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亲密接吻,印军牛X战术令俄军叹服
2017-10-21 16:23:55
蒂勒森这两天在访印期间,放出话来美印要“百年好合”。美国今年连番撞船,夫唱妇随的印度,怎么着也得配合一下美国。
印度式幽默
据俄罗斯新闻社10月19日报道,印度海军当天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前来参加代号为“因陀罗2017”的联合军演,但印方“卡德马特”号进港停泊时,与俄罗斯海军额尔齐斯号医院船发生碰撞。本次军演,俄方参演人员大约100名,印军此次派出陆海空三军880人。
这次只是轻微碰撞,算是印军对俄军见面时的“亲密一吻”,只是刚刚才与美国“百年好合”,立马又出轨俄罗斯,似有不贤!
看到这条新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印度的战术很厉害,我先把你的医疗船撞翻,接下来你就只能投降了。俄罗斯看到如此情景,只怕心里发毛,“MD,还有这种操作?牛B!”
其次,就是本次军演有印度空军参与,真的要祈福印度飞行员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也要祈福俄罗斯好运。
印度空军,一直是世界军事界的非常看点之一,因为它们保持了一个令别人难以企及的记录,那就是摔机最多,
40年来,印度空军摔了超过1000架飞机。像“海鹞”战机买了29架,摔了18架,基本上算是“团灭”;还比如印度花费了400亿美元买来的200架“苏30MKI”战机,据说目前只有100架能用。
记得二战后期,日本为了挽回自己失败的态势,招聘了大量年轻飞行员开着飞机撞向对手的军舰及其它目标,以自杀的方式来摧毁敌人,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神风特攻队”,
现在的印度,似乎也在将这种历史重演,与之不同的是,日本是撞向敌人,而印度则是开着战机撞向自己的地面,
它们可能是在进行科学试验,为了测试世界各型战机触地时的各种数据,不惜一架接一架把战机从天上摔下来,印度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还真是值得佩服。
另外一件陈年往事,也不得不提,那就是2014年,印度花费了20亿美元从俄罗斯租了一艘“阿库拉潜艇”级核潜艇,租期10年,
结果在俄罗斯把零件之类的全都配齐的情况下,印度硬是连维护保养都搞不好,经常带病出航,最后在2017年8月,印度宣布该核潜艇彻底瘫痪,
俄罗斯看到这结局,只怕心里佩服得紧,“你大爷的,劳资能用10年的东西,你硬是用3年就给我整趴窝了,也算是人才”。
印度症结
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仅要问,印度国防工业为何如此薄弱?
根本原因,或许有如下4点:
第一、科研不足
印度在国防科研上投入的经费偏低,直到今天其国防科研占其国防费的比例不足6%,美国的比例为15%,同时印度大把的钱都拿去买西方的溢价武器了,剩下的自然就不多了。
印度僵化的体制,导致了印度国防科研体系中行政管理人员占比过大。而且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都比技术人员高,所以很多技术人员都不想专心做科研,而是以此为跳板进入管理层。
另外,印度落后的工作环境与科研条件,让很多科研人才向海外流失,更加剧了印度人才的不足。
经费的不足、人才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印度国防的科研不足。
第二、生产工艺落后
本身经费不足、科研不足,研究不出什么顶尖级别的东西,就算研究出来了,其落后的生产工艺也让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大打折扣。
第三、印度国防好高骛远
不能脚踏实地,也是印度国防工业的毛病之一。它总盯着世界最尖端,耐何自己力量不够。总想一步登天,赶上世界最顶尖,结果顶尖没赶上,还搞得自己千疮百孔,把该做的都没做好。
第四、印度军事工业体制落后
印度奉行的是“三军分立”,大家各玩各的,它缺乏一个有效的统一管理机构,为印度国防工业进行统一决策、规划、执行并监督。各自为政的结局当然是效能低下,难以搞出什么成就。
现状
印度较之中国,它最大的优势是国际环境更好。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印度都有着轻松的国际环境,它可以从世界各地买到各种尖端武器,而中国不是“封锁”就是“禁运”,
也正因为这样,对“生于安乐”的印度来说,反正能买到,也就放缓了自己研究的脚步。而中国,由于买不到,所以只能逼着自己独立研究,
现在的结局是,印度连轻武器都生产不好,甚至连子弹都要靠进口,而中国却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国防工业。
这里面比较有代表的例子就是印度的“阿琼坦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花了几十亿美元研究了三四十年,直到今天还是个不合格的东西。其原车60%的零件实现了国产,结果现在80%的零件都是进口,比如120毫米炮与发动机进口自德国,火控系统进口自英国,
千里大试车时,只跑了2个小时,国产履带就断了,再度换新后没多久又断,发动机四处漏油,空调全坏......
除了“阿琼坦克”,其自研的“光辉战机”、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也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
而印度的奇葩就在于,它连基本的航母都建造不好,蒸汽弹射也不知为何物,它就要开始搞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
当然,印度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它与俄罗斯联合研发的“布拉莫斯”导弹就不错,也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
尾声
通过对比印度与中国,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印度什么都可以买到,结果在一种“安乐”的环境里让自己的国防工业处于落后状态;而中国在外国的封锁与禁运之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阿拉丁神灯”,
当印度连轻武器都还造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在玩六代机、太赫雷达、导航系统、核航母、高超音速武器等世界最尖端的武器。
一个国家的国防与个人创业其实类似,真正容易逆袭成功的,往往是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人,
靠别人往往成不了气候,只有自己独立自主,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也许前面的道路充满荆棘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胜利,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转身回头看看,原来自己已经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印度式幽默
据俄罗斯新闻社10月19日报道,印度海军当天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前来参加代号为“因陀罗2017”的联合军演,但印方“卡德马特”号进港停泊时,与俄罗斯海军额尔齐斯号医院船发生碰撞。本次军演,俄方参演人员大约100名,印军此次派出陆海空三军880人。
这次只是轻微碰撞,算是印军对俄军见面时的“亲密一吻”,只是刚刚才与美国“百年好合”,立马又出轨俄罗斯,似有不贤!
