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对西太战略方向彻底洗一次地,到底需要多少东风?
2019-04-21 07:09:50
通过一些行动,可见某方在电子压制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于是就有人说,在当代东风洗地的战法已经过时,未来只需要单纯电磁压制,对手就只能束手就擒。不过瀚海狼山的看法是,这种想法有点想当然了。电磁压制是可以让对手的战力迅速下降,但是却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除对手的武装。电磁压制即使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持续时间是有限的。电磁压制一旦减弱,那么对手的反抗能力会很快恢复。指望一些决心一条道走到黑的死硬敌对分子,单纯的电子压制,根本不可能让其举手投降。所谓除恶要务尽,第一击就要追求必杀。因此在获得战场制电磁权的同时,东风仍然要精确点穴,不但要斩首,而且要迅速而彻底的打掉其主要火力点!对手的空中力量来源,除了超级大国的战略空军的出发点外,陆基空中力量基本是从西太周边的机场起飞,因此先发制人,集中打“机窝”,比分散打已经升空的飞机要高效得多。
同样道理,对手的海上军力,也主要从西太的有限军港出发,集中打军港的效率也很高,即使不能把对手的所有舰艇都围堵并歼灭在港内,但是一旦炸毁对手的主要军港的指挥、油料、补给和泊位设施,那么对手在海上行动的舰队的作用就完全成了一次性的,心理崩溃的概率就极高。至于说对手的战略指挥中心,情报侦测系统,主要通信中心,后勤物资集散地等,更是全部在陆地上。基本都是固定坐标不变。西太本地的全部对手,都没有超级大国具备的747ER那种战略指挥机。而陆地战略支持体系,都是难以移动的,这样就为对其战略打击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目前西太方向的陆地固定打击目标,可以分为5个战略方向:第一自然是某岛;第二是某岛东北部的岛链和其后再2300公里级别某重点外方岛屿。第三,是某岛西南方向的岛链,还包括南池塘的某些固定敌占小岛。
第四个方向,自然是东部的4大岛;第五个方向,是某半岛的南部。原则上讲,即使被迫出手,我们最好也只选择第一个打击方向;打击其他方向,必然引发行动的全面升级,这规模就大了。但是这种选择权,并完全在某方,若对手主动掺和搅局,甚至主动入侵某方的国土,那么不想打也要打了。万一开战就要准备5个一起打,只有准备的越充分,需要真正动手的方向才越少,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全部战略目。如准备5个一起打,怎么分配战力呢?
某岛的固定目标,总数在300个以内,本着平均一个目标覆盖两次,特别重点目标连续刨至少4次的标准,那么需要至少900枚短程东风!而第二类目标,也就是北岛链和远岛目标,总数在20个以内,但是目标强度大,距离远,这就需要至少100枚中程导弹,和60枚远程导弹!某4岛目标和某半岛目标,总数大约在100个,需要200枚中程导弹。而西南目标和南方目标较少,50枚中程导弹足够。
说完了陆地固定打击点,还需要重点关注对手的海上移动干涉和反冲击群,说到底,就是超级大国的航母干涉编队。航母战斗群从维护状态彻底转变为战斗状态,过程很复杂,也很繁琐,平时至少需要3到4个月,即使加急部署,1个月是不能再短的时间。重新召集航母上的所有人员,准备粮弹油料,舰载机飞行员的恢复性着舰训练都很慢。一旦决心下定,就要速战速决。坚决将其歼灭在周边,不能打成添油加醋式的行动,给超级大国海军充分的动员时间。即使某方已经拿下了战略目标,超级大国仍然有可能继续动员,来恫吓一番甚至会动手反攻倒算。本着料敌从宽的精神,要准备好同时击退6到8个航母战斗群!
