清它的不结盟政策之前,美国不可能直接参战。为弄清尼赫鲁的想法,肯尼迪决定先让助理国务卿哈里曼赶赴新德里。然而等到11月22日哈里曼到达印度时,中国已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声明将把军队撤回至1959年实际控制线。这一行动打破了美国使战争长期拖延下去的幻想。
随着中印边界形势的逐渐平静,美国不仅失去了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兴趣,而且降低对印度战略地位的评估。危机时期,印度曾提出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要求,美国应付了一阵后就没了下文;印度希望美国提供空中保护,却只得到少数雷达。但两国还是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联合情报侦察活动。
近年来解密的中情局文件披露,美国利用中印边境武装冲突让印度恐慌的机会,提出使用印度空军基地为中情局的U-2侦察机补充燃料,深人中国境内执行任务,帮助提供中国军队“入侵”情报,得到尼赫鲁的同意。1963年6月,美印同意让U-2使用印度奥里萨邦被遗弃的沙尔巴迪亚空军基地。1964年初,印度沙尔巴迪亚基地启用后,也先后执行过多次对华侦察任务。后因印国内政局变化,该基地于1967年7月被关闭,双方相关合作告一段落。
此后几年,美印情报机构还联合搜集过中国的核信息。1965年,美印派出一支由登山者组成的联合团队,赴位于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境内喜马拉雅山脉的楠达德维山峰,安装一个核探测仪器,期望监测中国的核武器试验。由于天气因素等原因,该行动未能成功。
前苏联曾经支持印度
1962年印度的身后不只站着美国,还得妻了另一个大国苏联的支持。
在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前,周恩来于10月8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并指出:“印度使用苏制飞机进行挑衅,对中国前方战士有影响。”10月13日奉调回国的驻苏联大使刘晓辞行拜会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卖米格飞机给印度一事解释称:“我们认为卖给印度飞机对我们有利。我们不卖,英美帝国主义就要卖。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印度的影响增加了”,“我们卖给印度几架飞机是不会使中印力量对比就变得有利于印度了”,并称“我们不认为,现在我们两国应当组成一个共同反对印度的战线。这会使它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而这恰合印度反动派的心意”。
1962年10月25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支持中国政府10月24日声明中提出的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并称:“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从来都没有得到中国的承认”。但是中方对赫鲁晓夫并不信任,对赫鲁晓夫提出的要求也并未做出任何反应。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在1962年11月7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责苏方在中印边境争议中的态度是“表面中立,实质上是支持印度”。他指出,苏联在1960年5月到1962年5月间,供给印度飞机94架(其中安1212运输机32架,米格直升机26架,米格21战斗机12架,伊尔14运输机24架),喷气引擎6台,还给印度山地作战的被服、帐篷。
随着中苏分歧重新加剧,赫鲁晓夫在和印度驻苏联大使的第二次会面中,毫不讳言对中国的批评态度,而向印度提供军援显然有教训中国的意思在里面。
今天,俄罗斯的态度就和前苏联不同了。不久前,印度也宣布将与俄罗斯联合军演,印度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但是,中俄罗斯关系就更加紧密,在应对美国和国际局势问题上,已经形同同盟。
另外,1962年的不结盟国家多支持印度,而现在的国际社会多采取中立态度,包括英国都表示不持立场和态度。
印度是被美国往火坑里推
今天的印度再一次成为美国抑制中国的筹码。美国会不会为印度直接向中国开战不说,印度成为美国向中国开战的代理人就是现实。
如果说,1962年中国向印度反击,美国的因素并不是太大,而今天,美国因素就成为中国对印反击的重要考虑因素。
