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和出路

2015-10-05 12:38:25   

独立自主,统一稳定的中国,经济上是不断产生奇迹的。语言,文字,传统节日,饮食,民俗民风…是经济动力。

近视眼镜,对视力使用,有一定帮助。但部分恢复,不意味近视问题的解决。

 

模式和出路

二战以后,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进口替代型,典型的就是拉美,也就是通过借贷资金和引进技术,逐渐减少对于进口商品的依赖,而借贷的关键,就在于国家担保,这种经济模式的结果怎样,大家都很清楚,八十年代以后,美元利率上升,这些国家完全被债务拖垮,经济主权基本被摧毁。

另一种模式是出口导向型,主要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种经济模式不但要解决资金和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保持稳定的出口市场,维系大量贸易贸易顺差的问题。

可以说,出口导向型,比进口替代型,要求更高,因为,进口替代,主要是依赖国内市场,在贸易方面主要是逆差,寄希望国内替代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减少逆差。而出口导向型,却是依靠国外市场,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种情况,几乎是遇上了经济上的白求恩。

当然,经济上的白求恩是不存在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能够维系这种经济模式,关键在于用军事政治主权,换取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

中国大陆的高速发展,虽然也是出口导向型,却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是以市场换技术,市场换资金,中高端市场换中低端市场。

正因为这样,无论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还是中国大陆的发展模式,其他国家都是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有没有可以与欧美发达国家交换的东西。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因为有特殊的地缘政治优势,这个优势实质就是反共反华,中国大陆则是因为有巨大的市场优势,每个人喝一瓶可口可乐,这家美国公司就发了。

台湾缺少资源,经济主要靠电子产业支撑,核心产业就是芯片和面板,而中国大陆的电子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芯少板,因此,台湾在技术方面对大陆严防死守,那是他们命根子。那么,台湾的这种技术优势是怎么来的呢?当然离不开台湾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扶持的结果。

两岸统一了,大陆能将芯片和面板,全部交给台湾么?反之,台湾独立了,大陆还会将订单交给台湾么?

从台湾经济的命根子就可以看出,台湾很难统一,也很难独立,闹独立只是闹而已,通过不断的闹腾,从而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香港的经济核心,现在主要是资金的中转,货物的中转,人员的中转。香港是中国大陆在海外融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中国大陆贸易出口的主要中转站,如果从大陆直接出口,就会受到贸易配额和更高关税的限制,另外,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香港免签,方便人员的往来,这些都不是大陆给予香港的,而是西方国家给予香港的。

日本的两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汽车和电子,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每年大约销售六百万辆,而在中国大陆则有三百万辆左右,但在美国市场,主要是中高端,主要是独资,很多是出口,而中国市场,主要是中低端,主要是合资,主要是中国生产,因此,在美国的实际收益,远不是数量上的两倍。

韩国的两大支柱产业,同样是汽车和电子,现代起亚与三星LG,就是其中代表,但中国是韩国汽车的第一大市场,韩国对中国和美国市场的依赖差不多,但考虑到美国市场基本饱和,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市场更重要。另外,朝鲜半岛统一,一直是韩国的梦想,这方面,中国比美国更重要,更关键,正因为上述政治经济原因,韩国的总统,才会顶住美国的压力,来中国参加大阅兵。

总的来讲,反共反华,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发展的根本,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关键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的依赖,那个更重要。

大陆能给台湾,香港什么呢?台湾如果丧失了电子产业的优势,不过是另一海南岛,香港如果不能继续充当资金,货物,人员的中转站,就不过是一座普通的中国沿海城市,这些都不是中国大陆能够给予台湾,香港的。

能哭闹的孩子,要么挨打,要么有奶吃,有糖果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大陆可以进口台湾的香蕉,水产品,却无视海南岛的香蕉滞销,不过是省给台湾吃,而美国却是剩给台湾吃。

吃人剩下的,虽然有些低三下四,却能够长期维持,而吃人省下的,要么是爱护你,要么是别有用心,如果人家不省给你吃呢,因此,是很难长久的,通过哭闹,让人继续省给你吃,也是很好的策略。

 