参见中途岛战役,如果一次性打沉或者打瘫对手4艘航母,那么敌方在周边部署的6到8个航母战斗群就基本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一次性击沉或者瘫痪敌6艘航母,那么敌全部兵力也就完全失败了。因此同时打击6个航母战斗群,是最低准备标准。
打击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就是集中火力打航母,可以对其他的护卫舰艇放弃不顾,擒贼先擒王!中途岛海战同样证明,一旦航母本身被打沉,其他舰艇只能抱头鼠窜。
超级大国的航母一般会在航母本队之前,派出2到3个由宙斯盾舰组成的前出防空警戒哨。其预警卫星会首先发现某方多个导弹旅集中向其前出的警戒哨舰队开火,前出宙斯盾舰群首先捕获太空来袭目标并与夏延山防空总部发送信息,计算拦截弹道,并开始发射标准导弹拦截,但是某方采取的全部是多M型弹道,弹头下沉后又多次拉升,超级大国发射的前几十枚标准拦截导弹全部打飞。
7分钟后,东风弹头才真正扑向对手航母,所有舰队拉响警报,采取高机动规避,护卫舰艇高密度发射标准导弹上百枚,但是拦截效果不佳,因为大部分弹头采取滑翔弹道,每艘航母被当即命中2到4枚东风弹头,全部丧失战斗力。随后几分钟,补枪弹头又命中,部分航母开始严重倾斜并下沉。打沉和打瘫6艘航母,最大不超过60枚东风反舰导弹。
这样算下来,总共需要800短程东风,350枚中程东风,60枚远程东风和60枚反舰东风。一共1270枚。目前短程东风显然足够,而且有新远程制导火箭炮无限补充。远射程东风到2025年也能管吃饱!哪里想多吃可以自己提前和厨师说。
同样道理,对手的海上军力,也主要从西太的有限军港出发,集中打军港的效率也很高,即使不能把对手的所有舰艇都围堵并歼灭在港内,但是一旦炸毁对手的主要军港的指挥、油料、补给和泊位设施,那么对手在海上行动的舰队的作用就完全成了一次性的,心理崩溃的概率就极高。至于说对手的战略指挥中心,情报侦测系统,主要通信中心,后勤物资集散地等,更是全部在陆地上。基本都是固定坐标不变。西太本地的全部对手,都没有超级大国具备的747ER那种战略指挥机。而陆地战略支持体系,都是难以移动的,这样就为对其战略打击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目前西太方向的陆地固定打击目标,可以分为5个战略方向:第一自然是某岛;第二是某岛东北部的岛链和其后再2300公里级别某重点外方岛屿。第三,是某岛西南方向的岛链,还包括南池塘的某些固定敌占小岛。
第四个方向,自然是东部的4大岛;第五个方向,是某半岛的南部。原则上讲,即使被迫出手,我们最好也只选择第一个打击方向;打击其他方向,必然引发行动的全面升级,这规模就大了。但是这种选择权,并完全在某方,若对手主动掺和搅局,甚至主动入侵某方的国土,那么不想打也要打了。万一开战就要准备5个一起打,只有准备的越充分,需要真正动手的方向才越少,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全部战略目。如准备5个一起打,怎么分配战力呢?
某岛的固定目标,总数在300个以内,本着平均一个目标覆盖两次,特别重点目标连续刨至少4次的标准,那么需要至少900枚短程东风!而第二类目标,也就是北岛链和远岛目标,总数在20个以内,但是目标强度大,距离远,这就需要至少100枚中程导弹,和60枚远程导弹!某4岛目标和某半岛目标,总数大约在100个,需要200枚中程导弹。而西南目标和南方目标较少,50枚中程导弹足够。
说完了陆地固定打击点,还需要重点关注对手的海上移动干涉和反冲击群,说到底,就是超级大国的航母干涉编队。航母战斗群从维护状态彻底转变为战斗状态,过程很复杂,也很繁琐,平时至少需要3到4个月,即使加急部署,1个月是不能再短的时间。重新召集航母上的所有人员,准备粮弹油料,舰载机飞行员的恢复性着舰训练都很慢。一旦决心下定,就要速战速决。坚决将其歼灭在周边,不能打成添油加醋式的行动,给超级大国海军充分的动员时间。即使某方已经拿下了战略目标,超级大国仍然有可能继续动员,来恫吓一番甚至会动手反攻倒算。本着料敌从宽的精神,要准备好同时击退6到8个航母战斗群!
参见中途岛战役,如果一次性打沉或者打瘫对手4艘航母,那么敌方在周边部署的6到8个航母战斗群就基本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一次性击沉或者瘫痪敌6艘航母,那么敌全部兵力也就完全失败了。因此同时打击6个航母战斗群,是最低准备标准。
打击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就是集中火力打航母,可以对其他的护卫舰艇放弃不顾,擒贼先擒王!中途岛海战同样证明,一旦航母本身被打沉,其他舰艇只能抱头鼠窜。
超级大国的航母一般会在航母本队之前,派出2到3个由宙斯盾舰组成的前出防空警戒哨。其预警卫星会首先发现某方多个导弹旅集中向其前出的警戒哨舰队开火,前出宙斯盾舰群首先捕获太空来袭目标并与夏延山防空总部发送信息,计算拦截弹道,并开始发射标准导弹拦截,但是某方采取的全部是多M型弹道,弹头下沉后又多次拉升,超级大国发射的前几十枚标准拦截导弹全部打飞。
7分钟后,东风弹头才真正扑向对手航母,所有舰队拉响警报,采取高机动规避,护卫舰艇高密度发射标准导弹上百枚,但是拦截效果不佳,因为大部分弹头采取滑翔弹道,每艘航母被当即命中2到4枚东风弹头,全部丧失战斗力。随后几分钟,补枪弹头又命中,部分航母开始严重倾斜并下沉。打沉和打瘫6艘航母,最大不超过60枚东风反舰导弹。
这样算下来,总共需要800短程东风,350枚中程东风,60枚远程东风和60枚反舰东风。一共1270枚。目前短程东风显然足够,而且有新远程制导火箭炮无限补充。远射程东风到2025年也能管吃饱!哪里想多吃可以自己提前和厨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