近些年,美国在中国周边不断进行军事挑衅和威胁,中美对抗日益激烈,擦枪走火的危险可能发生,而中国忍无可忍,对美反击的意愿正在加深。在朝鲜半岛,在台湾、在南海,中国都有可能反击。但是印度这个时候撞上枪口,就成为中国反击的最佳目标。
因为相对于美国,印度是弱敌,不论印度如何讲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国军队对占用印度就有很强的心理优势,而印度失败的阴影就难以抹去。而真实的实力对比,印度就差一大截。最近中国军队频频在青藏高原实兵演练,展示的武器装备已经是天翻地覆,远远压倒印度。印度还以20万山地部队的人肉盾牌来应对中国的现代化武器。印度的坦克、飞机、导弹还要依靠进口,而中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是世界先进水平,连美国都要惧怕三分。
特别是,老徐一再讲,中国在东南沿海与美国开战,损失太大,因为东南沿海中国的大城市一座靠一座,战火一开,人员物资损失难以估计,即使是战争取胜,损失难补。而中印边境就是中国的好战场,西藏人口稀少,跟东南沿海比就是无人区,全是高原山石,任你印度狂轰滥炸,也没有多大损失。而印度一边就是人口稠密地区,首都新德里都在中国的炮口之下。一旦开战,印度损失巨大。
因此,此时印度拉美国来站台,不但不会阻吓中国,反而坚定中国反击的决心。打印度就是打美国。中国正好找一个出气口。
中国不怕美日在东南沿海动武
也许,中国早已获悉美印22会谈的信息,美国介入中印冲突为印度站台,中国早有判断。24日,中国6架轰6轰炸机经过冲绳岛与宫古岛之间飞到大阪南部的纪伊半岛近海上空。
大家知道,美国在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是美国在亚太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声称,美日韩在亚太已经聚集了上百架F35战机,冲绳的基地最多。现在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就突破了美日的军事核心区域,绕到美日身后。这是告诉美日,别想在亚太搞小动作,朝鲜讲打击关岛,美国就怕得尿了。中国打冲绳和美国在日本的基地,就不只是导弹,战略轰炸机能让日本从地球上消失。
中国已经有了摧毁美国航母和军事基地的利器,不只是陆基和海基导弹能实现这一战争目标,而且中国已经开发出轰6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巡航导弹,美国根本无法拦截。美国的军事优势已经补中国的导弹废掉。
莫迪有一个幻想,中国会担心美国和日本在东海南海有所行动,因此不敢贸然与印度开战,两面夹击,多面进攻,四面受敌,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也是对印度最大的支援。
美国不在印度本土对中国直接开战,但极有可能在东南沿海乘机对中国夹击。而中国轰炸机告诉印度丢掉幻想,即使美日敢于在军事应合印度,中国也不怕。中国有能力两面作战,中国不怕美日骚扰。
24日,中国6架轰6战略轰炸机飞临时日本纪伊半岛的同时,俄罗斯可搭载核弹的图-95MS战略轰炸机,先后飞越太平洋西北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及东海。俄罗斯东部军区出动苏-35S战斗机和A-50预警机在战略轰炸机飞行沿途进行伴飞,飞行期间图-95MS轰炸机还成功进行了空中加油。
中俄战略轰炸机同一天飞临这一区域,虽然不是混合在一起行动,但共同行动就是一定的。此时正值美韩举行“乙支自由卫士”军演之际,中俄朝与美日韩军事对垒的军事阵线非常分明。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和日本敢在中国东南沿海或者朝鲜半岛动武,俄罗斯和朝鲜都可能加入进来。美国在亚太的大本营就被摧毁。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考虑的是如何保护亚太的军事大本营,考虑如何自保,既不敢在东南沿海与中国开战,更不敢直接加入印度的战争。因为中国也可能从东南沿海对美国进行军事反击。
1962年,印度曾经呼吁美国直接参战,美国也作出相应的部署,但最终未果。
今天,中印开战,美国会不会参战?
该来的一定会来。
8月24日,《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有望于9月25日抵达印度,展开为期2日的访问。蒂勒森也将随后前往新德里出席由印美两国外交和国防部长参与的首次印美“22”对话。
不久前,日本也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计划9月13日至15日访问印度,同印度首相莫迪进行首脑会谈。两国首脑将在会谈中,商讨强化日印防卫当局及海上保安当局的合作问题。安倍欲通过同印度合作,牵制中国开展的正常海洋活动。
敏感时刻,美日为印度站台,会不会阻碍中国对印度的行动?美国会不会为印度参战?
