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卓少将一句话给中国军迷吃了定心丸 电磁弹射在技术上没问题

2017-02-26 07:49:05   



歼-15舰载机进行电磁弹射
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要归功于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马伟明是一名堪比尼古拉·特斯拉的BUG级科学家。近15年来,马伟明在舰船电力工程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理论,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技术,诸如电力集成理论、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综合电力系统、智能化战舰等等。从思想概念的形成,到核心技术的突破,再到学科体系的创立与完善,马伟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成功登上一个又一个现代前沿科学的高地。在中国工程院的科学讲坛上,在国际国内高端学术峰会上,他的创新理论与领先技术一次又一次为他赢得赞誉与喝彩。


关于电磁弹射器,尹卓少将在电视上说了无数次,每次的话都一样:目前我们的电磁弹射器和蒸汽弹射器在技术上都不存在问题,至于选用哪一种,就看中央决策了。所以在2月16日晚央视《今日关注》栏目上,当尹卓少将又说到电磁弹射器时,雪竹君都准备关机了。然而尹卓少将突然说了这么一段话:“另外呢,就是我们的起飞方式,我们最先进的,我们一定要采用最先进的……”听到这里,雪竹君心头一震:尹将军是摆明了告诉大家,中央已经决定采用电磁弹射了,这可是个重磅爆料!
电磁弹射器与蒸汽弹射器相比,有体积小、重量轻、加速均匀、功率输出调节范围大、维护维修简单、能量转化效率等诸多优点。加之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技术上的继承性很小,并不是只有先发展蒸汽弹射才能发展电磁弹射,因此军迷们普遍希望中国海军跨越蒸汽弹射而直接使用电磁弹射。然而一部分军迷认为,既然蒸汽弹射器已经研发出来,为避免技术上的浪费,至少应装备一艘002型航母。尹卓少将的此番表态为弹射器的选型问题盖了棺定了论,军迷们终于不用再争论了。


马伟明的发明有多重要?这张图一目了然
在科研前沿高地上,只要是马伟明看准了的课题,即使无人投一分钱,他也会自掏腰包硬着头皮往前闯。马伟明最初搞电磁弹射器的时候,申请到了100万元的论证经费。但论证报告完成后,再也没人给他投钱了。原因很简单:国家数亿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已经拨付给了搞蒸汽弹射器的研究机构。马伟明犟劲十足:“砸锅卖铁也得干!”他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率领实验室一帮青年专家埋头苦干两年,研制成功了小型样机。2008年岁末,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8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海军工程大学,参加马伟明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马伟明院士和他的创举,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
一方是专门研究机构,历时数年耗资数亿元却问题不断;一方是自投资金,两年就拿出了成果。高层决策者为难了:后续投资是向马伟明的国际领先技术倾斜,还是继续亦步亦趋沿袭洋人几十年前走过的老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一个也不能少。体制,30年改革仍未彻底打破的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高度固化与条块分割的落后的科研体制,依然扼杀科技的进步,阻遏创新的成长。


弹射起飞版歼-15
“如果国家仍然不投资,”马伟明犟着劲儿撂下狠话:“哪怕借贷举债,我一年内也要把它干出来!”
随后的蒸弹与电弹之争又有多少曲折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如今,尹卓将军的表态为这个争论画上了句号,这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说它是喜事,不仅因为选择了更先进的技术,也因为这个选择表明,中国的科研体制已经脱胎换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有了良好的科研体制,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一定会给国民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利刃/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