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冲:如果日本是美国的小妾 那中国呢?

2015-07-04 12:55:27   

中美关系太复杂,很难用一个词来界定。
现阶段,中方热衷于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对这个提法不置可否,若即若离。反观中国自己,对这个定义缺乏明确而细致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支持,只是一味地说中国发展壮大并不意味着两国有战争的风险,双方有智慧避免新兴大国以战争挑战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方面,一向看好中国的沈大伟提出中国崩溃论,兰普顿则说中美关系进入“临界点”,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从这个点开始中美关系将不可避免地变糟糕。
还有很多词来形容这两个大国的恩怨,什么非敌非友、竞争又合作,什么战略伙伴,林林总总。学界在中美出现矛盾时也喜欢乐观地来一句,放心,两国关系坏不到哪儿去。而民间则喜欢更加直白地说,瞎操心啥,中国高官的孩子都在美国呢,打什么打!
相比临界点说、中国崩溃说,以前美国人眼中的中美关系比现在好。
2005年,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利益攸关者(stakeholder)概念,把中国当做持有美国股票的股东。我这么理解的,如果把美利坚合众国看做一家股份公司,持有上万亿美元国债的中国,确实是个股东。可经营公司的人都知道,财务投资是美国否决权不参与经营的,顶多是分红。中国这个小股东在美国这家上市公司里没有话语权,因此虽然是利益相关,但分红不多,话语权不够。中国的获益之处在于贸易和制造,可这几年美国也意识到产业空心化问题,开始制造业回流,中国则通过成立一个听起来拗口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制造业的既有地位。
这之后,G2流行了一阵儿,其主旨就是中美共同领导世界。这词美国人造的,中国人觉得这是个大坑,答应下来就等于上了美帝国主义的贼船,抛弃了亚非拉兄弟,因此没答应也没拖延,痛痛快快地回绝了,G2很快胎死腹中。后来还有提Chimerica,意即中美国,好像中美已经好成了一家,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比较搞笑的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弄了期杂志,封面是一张床上睡俩人,一个叫中国,一个叫美国,主题就是中美是夫妻,但同床异梦。总感觉这个提法除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外,还隐隐夹杂了一丝羡慕嫉妒恨和对自己日益边缘化的无奈。
中美肯定不是夫妻关系。因为美国人的妻子,是欧盟。
二战后的基本秩序,就是美欧引领的西方体系,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是美国全球事业的最重要支撑。伊拉克战争时双方闹矛盾,可奥巴马上台后迅速和好,就像夫妻吵架不记仇一样。斯诺登曝出的窃听事件,让德国人不爽,但双方也不会为此而翻脸。
至于英国,则是美国的弟弟,所谓上阵亲兄弟就是这样。丈夫会怀疑妻子红杏出墙,但不会怀疑兄弟联合其他人和自己作对。君不见,美国碰上麻烦事的时候总是英国力挺美国,而美国也不监听英国。
在美国的关系表里,日本是小妾。因为如此强大的“男人”,一定会多找几个女人。日本作为小妾,1972年被尼克松总统来了次“越顶外交”心中不爽,这才急于和中国建交。我觉得,那时中国在钓鱼岛问题、历史问题、战争赔款问题上如果坚持强硬,会有收获,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被动。因为作为被男人晾在一边的小妾,日本给美国戴个绿帽子的急切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要和日本建交的急切程度。
如今,风水轮流转,安倍2015年高调出击,和美国强化同盟关系,日美又展开新的一轮蜜月期。相当于说,小妾旧貌换新颜,又开始受宠了。
说来说去,中美是什么关系?我觉得,是情人关系。
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中美之间偷来偷去,有些领域反而比夫妻关系更好。但情人之间实际上是缺乏承诺和信任的。这才在眉来眼去的同时,因为一些事儿争吵。这也像舒婷笔下的致橡树,中美两颗书高高地站立着,彼此凝望,有时又彼此陌生。
中美互为情人,因为中国也有自己的妻妾,并不想转正。中国希望自己的情人对自己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爱护,不希望美国和小妾走得太近;而美国也希望中国这个情人“安定、繁荣”,中国越来越漂亮、多姿,美国也会越喜欢。