但总的来看,比起1962年,中国的国际环境现在要好得多,有利的多。
印度身后晃动的美国身影
尽管美印互以全球“最强的民主国家”和“最大的民主国家”相称,但印度独立60多年来,两国关系一直在冷暖交替中曲折发展,甚至长期在低谷驻足不前。不过,2016年8月,经过长达12年的谈判,印度和美国宣布在共享军事后勤系统方面达成协议,美国试图拉拢印度牵制中国的举措得逞。这次中印冲突,大家都认为美国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引进美国F16生产线让印度有所膨胀,中美在在太平洋的对抗,也让印度认为有机可乘。上世纪50年代初,中美在朝鲜半岛开战,印度就举兵侵入中国西藏。
1947年独立后,印度一直坚持奉行不结盟中立政策,让美国十分不满。而美国很快将巴基斯坦拉入盟国体系,也让印度对此不快。但随着上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在南亚次大陆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以及中印关系的升温,美国开始担心“失去印度”。195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NSC-5703号文件,明确提出“一个强大的印度在亚洲背景下,可能是替代共产主义的成功典范。
1960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越发希望通过拉拢印度,在南亚地区打蠃冷战。此时正值中印关系因西藏暴乱、边界摩擦而恶化之际,印度总理尼赫鲁向来访的美国官员公然表示,他对中国的“侵略态度”非常不安,相信“对世界的危险来自北京而不是莫斯科”。美国副总统林登·约翰逊1961年5月访问印度后备受鼓舞,他甚至建议美国应帮助印度实现军事现代化,使印度可以把军队从克什米尔抽调出来威慑中国,而不是同巴基斯坦对峙。
此时美印关系似乎“形势一片大好”,肯尼迪政府还决定向印度提供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促使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伙伴。然而当年12月,尼赫鲁刚访问美国后不久,印度就出动大军收复了被葡萄牙长期殖民的果阿地区,果阿受到北约的“保护”,因此北约“老大”美国多次反对印度在此问题上动用武力。
不过美印关系的转机很快就到来了。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美国自作聪明地以为中国政府可能将垮台。目前美印披露的史料表明,这一错误判断,某种程度上间接地鼓动了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军事冒险政策。1962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鲍尔斯访问印度期间,与鼓吹“前进政策”的印军陆军参谋局长考尔中将会谈。考尔问鲍尔斯,在中国“公开入侵”的情况下,美国是否会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鲍尔斯回答说,他个人认为会这样做。在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后,印度多次要求美国尽快提供美制军用运输机的霉配件及运输通讯装备,这也得到美国军方的积极回应。中印武装冲突发生后,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思在给肯尼迪的信中承认,“我们的估计可能影响了印度。”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开始自卫反击作战,印军接连溃败。美国中央情报局原来认为“印度军队的战斗效率在自由亚洲是最高的”,但战争的结果却完全出乎美国的预料。从11月3日起,美国动用运输机向印度紧急空运数十架次的武器弹药及通讯装备,并提供了大量有关中国的军事情报。为减少印度的压力,肯尼迪甚至还亲自写信给巴基斯坦总统,要求巴方向印度做出不采取军事行动的保证。
美国会直接为印度出兵参战?
美国为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是一定的。据报道,印度也正在考虑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加快设立三军司令部。印度还在考虑与总部位于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进一步密切接触。马蒂斯9月访问印度时,印美还将讨论两国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和海事安全等议题,并就美国向印度出售总价为20亿美元的无人机一事展开重点商讨。印度去年向美国提出总值达20亿美元的22架MQ-9B无人机采购案,供海上侦察用。印度想用这种无人机监测印度洋水域。印度近日又公布印度将斥资12亿美元购买6架美国阿帕奇直升机,专门对付中国的坦克。
那么,美国会不会直接为印度参战?
