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曝中国在轨航天器实时故障诊断系统,什么重大节奏?

2017-02-07 12:46:53   

官曝中国在轨航天器实时故障诊断系统,这是什么重大节奏?近日,官方报道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中国所有在轨航天器实时监控诊断,可以像医院看病一样,当卫星飞过中国上空时,如果发现故障,立即专家会诊,注入指令修正姿态和轨道。并且大屏上出现了一排排密密麻的轨道信号,专家说,绿色数据代表的是卫星正常的信息,黄色代表的是一般异常,红色代表的是严重异常,发现严重异常后则经立即处理。

卫星太空故障怎么办?
卫星是人类发射数量最多的航天器,中国已经有数百个航天器在轨,在气象监测、减灾防灾、通信导航军事侦察等发挥作用。

卫星功能复杂化的背后对控制系统的精度、稳定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天下传监视的遥测参数判断故障。一颗卫星的全部费用都是以亿计算,如果卫星出现故障没有及时排除,巨额的经济损失无法避免。因此,一旦运行中的卫星出现故障,各国都会全力抢救卫星,将损失降到最低。



卫星抢救
中国官方多次报道抢救卫星故事,比如——“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抢救纪实。2006年11月,我国在轨运行的一颗卫星姿态失控,供电异常,与地面联系时断时续,情况危急。后经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确定卫星姿态,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修复。
2011年8月,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在太空运行中突然出现姿态异常,太阳能帆板无法对日定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争分夺秒建立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卫星减旋和控制方案,为成功抢救卫星赢得先机。
卫星出现故障抢救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2种:地面发送遥控指令抢救和发射航天器进行空间修理。前者对硬件抢救设备的要求较低,是抢救故障卫星的常用方式;后者必须发射航天飞机或者其他具备卫星修理能力的航天器,对硬件技术要求特别高,至今,只有美国使用航天飞机执行过此类任务。




修复
卫星故障诊断是卫星抢救中的重要环节,故障点发现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抢救卫星的成败。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化诊断的研究,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故障诊断,保障在轨卫星准确检测故障,并正确及时维修。




现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已经在卫星测控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建立同步卫星共轨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功运用于我国和其他国家多颗卫星共轨控制,双星乃至多星共位控制技术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竞逐的技术前沿;发展地球卫星轨道确定理论,提出针对机动卫星的轨道确定理论技术,成功运用于我国多颗机动轨道卫星;研究提出飞船返回舱轨道控制技术,使返回舱落点预报精度自“神舟五号”任务以来,始终稳定在1公里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