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最新提供给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文件报告称,由中国完全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反应堆ACP100已经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审查,等于拿到了出口的准生证。这说明中国的小型压水堆技术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尤其是这种压水堆安全性好、成本低廉、功率体积比高,非常适合用于核潜艇,放大改进后也可以应用到航空母舰上。可以说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绩,完全可以应用到现在的核动力船舶的实践上。同时,中国刚刚上马了海上核电站项目,这使得中国核动力船舶又获得了一次突破性进展。媒体推测,中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即将呼之欲出,首艘吨位可能没有美国的10万吨,但是也要比现有6.5万吨的常规舰艇要大,8万吨满载排水量可能更适合中国。
不过,中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还真不是纯亚洲国家的第一艘水面核动力船舶。在这一领域拿到第一的,恰恰是那个曾经被限制得死死的岛国-日本。
有熟悉二战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日本长门级战列舰有一艘舰名叫“陆奥”号战列舰,性能相当突出。曾试航时最大航速达到26.728 节,在战列舰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高性能。也被旧日本海军寄予重托,但是最终竟然在港口内自爆,显然是憋屈死的。不过在战后,日本又造了一条“陆奥”号“商船”。这条船不一般,它是一条核动力船舶,动力为一台36M千瓦的轻水反应堆,使用是二氧化铀陶瓷棒状燃料元件,在1972年正式装载核燃料进行首航。在到达反应临界条件时,竟然发生了反应堆屏蔽层的中子泄露,这让日本当时颜面上非常不过去,首次试验就这样戛然而止了。随后改来改去,修修补补到了1991年才当把反应堆功率凑合到20%,在海上跑了82000千米,在1992年就被迫退役。算来这20年折腾来折腾去,日本花了12亿美元,最终竟然就是在海上跑了1年便草草收尾这种结果。
要说日本为何对这么个破船锲而不舍,这其中就牵扯了日本海上核战略问题。虽然日本被迫无法拥有核动力的潜艇或者水面战斗舰艇,但是拥有核动力的商船或者破冰船算个空子。在战后充满雄心和野心的前日本造船精英们就计划先造出来几条核动力商船,再伺机小型化放到潜艇上。但日本的核研究和维护水平始终处在一种投机取巧的阶段,都混杂在商业项目中来进行,虽然可以掩人耳目但效果不佳,所有的组件都是按照商业指标建造,你要应用到准军事项目上难度极大。这才是日本秘密建造核动力船舶但最终前功尽弃的主要原因:商业化建造的核组件要顾及生产成本和设计上、材料上冗余度等诸多问题;军用项目则就一个目的,一切为了能够打赢。当然日本这样投机取巧必然不会带来好果子,最终日本核动力船舶美梦随着“陆奥”号的退役最终废止。这条8000多吨的船,最高航速也就16.5节,总共就进行了1年的航行实验。日本花费巨资长达20年的维护,最终只收获了这样的结局,日本当然不服。不过更不服的还有日本民众,“陆奥”号由于长期处于核泄漏状态,停到哪的港口都不受待见,20年处在到处打游击的状态,自然也无法完成全部的维护保养任务。
回看中国的早期船用核反应堆研究,在我们研究核潜艇式确实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中国采用的先陆上堆测试,然后模拟堆运行,最终上到潜艇上测试的科学步骤来进行。日本进行的这种跳跃式步伐只能说是蛮干加投机取巧。最终告诉我们科学是容不下任何马虎的!
尽管这样,我们仍要看到日本的野心和雄心,到底是随着“陆奥”号的退役而消沉,还是在某个角落里一堆人正在秘密的实验某些理论模型呢?尽管这样,中国仍然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证明,就算有理论模型你要转化成实际船舶应用,至少要10年时间。再给中国10年,核动力航母都下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