1962年中国进行反击之后,震惊中的尼赫鲁几乎丧失了判断大局的能力,11月19日,他在未同内阁磋商的情况下两次致信肯尼迪,呼吁美国紧急向印度派遣12个中队的超音速战斗机,并提供雷达和通讯设备。由于印度空军飞行员并不熟悉美制战机,他干脆要求由美国飞行员驾驶这些飞机作战,以保卫印度的城市。尼赫鲁还寻求支援两个中队的B-47轰炸机,袭击中国的基地和机场,这等同于要求美国派空军到印度与中国直接交战。
尽管此时美国已将“企业”号航母调至孟加拉湾,但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认为,在印度没有公开澄清它的不结盟政策之前,美国不可能直接参战。为弄清尼赫鲁的想法,肯尼迪决定先让助理国务卿哈里曼赶赴新德里。然而等到11月22日哈里曼到达印度时,中国已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声明将把军队撤回至1959年实际控制线。这一行动打破了美国使战争长期拖延下去的幻想。
随着中印边界形势的逐渐平静,美国不仅失去了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兴趣,而且降低对印度战略地位的评估。危机时期,印度曾提出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要求,美国应付了一阵后就没了下文;印度希望美国提供空中保护,却只得到少数雷达。但两国还是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联合情报侦察活动。
近年来解密的中情局文件披露,美国利用中印边境武装冲突让印度恐慌的机会,提出使用印度空军基地为中情局的U-2侦察机补充燃料,深人中国境内执行任务,帮助提供中国军队“入侵”情报,得到尼赫鲁的同意。1963年6月,美印同意让U-2使用印度奥里萨邦被遗弃的沙尔巴迪亚空军基地。1964年初,印度沙尔巴迪亚基地启用后,也先后执行过多次对华侦察任务。后因印国内政局变化,该基地于1967年7月被关闭,双方相关合作告一段落。
此后几年,美印情报机构还联合搜集过中国的核信息。1965年,美印派出一支由登山者组成的联合团队,赴位于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境内喜马拉雅山脉的楠达德维山峰,安装一个核探测仪器,期望监测中国的核武器试验。由于天气因素等原因,该行动未能成功。
前苏联曾经支持印度
1962年印度的身后不只站着美国,还得妻了另一个大国苏联的支持。
在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前,周恩来于10月8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并指出:“印度使用苏制飞机进行挑衅,对中国前方战士有影响。”10月13日奉调回国的驻苏联大使刘晓辞行拜会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卖米格飞机给印度一事解释称:“我们认为卖给印度飞机对我们有利。我们不卖,英美帝国主义就要卖。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印度的影响增加了”,“我们卖给印度几架飞机是不会使中印力量对比就变得有利于印度了”,并称“我们不认为,现在我们两国应当组成一个共同反对印度的战线。这会使它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而这恰合印度反动派的心意”。
1962年10月25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支持中国政府10月24日声明中提出的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并称:“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从来都没有得到中国的承认”。但是中方对赫鲁晓夫并不信任,对赫鲁晓夫提出的要求也并未做出任何反应。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在1962年11月7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责苏方在中印边境争议中的态度是“表面中立,实质上是支持印度”。他指出,苏联在1960年5月到1962年5月间,供给印度飞机94架(其中安1212运输机32架,米格直升机26架,米格21战斗机12架,伊尔14运输机24架),喷气引擎6台,还给印度山地作战的被服、帐篷。
随着中苏分歧重新加剧,赫鲁晓夫在和印度驻苏联大使的第二次会面中,毫不讳言对中国的批评态度,而向印度提供军援显然有教训中国的意思在里面。