中国经济的出路,关键在两点,一是做大市场,二是扩展产业链。

这两点,刚好与帝国论的思路相反,帝国论的根本是对内压榨,对外侵略,这是一种固守本土,横向扩张的策略,关键在于抢占外围的原材料和市场。而做大市场,和扩展产业链,则是立足本土,纵向的扩展,关键在于做大本土市场,依赖本土市场,支撑更高,更全的产业链。

到了现在,还强调帝国论,是十分可笑的,曾经拥有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现在都是怎样的下场?这些国家原来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已经捞不到什么好处,大量的原殖民地人口,却不断涌入殖民地宗主国,将来,英国的国王成了黑人,也没啥奇怪的。

台湾,原本可以利用电子产业的技术优势,与大陆的市场结合,比如威盛,华硕,宏达电,台积电等企业,完全可以将中国大陆当做生产销售的基地,只要将产业做大做强,只要主导这些企业和行业的主要是台湾人,即使很少的高端研发设计与制造,放到台湾,台湾民众也会受益无穷。

但台湾政治经济方面的精英,抱残守缺,偏狭浅薄,过于依赖欧美市场,只是将中国大陆作为血汗工厂,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否则,无论对于台湾,对于整个中国,都是大好事。

香港也是如此,只是没有像台湾那样,产生比较有优势的产业,也是只将中国大陆作为廉价的生产基地,依赖香港作为中转站的地缘优势,充当中间贩子。

在外国资本和技术大量进入,中国大陆资本和技术也逐渐兴起的时候,在大陆市场,港台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资金方面,都没有了优势,已经不可能引领中国产业的发展,因此,港台只有日渐没落,通过不断闹腾,换取一些利益。

今后,港台对于中国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中国政治经济的反面教材,因此,一国两制的政策,还是成功的。

那些有资源,有技术,有资金优势的国家,在中国还是很有机会的,能够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产业链的扩展,逐渐融入中国主导的经济体系。

比如在农产品和资源方面,现在的中国除了石油,其他方面基本都成了最大的进口国,未来几年,中国也会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随着市场的不景气,大宗商品普遍大跌,中国处于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仅仅在维持贸易平衡方面,就可以扩展中国的出口。

对于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国家而言,其国内市场基本饱和,中国是他们赚取利润的新世界。

难以从中国复兴的过程中活得好处的,只有那些没有技术优势的出口型国家,这些国家,只有在中国也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将中低端产业转移到国外,才能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大量利益,整体而言,这方面大概还需要二十年左右。

现在中国经济遇到的困局,根本上是难以扩大市场,难以扩展产业链。

因为,社会两极分化,没钱的武力消费,有钱的主要消费进口货,和合资产品,而主导中国市场和出口的,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企业,中国迅速暴富起来的阶层,财富主要不是来自生产,而是来自房地产和金融。

中国要想做大市场,扩展产业链,必须要减少对外资合资的技术依赖,改变依赖房地产和金融业获取财富的模式,踏踏实实地走技术立国,实业兴国的道路。

要实现这个目的,有几个关键。

一是坚决不能搞西方那种所谓的自由民主,而应该以实现中性独立的权力,公平正义的社会为目标。

二是要变城市化,为城镇化,遏制中大城市,发展中小城镇,依靠县乡市镇,才能真正做大市场,人口都集中在中大城市,根本就没有消费的空间,这方面日本就是典型的例证,到了现在,也没有像欧美那样成为后工业化国家。

三是绝不能搞完全的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和保障经济共同存在,因为在生产方面中小城镇,特别是内陆的城镇,没有优势,如果搞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政治都会严重失衡,稳定与发展都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和土地的公有制,维系中小城镇繁荣。

四是普及职业教育,减少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比例最多占到适龄人口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过多的高等教育,只能产生大批眼高手低的人,这些人聚集在大城市,只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这方面港台就是榜样。

五是合资外资,最多只能占中国市场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五十,超过就要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赋,并且将这些所得,专款专用于相关的本土企业,给本土企业和研发机构,发展的空间。

六是第一套房通过保障的途径解决,只有二套房以上,才能市场化,提供保障房的地方政府,级别越低,条件越优厚,越宽松,这方面当然离不开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

得市场者,得天下,只有市场做得更大,产业链才能立的更高,而做大市场关键在中小城镇,扩展产业链关键在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