看到这条新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印度的战术很厉害,我先把你的医疗船撞翻,接下来你就只能投降了。俄罗斯看到如此情景,只怕心里发毛,“MD,还有这种操作?牛B!”
其次,就是本次军演有印度空军参与,真的要祈福印度飞行员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也要祈福俄罗斯好运。
印度空军,一直是世界军事界的非常看点之一,因为它们保持了一个令别人难以企及的记录,那就是摔机最多,
40年来,印度空军摔了超过1000架飞机。像“海鹞”战机买了29架,摔了18架,基本上算是“团灭”;还比如印度花费了400亿美元买来的200架“苏30MKI”战机,据说目前只有100架能用。
记得二战后期,日本为了挽回自己失败的态势,招聘了大量年轻飞行员开着飞机撞向对手的军舰及其它目标,以自杀的方式来摧毁敌人,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神风特攻队”,
现在的印度,似乎也在将这种历史重演,与之不同的是,日本是撞向敌人,而印度则是开着战机撞向自己的地面,
它们可能是在进行科学试验,为了测试世界各型战机触地时的各种数据,不惜一架接一架把战机从天上摔下来,印度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还真是值得佩服。
另外一件陈年往事,也不得不提,那就是2014年,印度花费了20亿美元从俄罗斯租了一艘“阿库拉潜艇”级核潜艇,租期10年,
结果在俄罗斯把零件之类的全都配齐的情况下,印度硬是连维护保养都搞不好,经常带病出航,最后在2017年8月,印度宣布该核潜艇彻底瘫痪,
俄罗斯看到这结局,只怕心里佩服得紧,“你大爷的,劳资能用10年的东西,你硬是用3年就给我整趴窝了,也算是人才”。
印度症结
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仅要问,印度国防工业为何如此薄弱?
根本原因,或许有如下4点:
第一、科研不足
印度在国防科研上投入的经费偏低,直到今天其国防科研占其国防费的比例不足6%,美国的比例为15%,同时印度大把的钱都拿去买西方的溢价武器了,剩下的自然就不多了。
印度僵化的体制,导致了印度国防科研体系中行政管理人员占比过大。而且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都比技术人员高,所以很多技术人员都不想专心做科研,而是以此为跳板进入管理层。
另外,印度落后的工作环境与科研条件,让很多科研人才向海外流失,更加剧了印度人才的不足。
经费的不足、人才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印度国防的科研不足。
第二、生产工艺落后
本身经费不足、科研不足,研究不出什么顶尖级别的东西,就算研究出来了,其落后的生产工艺也让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大打折扣。
第三、印度国防好高骛远
不能脚踏实地,也是印度国防工业的毛病之一。它总盯着世界最尖端,耐何自己力量不够。总想一步登天,赶上世界最顶尖,结果顶尖没赶上,还搞得自己千疮百孔,把该做的都没做好。
第四、印度军事工业体制落后
印度奉行的是“三军分立”,大家各玩各的,它缺乏一个有效的统一管理机构,为印度国防工业进行统一决策、规划、执行并监督。各自为政的结局当然是效能低下,难以搞出什么成就。
现状
印度较之中国,它最大的优势是国际环境更好。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印度都有着轻松的国际环境,它可以从世界各地买到各种尖端武器,而中国不是“封锁”就是“禁运”,
也正因为这样,对“生于安乐”的印度来说,反正能买到,也就放缓了自己研究的脚步。而中国,由于买不到,所以只能逼着自己独立研究,
现在的结局是,印度连轻武器都生产不好,甚至连子弹都要靠进口,而中国却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国防工业。
这里面比较有代表的例子就是印度的“阿琼坦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花了几十亿美元研究了三四十年,直到今天还是个不合格的东西。其原车60%的零件实现了国产,结果现在80%的零件都是进口,比如120毫米炮与发动机进口自德国,火控系统进口自英国,
千里大试车时,只跑了2个小时,国产履带就断了,再度换新后没多久又断,发动机四处漏油,空调全坏......
除了“阿琼坦克”,其自研的“光辉战机”、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也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
而印度的奇葩就在于,它连基本的航母都建造不好,蒸汽弹射也不知为何物,它就要开始搞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
当然,印度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它与俄罗斯联合研发的“布拉莫斯”导弹就不错,也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
尾声
通过对比印度与中国,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印度什么都可以买到,结果在一种“安乐”的环境里让自己的国防工业处于落后状态;而中国在外国的封锁与禁运之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阿拉丁神灯”,
当印度连轻武器都还造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在玩六代机、太赫雷达、导航系统、核航母、高超音速武器等世界最尖端的武器。
一个国家的国防与个人创业其实类似,真正容易逆袭成功的,往往是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人,
靠别人往往成不了气候,只有自己独立自主,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也许前面的道路充满荆棘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胜利,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转身回头看看,原来自己已经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