今天,俄罗斯的态度就和前苏联不同了。不久前,印度也宣布将与俄罗斯联合军演,印度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但是,中俄罗斯关系就更加紧密,在应对美国和国际局势问题上,已经形同同盟。
另外,1962年的不结盟国家多支持印度,而现在的国际社会多采取中立态度,包括英国都表示不持立场和态度。
印度是被美国往火坑里推
今天的印度再一次成为美国抑制中国的筹码。美国会不会为印度直接向中国开战不说,印度成为美国向中国开战的代理人就是现实。
如果说,1962年中国向印度反击,美国的因素并不是太大,而今天,美国因素就成为中国对印反击的重要考虑因素。
近些年,美国在中国周边不断进行军事挑衅和威胁,中美对抗日益激烈,擦枪走火的危险可能发生,而中国忍无可忍,对美反击的意愿正在加深。在朝鲜半岛,在台湾、在南海,中国都有可能反击。但是印度这个时候撞上枪口,就成为中国反击的最佳目标。
因为相对于美国,印度是弱敌,不论印度如何讲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国军队对占用印度就有很强的心理优势,而印度失败的阴影就难以抹去。而真实的实力对比,印度就差一大截。最近中国军队频频在青藏高原实兵演练,展示的武器装备已经是天翻地覆,远远压倒印度。印度还以20万山地部队的人肉盾牌来应对中国的现代化武器。印度的坦克、飞机、导弹还要依靠进口,而中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是世界先进水平,连美国都要惧怕三分。
特别是,老徐一再讲,中国在东南沿海与美国开战,损失太大,因为东南沿海中国的大城市一座靠一座,战火一开,人员物资损失难以估计,即使是战争取胜,损失难补。而中印边境就是中国的好战场,西藏人口稀少,跟东南沿海比就是无人区,全是高原山石,任你印度狂轰滥炸,也没有多大损失。而印度一边就是人口稠密地区,首都新德里都在中国的炮口之下。一旦开战,印度损失巨大。
因此,此时印度拉美国来站台,不但不会阻吓中国,反而坚定中国反击的决心。打印度就是打美国。中国正好找一个出气口。
中国不怕美日在东南沿海动武
也许,中国早已获悉美印22会谈的信息,美国介入中印冲突为印度站台,中国早有判断。24日,中国6架轰6轰炸机经过冲绳岛与宫古岛之间飞到大阪南部的纪伊半岛近海上空。
大家知道,美国在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是美国在亚太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声称,美日韩在亚太已经聚集了上百架F35战机,冲绳的基地最多。现在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就突破了美日的军事核心区域,绕到美日身后。这是告诉美日,别想在亚太搞小动作,朝鲜讲打击关岛,美国就怕得尿了。中国打冲绳和美国在日本的基地,就不只是导弹,战略轰炸机能让日本从地球上消失。
中国已经有了摧毁美国航母和军事基地的利器,不只是陆基和海基导弹能实现这一战争目标,而且中国已经开发出轰6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巡航导弹,美国根本无法拦截。美国的军事优势已经补中国的导弹废掉。
莫迪有一个幻想,中国会担心美国和日本在东海南海有所行动,因此不敢贸然与印度开战,两面夹击,多面进攻,四面受敌,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也是对印度最大的支援。
美国不在印度本土对中国直接开战,但极有可能在东南沿海乘机对中国夹击。而中国轰炸机告诉印度丢掉幻想,即使美日敢于在军事应合印度,中国也不怕。中国有能力两面作战,中国不怕美日骚扰。
24日,中国6架轰6战略轰炸机飞临时日本纪伊半岛的同时,俄罗斯可搭载核弹的图-95MS战略轰炸机,先后飞越太平洋西北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及东海。俄罗斯东部军区出动苏-35S战斗机和A-50预警机在战略轰炸机飞行沿途进行伴飞,飞行期间图-95MS轰炸机还成功进行了空中加油。
中俄战略轰炸机同一天飞临这一区域,虽然不是混合在一起行动,但共同行动就是一定的。此时正值美韩举行“乙支自由卫士”军演之际,中俄朝与美日韩军事对垒的军事阵线非常分明。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和日本敢在中国东南沿海或者朝鲜半岛动武,俄罗斯和朝鲜都可能加入进来。美国在亚太的大本营就被摧毁。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考虑的是如何保护亚太的军事大本营,考虑如何自保,既不敢在东南沿海与中国开战,更不敢直接加入印度的战争。因为中国也可能从东南沿海对美国进行军事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